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7)摘要

2017-05-31 13:19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报告

摘 要:2016年,山东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机构总体实力和运行稳健性不断提高,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推动了金融服务改善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地方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进程加快,区域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结构调整阵痛凸显,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困难。各种风险因素不断暴露,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率居高不下,不良贷款持续增长,跨金融市场风险传递增多,集资诈骗、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违法犯罪形势仍然严峻,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面临较大压力。

关键词:金融稳定;报告;摘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4-0003-05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增长7.6%,回落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外需改善较为明显,进出口总额增长3.5%,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企稳向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利润、利税增长由负转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年内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1.2%,待售面积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8%,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2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49.6亿元,增长6.1%。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上升0.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5元,增长8.7%。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低于4%的全年调控目标。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需求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全年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7.6%,低于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网络消费净流出等因素影响,消费持续增长基础不牢。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山东省大部分外贸产品的最终消费国存在贸易政策和经济复苏前景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全省产品共遭受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85起,涉案金额39.3亿美元;汇率波动增加了企业避險成本;外贸企业盈利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成本费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业生产价格“剪刀差”相对较小,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全省有28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额增长16.7%。部分领域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全省亏损企业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部分过剩行业集中的地区潜在短期就业压力。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非住宅和部分县域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大。宏观杠杆率仍在上升,企业部门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攀升。受上述因素影响,重点领域和地区金融风险突出,金融机构资产劣变压力较大。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发展状况。截至2016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109923.6亿元,增长13.3%;负债总额106255.5亿元,增长13.4%,增速均上升1.5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85683.5亿元,增长11.57%;各项贷款余额65243.5亿元,增长10.5%。全省银行业机构累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076.98亿元,较上年增加337.99亿元;拨备覆盖率149.15%,较年初下降6.34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较上年增加408.01亿元,增长34.94%。银行业机构体系更加健全,国有、政策性、股份制、外资银行二级分行以上机构269家,法人银行业机构275家。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产、负债占比分别为31.79%和30.22%,同比分别上升0.9和0.83个百分点。

2. 主要问题与风险点。一是信用风险管控形势严峻。2016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397.06亿元,增加177.24亿元;不良贷款率2.14%,上升0.08个百分点。全年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高于向上迁徙率2.69个百分点。二是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全省法人银行业机构统算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1%和10.87%,下降0.49和0.4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08%,下降0.6个百分点。6家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低于9.7%,7家农村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低于100%。三是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状况趋紧。全省法人银行业机构统算的超额备付率3.41%,下降0.69个百分点;核心负债依存度57.9%,下降0.3个百分点;28家法人机构核心负债依存度低于40%。四是金融机构盈利下滑。净利润同比减少45.77亿元;资产利润率0.7%,降低0.14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率34.37%,上升1.54个百分点。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6年,全省证券期货业总资产2139.6亿元,证券期货分公司和营业部861家,新增90家。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各项风控指标均好于预警和监管标准;代理证券交易11.7万亿元,下降39.53%;管理客户资产8399.3亿元,减少482.82亿元。上市公司新增17家,总数达26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34家,总数达570家。全省已登记私募投资基金539只。全省实现直接融资5794.67亿元,增长26.2%,居全国第6位。全省3家法人期货公司资产总额98.2亿元,增长11.7%;客户保证金余额71.82亿元,增加9.19亿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顺利完成,累计帮助企业实现各类融资303.5亿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快速发展,年末市场挂牌企业570家,推动企业累计实现融资37.41亿元。

2. 主要问题与风险点。一是法人券商业务发展不均衡,业务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两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和53%,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6和21个百分点。投行业务发展仍然滞后,“两融”信用大幅降低。法人证券公司A股股票业务托管市值、成交金额分别为7601.03亿元、76313.01亿元,分别较年初下降10.4%、50.1%。全年融资融券业务累计对客户授信337.25万笔,减少549.87万笔,累计授信金额3432.56亿元,减少5982.84亿元。二是上市公司经营效益低位徘徊。截至2016年3季度末,上市公司营业收入5017亿元,下降12.01%,75家企业净利润业绩同比下降,27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制造业、房地产、采掘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幅度较大。三是私募和债券市场风险显现,证券市场环境有待净化。根据沪深交易所通报,全省共有8只私募债券发生违约,涉及5家企业。年内证券监管部门对7家私募基金采取监管措施。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6年末,全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4家,第5家保险法人机构获批筹建。驻鲁保险公司达92家,各级分支机构7068家,居全国首位。保险业总资产4747.9亿元,增长24.7%。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302亿元,居全国第3位。财产险公司信用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非车险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更加均衡。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保障属性强的健康险、普通寿险增速较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保险资金对接信息平台,有效扩大了投资资产池,创新了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途径。山东保险资金运用规模875亿元,增加278亿元,全国排名第7位。大病保险成效显著,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深入。全年责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7.4亿元,保障金额2.91万亿。

2. 主要问题及风险点。一是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整对保险行业产生深层次影响。与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企财险、货运险增长乏力,其中企财险同比下降6.22%。商车改革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保费充足度可能下降,盈利空间将受到压缩。二是赔付支出增长较快,退保金持续增长。2016年,全省保险业赔付支出786.85亿元,增长26.5%。三是部分公司总部经营持续性问题对分公司产生影响。部分投资驱动型公司通过权益类投资、另类投资单轮驱动盈利,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四是保险机构经营管理风险因素增多。部分保险业机构营销团队过快发展、人员整体素质有所下降。随着民间借贷、P2P兴起,营销员以保险工具参与民间借贷以及非法集资、销售非保险理财产品等风险值得关注。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金融控股公司。

(1)总体发展状况。全省有山東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信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两家参股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公司。2016年,两家公司参股其他金融机构的金额及持股比例均未发生变化,运行总体平稳。山东信托管理的信托规模增长5.48%,净利润增长17.25%。莱钢集团钢铁实际产量增加,净利润下降63.39%。

(2)主要问题及风险点。山东信托经营管理面临改革转型的挑战,实收资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规模拓展和业务创新;信托业务通道特征明显,回归本源的转型路径仍需进一步明晰。莱钢集团市场经营风险仍然较为突出,主业亏损额度较大,营运能力各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值。

2. 交叉性金融业务。

(1)整体发展情况。2016年,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同业投资、代理类业务持续增长。一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增长。全省银行机构发行及代销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增长21.97%,手续费收入增长59.24%。二是地方法人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同比分别增长32.54%、43.59%;同业投资增长55.44%。三是代理类业务持续增长,其中信托产品和资产管理类产品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159.46%和114.17%。四是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增长51.51%,委托方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为主,占比分别为39.8%和28.11%。

(2)存在问题及风险点。一是地方法人机构同业业务占比持续上升,风险有所显现。个别机构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已有个别机构投资的理财产品和债券出现违约。二是个别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存在违规行为。三是理财产品短期化使得潜在流动性风险加大。全省银行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以6个月以内和滚动型产品为主,而资金投向多为债券及非标准化债权等期限较长的资产,潜在流动性风险较大。四是部分交叉性业务跨区域销售增加了风险管理难度。辖内银行机构面向金融机构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55.03%为跨区域销售。辖内个别银行机构购买的辖外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未能按期兑付,后续维权因跨区域和管辖权异议面临一定困难。

(五)融资性非金融机构及非正规金融活动

2016年末,全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7家,累计发放贷款743.54亿元;融资担保机构405家,累计为5.6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561.31亿元;民间融资机构512家,累计投放资金315.4亿元;全省(不含青岛)典当企业数量410家,增长8.5%。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189家。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全年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203.35亿元,处置189.27亿元。2016年,全省非法集资案件高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公安机关立案起数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39.4%、55.7%,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初见成效。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运行平稳,交易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6年,全省共有166家市场成员和非法人投资主体参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成交总量达55.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全年日均净融入资金669.9亿元,同比增加99.6亿元,增长17.5%。全年市场利率总体平稳,交易量较快增长。1天和7天回购利率均值分别为2.05%和2.47%。年末资金面紧张预期显著增加,部分大行赎回委外、减少资金融出,造成市场利率上行。流动性变化与债券市场去杠杆造成交易产品结构和债券收益率明显变化,部分杠杆水平过高的金融机构损失较大。拆借和回购期限保持短期化特征,信用拆借14天以内品种占信用拆借总量的95.4%,高信用等级债券受到投资主体青睐。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报告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报告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论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关系论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