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5-31 11:34王川坡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等学校对策

王川坡

【摘要】师德是教师之魂,师德建设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职业认同度下降、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职业“出轨”、教书育人意识淡薄、学术道德滑坡、教师考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加强师德建设,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创新师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关键词】高等学校 师德问题 师德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14-02

一、引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基本职责的普遍概括。作为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基本任务,不仅要求教师个人具备优秀的才能,即拥有教学、科研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求教师要有良好过硬的道德水平。从古至今,德才兼备一直都是人才选拔标准与学生培养目标,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因为教师既是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很多人将师德直接看成教师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师德是个人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结合,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与平时生活中所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笔者认为,师德是教师才能生长与提升的基础,良好的品德激发个人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有所成后为国家、社会、个人创造价值,在教师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失去师德,教师才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师德的内在规范与引导,教师才能的发挥将是不充分的,不仅会偏离教师的基本职责,还可能会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

教育部门多次倡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权力寻租”、“违规招生”、“学术腐败”、“性骚扰”等事关高校教师的新闻报道却时有出现,中央巡视组进驻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后也发现不少问题,问题警醒我们: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任重道远,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需不断深入推进。文章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成因,然后提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职业认同程度下降,角色意识模糊

职业认同感来源于个人与组织提供的工作岗位之间形成的心理契约,即教师通过辛勤的劳动投入以顺利完成教学、科研、思想教育等任务,自然而然地会获得组织给予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组织相信只要为员工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员工就会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原有教师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高校为保证经费能满足各项开支,纷纷紧缩财政,不愿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及教师待遇提高上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物价上涨,教师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为提高个人收入,一些教师主动要求多上课,如此则造成教师工作疲劳程度增加,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使个人产生职业倦怠感。高校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也使得教师职业认同感也逐渐丧失,仅仅将教学看成是谋生的工具,难以教师职业规范去严格要求自己。

此外,部分高校教师被曝出“论文造假”、“性骚扰女学生”、“课题重复立项以套取科研经费”、“变相向学生索贿”等丑闻,这些负面舆论导致公众对教师群体形成一些偏见,甚至形成刻板印象,致使许多教师不敢以某某高校教师自居,担忧他人将自己与某些师德败坏教师联系在一起,这也造成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角色意识模糊。

2.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职业“出轨”

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而教师待遇的改善却进展缓慢,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在物质欲和虚荣心的刺激下,很多教师变得不务主业,工作不积极,看重个人经济利益,不断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利用手中权力寻租,向学生及家长索贿,一些人还热衷于第二职业,甚至谋求第三职业,炒股、经商者较多,完全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抛之脑后。

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确定,一些人不能长期坚持教书育人的理想,另一些人则不是带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去从事教育工作。部分人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工作稳定、假期较长、工作时间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较长的假期为个人从事第二职业提供了便利,当前工作的稳定性则为个人能力提升后的跳槽提供了平台。

功利主义、职业“出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教师教育理想的淡化与价值观的迷失。

3.学术浮躁,学术道德滑坡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国家“产学研”政策的推动下,在一些知名研究机构将科研成果作为高校评价排名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许多高校盲目地关注科研工作的发展,而不管自身是不是研究型高校,于是学术科研的“浮夸风”、“大跃进”在部分高校中展开。

在当前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教师发表论文数量、主持课题数量、出版专著数量所占的权重很大,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一些高校还对教师科研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科研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职务晋升、待遇水平、社会地位,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尤为如此。

4.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

當前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两大问题。上文中曾提到由于教师评价机制、职称评定要求及个人功利思想的驱使,不少教师将工作中心放在科研上,从而偏离了教学这项中心工作。

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只重知识论与认识论层面的理论教授,而人师不仅注重知识论、认识论,也重视价值论与伦理学,并着力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当前许多教师将片面地将教师的职责看成是教书,只关心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只能算作是经师。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要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身教胜于言传,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地遵从道德规范,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5.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与否,事关能否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位教师在思想、道德、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不仅能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能为高校自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宝贵意见,关键还在于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酬福利、培训进修机会、社会声望。然而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重数量不重质量,易于量化计算的教学课时数、科研成果数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较大,轻视了教学效果、科研质量,更没有将师德纳入到考评体系中。不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得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上,而忽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魂。师德建设事关高校的发展,事关高校师资队伍能否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事关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问题。师德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拳。结合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文章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几点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1.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育部门要下大力气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进程,首先,注重发挥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和教师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播,依托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号召广大教师向榜样学习。

其次,认真做好关于师德模范的评选工作,以网络投票的形式开展,力求发动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给予当选者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

最后,注重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对师德败坏现象零容忍,发现一起,曝光一起,责成相关单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并做出相关纪律处分,对于当事人所涉违法行为,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决不姑息。

2.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

将师德建设真正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首先,依照《教师法》、《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师德评价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011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责任、道德原则、职业行为作出了明确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对教师师德进行考核评价。

其次,师德考核评价应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的过程是个人自我总结和反省的过程,他评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组织评价为主要形式,自评结果与他评结果的对比与综合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师德状况。

最后,充分应用师德考核评价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待遇提高、培训进修的重要依据,依照考评结果进行考核等级划分,奖优罚劣,对评为优秀者,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对不及格者,给予警告,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及格者,予以解聘。

3.完善教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高校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福利机制,做到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竞争性兼顾,使师德水平成为影响教师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第一,教师的收入水平应该由劳动力市场决定,要真正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要打破以教师职称高低作为收入分配依据的分配方式,根据市场上的教师收入水平的动态信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本校教师薪酬福利分配制度。

第二,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教师薪酬福利机制,将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分配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将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待遇提升的重要依据,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4.创新师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加强师德建设,需要改变以往师德建设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形式主义的状况,不断创新师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第一,当前形势下,高校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师德师风教育会议,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对人民群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认识,组织教师观看师德师风教育主题片,号召大家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教师。

第二,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一要求,召开教师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工作作风与师德师风上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找出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地自我批评,真诚地指出同事身上的问题,帮助提高,不做老好人,不偏私,做到实事求是。

第三,高校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单纯思想灌输的方式,增强互动性,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与时俱进地丰富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正平.澄清理念与改善政策是师德治理的根本维度[J].探索与争鸣,2014(4):16-17.

[2]邵龙宝.师德的实质与教师的人格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8):211-215.

[3] 张运霞.高校师德现状、成因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6(1):148-150.

[4] 陳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123-125.

[5] 陈香.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102-103.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等学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