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微课使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2017-05-31 11:34黄志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微课问题对策

黄志华

【摘要】微课的应用对推进课程改革和师生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辅之以微课学习方式,优势更为明显。但是,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微课资源,发挥微课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呢?眼下,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微课使用中的困难、问题和误区,并能从中找出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微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68-02

對于微课,我们正经历从陌生到熟悉、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变化过程。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呈现方式的微课,越发受到师生的欢迎,尤其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微课于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但是,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原因、思考对策、破解难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微课使用的问题分析

1.观念上有偏差:侧重了制作和展示,偏离了初衷和方向

当前,各类微课制作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资源的应用也进入一个火热探究、广泛试用和逐步推广的阶段。对此,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年龄大些的老师普遍缺乏热情,或信心不足,消极对待;有些老师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望等待,或应付了事,没有真正的重视。

现实中,更多的老师是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他们出于工作的考虑和自身成长的需要,迫切希望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所以,认真学习,积极尝试,但是,在这之中,大家关注更多的还是微课本身的制作,忽视了选题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考量;另一种情形是,纯粹为了教研观摩和比赛而制作,费尽心思对微课视频进行精雕细琢,以此作为表演、展示和获奖的手段,表面看,热热闹闹,成绩喜人,可是,微课成果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教学,甚至根本就不适应课程的教与学。

2.制作中有偏向:突出了技术和形式,忽视了内容与实效

制作一个好的微课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有特定的设备和环境,要求掌握制作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技巧,仅技术层面而言,其难度要求、时间精力要求和复杂程度都远胜于一个完整PPT课件的制作,推广有难度,所以,当下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更加重视的也是微课制作的政策扶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操作的培训与研讨。

从制作者来说,微课多采用屏幕录制和情景实录的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要素合成,需要掌握好音频、摄像、灯光调节等技术要领,为使微课灵动、有生气,还要植入趣味性背景元素,因此,老师们关注更多的也是制作的技术和微课的呈现形式,对视频内容和实际效果重视不够。

事实上,微课使用的成败,首先是科学的选题,选题不当,再好的微课都没有意义;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处理,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才能依托制作技术创作出优质的微课;再次是讲解的技巧,唯有讲解到位、有趣,过程和情节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才能收到微课预期的效果,这是微课质量的根本,也是当前许多微课的短板,可是,恰恰是它常常被我们忽视。

3.使用时受制约: 强调了愿望和需要,忘记了现实和条件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使用微课的热情普遍较高,但是,遭遇更多的常常又是老师们的一厢情愿。

首先,微课好用,可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微课制作难度大,时间精力成本高,而且,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个的孤立的微课必然会把系统的知识零碎化,无法实现知识的连通,在没有系统开发的情况下,难以常规化使用。

其次,课外使用也难以保障。教师预先将成功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学生班级群,供学生自主学习,本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学生都会自觉去看自主去学吗?日常课堂没有老师的强势要求,学习任务尚难完成,更何况是课后?课外的学习谁监督、谁落实?此其一;其二,现在县城直至农村中学,哪个学校的学生具有人手必备的电脑和平板,有多少学校会支持学生自由使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其三,现今中高考制度下,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明显弱势,哪个学校的管理层、学生及家长会在课后自觉分配和留足时间给学生用于政治课程的学习?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微课使用问题的对策思考

1.坚持手段与目标的统一,反对功利主义

微课使用,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选题时,应着眼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考虑是否需要和是否适用,如果其它方式能够更便捷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则无需劳心费神制作微课;设计时,要考虑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管什么类型的微课,都要以是否实用和有效作为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使用时,应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不可为用而用,如果是课后使用,还要落实时间保障、平台建设和监督机制,这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尤为艰难,但是,必须确保微课使用到位、有益和有效,否则就会趋向功利,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

2.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反对形式主义

好的微课必须追求形式的完美,以保证良好的视听效果,但首先要内容至上,有实实在在的干货。为此,要求微课选材得当,主题突出,避免问题的浅层化;要考虑微课的普适性,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防止内容的随意性;内容的呈现要体现作者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方法和思考,并保持对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理想的微课必定是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而非顾此失彼或徒有其表。

3.坚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反对封闭主义

一个微课,在课堂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部分,在课后,只是学习的辅助资源,代替不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代替不了师生的互动,代替不了其他课件的使用,实现微课效益最大化,必须与整体的其它环节相衔接,与其它方式相结合;微课课后学习的时间保障、手段支持和善后问题等的落实,也离不开整体环境的改善;微课的创作,要立足原创,但不封闭自己,要把个人创作与团队研发结合起来,把自主开发与网络获取结合起来,以形成微课的系列化和资源系统,推动微课的常态化使用。

总之,微课虽小,但是,地位不微,作用不小,要求很高。只有立足课程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和对待微课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才能迎来微课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高中政治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胡铁生.

[2]《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微课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