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误区与对策

2017-05-31 11:34李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小学

李平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科学课程成为小学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其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但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时,却仍旧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此,小学科学教师需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改变陈旧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取。

【关键词】小学 科学探究性实验 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3-01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科学学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学思路上有了许多调整,在知识内容上有所增加,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改革以往教师演示或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这也就是强调小学科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工作,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积极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实验原则,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学科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存在的主要误区

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主要是面向学生而言的,所以学生才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在开展的小学科学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在不经意间又回到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去,成为了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较多的开展演示性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间应有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积极的调动起来。在缺乏沟通的氛围中开展实验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也会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吸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2.过度依赖教材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组织和设计,所以对于探究性实验基本是沿袭教材目录开展常规教学,没有对小学科学教材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以及实验教学设计上的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和理解,也很难让学生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中。

3.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差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以教师的单向示范和灌输为主,学生多是被动的看、听和记忆,致使小学科学实验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相对弱化。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学习压力大且兴趣低,学生很难体会到科学课程的学科魅力,也不利于探究意识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有效对策

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验情境

为了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吸引力,实效良好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小学科学“清洁剂的威力”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处于教学需要,可能只会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开展演示性实验教学,不会组织相关的探究性实验,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清洁剂威力”的对比实验,对未加清洁剂和已加5ml清洁剂的500ml自来水进行对比,观察在相同光照、水量条件下水质的逐日变化,进而让学生认识水污染的严重危害,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验探究精神。

2.构建生活化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

传统的自然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室内开展,并且对教材形成较大的依赖,这样的实验教学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时也很难被调到起来。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参与障礙,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成效。例如,在“污染来自哪里”的教学中,现实生活中的污染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吸烟危害”的探究性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白吸烟对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丰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为小学科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科学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立体化和趣味化的展现,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如对于“太阳和太阳系”的教学,教师依靠传统演示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相对有限,而通过多媒体设备模拟太阳、地球以及其他星球运动的实验情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探究性实验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提高对于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探究性实验的科学设计,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保护好学生在探究性科学实验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在研究性实验中进行正确的思考和探究,进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安年.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2] 王振清.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周刊,2017,(05)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小学
优化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养
创新实验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动物激素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