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高职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索

2017-05-31 11:34杨家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工作室实践教学

杨家喜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但同时又出现文化创意人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为了更新文化创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创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文化创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社团 工作室 创意市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55-02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但同时又出现文化创意人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革新。为了更新文化创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创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提出了“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生参加的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以及高校科研项目整合,并通过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等实践形式来转化,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相互融合。这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

建立“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统一平台。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三年不间断、针对性培养。专业社团主要由一年级新生组成,专业社团的招新不设门槛,任何学生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报任意一个以专业为单位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工作室主要由二年级学生组成,是由指导老师在社团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意市集则由三年级学生自主创建,自由聘请指导老师,以创业型公司的形式开展各种实际项目,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以“专业社团”“工作室”和“创意市集”为平台培养高职文化创意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培养专业兴趣到培养专业技能最终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立体化平台,使得高职文化创意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校期间可持续性培养。

一、“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包括:

1.专业社团。学生专业社团由文化创意类专业教研室和团组织负责组建、指导与管理,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新生入学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加入某一个或多个学生专业社团(社团可分为手绘工艺类、创意设计类、时尚生活类、新锐团体类、现场表演类等7个类别)。专业社团的负责人由大二学生担任,经过一年的社团工作历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专业社团活动的经验,同时对专业社团的认可度也较高,将社团交给他们负责,将有效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社团的主人。学生在加入专业社团后,必须履行社团的规定义务,并享受参加社团所应有的权益。社团在创建前要制定章程,内容涵盖社团的指导思想、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社团成员的责任与义务、社团公共经费及资产管理制度、考核和奖惩制度、社团的外部关系以及社团的标识、口号等。专业社团的可持续性既需要社团规章制度的引领,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长期付出,更需要每一届社团成员的传递。专业社团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度,活动以系列专业讲座、各种校内专业技能竞赛等为主,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大多数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阶段只能以各种启蒙式专业知识讲座为主,以各种入门级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及专业体验活动为辅,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入门级知识技能竞赛及专业体验活动,调动一年级新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二、三年级培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2.工作室。學生升入二年级后,在学生专业社团的基础上,由社团指导教师推荐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各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制度明确,做到“三定”:一是定人(人员固定),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二是定时(活动时间固定),工作室每周固定活动1-2次;三是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学场所资源,固定工作室活动地点。学生工作室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以及指导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为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储备人员及进行竞赛项目的准备工作,完成各种校企合作真实项目,帮助指导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实现“赛训结合,利用真实项目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在此期间,主要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创意市集。创意市集就是许多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大学生创意制造的各种新鲜小物品以“地摊”的形式共同出现在一个“集”市上。是在工作室的基础上,由一些职业素质好、创业能力强的优秀三年级学生为主组建,可以跨专业组建创业团队,以原创性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由学生提出申请,聘请专业教师指导,由学校批准,为创意市集在校内开展提供交易场所,创业团队也可以主动走出校园,入驻各类创意市集。开展创意市集,还可以采取创立创业型公司的形式运作,可承接各种实体项目,包括企业的外包项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等,通过创意市集的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专业社团、工作室、创意市集融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职文化创意类专业学生搭建了文化创意作品或商品的交流与沟通的立体化平台,培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同时将文化创意理念转化为实践产品,使创意和点子得到社会认同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但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之路还任重道远,合理调整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建立一个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教、研、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学团队,发展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教学改革和发展并逐步解决高职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高文化创意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赵兰杰,吕晓鑫.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10).

[2]戴涵莘.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8).

[3]李梅.高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5).

课题项目:2015年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课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2015132)

猜你喜欢
工作室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