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7-05-31 11:34邢义晨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高校英语

邢义晨

【摘要】如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与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同国际之间所展开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多。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主要载体来说,在促进国际发展的领域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基于此种情况,本篇文章针对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其中包括加强高校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合理化设置课程内容以及积极开展翻译实践训练等等。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 高校英语 翻译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8-02

一、前言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互动频率的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对于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纵观我国高等院校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不仅很难满足市场经济的用人需求,而且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究其根本,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跨文化意识的缺失,高校中的英语翻译教学方案不仅存在着教学目标落后、人才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而且还无法顺应经济市场环境的发展脉络,难以培养出优质的实用性翻译人才。

二、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

1.改变高校英语的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国际中的通用语言来说,在世界中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英语都是我国高校中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其不仅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密切交流,同时还为高校人才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中的英语教育课程存在着灵活性差、应变性差以及文化感觉性差等问题。基于此种情况,通过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应用跨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填补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短板,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等院校中的英语教育改革速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2.符合国际交流的必然性要求

随着国家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中的大国、强国。因此,通过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加入跨文化教育不仅十分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而且还能够促进我国朝向发达国家的方向所发展。事实上,语言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是国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而英语课程的最主要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唯有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才能够说明学生真正学懂了英语并掌握了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三、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1.地理环境

英国是位于北温带的一个岛国,由于英国的四面环海,因此英国人更加青睐于发展航海事业,其中包括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等。在英语当中存在着很多同海有关的表述方法,例如“A good sailor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water fair.”(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水手),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与严骏的考验之下才能够辨识出谁是勇敢者。在我国的汉语中能够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为“疾风知劲草”,之所以会运用到这种表达方法,主要是由于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均与土地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汉语中有很多的语言表达都和土地息息相关。再例如汉语中所说到的“未雨绸缪”,这句成语的主要含义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英语中所对应的表达内容为:“when it is fine weather,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具体含义是凡事都要在平常时间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危机到来时再去补救就已经太晚了。

2.宗教信仰

英国与中国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在英国,绝大多数人所信奉的为基督教,而《圣经》则是基督教徒所必读的一本圣书,因此,在很多英语表达中都出现了基督教中的一些人与事,以至于很多词句已经成为了基督教徒所信奉的名言警句。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外,中国的宗教信仰则以佛教为主,佛教对我国的文化带来了深远且长久的影响,因此在汉语中有很多同神佛、菩萨、寺庙等息息相关的表述方法,例如“菩萨心肠”、“佛光普照”、“一心向佛”等等。

3.思维模式

世界各国之间所存在的思想与文化冲突不仅仅是源于语言形式的不同,更大的因素则是由于思维模式中所存在的差異性。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实证与追求准确,从而也就赋予了英语语言以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则更加偏向于综合性思维,总是习惯于将某件事物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看待,因此汉语也被称之为意合语言。例如,汉语中的绝大多数词句均是由多个短句所线向构成的,而英语中的句子则如同树枝一般向四外延伸。

四、跨文化视角下提高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毋庸置疑的是,翻译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学习过程。如果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翻译水平,教育者就必须要积极开展文化互动活动,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进来。然而,在实际的高校英语翻译课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将学习重点放到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教学中,不仅没有对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全面且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没有注意到自身在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基于此,在日后的翻译课程中,教育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帮助他们做好长期学习的充分准备,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2.合理化设置课程内容

在高校英语课程的翻译教学中,所能够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英语教材内的专业知识,其中还包括对现有知识文化与知识背景的积累。由此可见,高校英语教育者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到对英语文化的深入挖掘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定出趣味性较高的口语听力与写作训练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选修课程的教学力度,进一步扩充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唯有帮助高校学生将英语基础文化知识深深的烙印在脑海中,才能够让他们在日后的翻译训练中表现的更新得心应手,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学生翻译水平的教学目的。

3.积极开展翻译实践训练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育者所采用的均为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浅显的语言交流根本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为了能够彻底打破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局限性,高校中的英语教育者应当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出新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事实上,高校中的翻译训练本身上就是一种帮助学生转换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开展基本功训练,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来选择不同的训练文体与训练题材,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掌握翻译规律。在高校的翻译教学课程中,很多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时经常会产生文理不通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英汉民族之间的语言表达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应当重视对主语的利用,指导学生合理化应用被动句式,从而能够自如的完成兩种语言之间的来回切换。

4.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力量

如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被日益凸显出来,但是教育者仍然在课堂当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高校应当为优秀的青年英语教师提供免费出国学习的机会,一方面要让他们将外国优秀的文化知识带入到课堂中,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教育者实地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风俗人情,通过此种方式来全面提高翻译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其次,高校中的英语教育者也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文化素质与知识修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积极的投入到翻译实践训练活动当中,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方案,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洪.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4(06):88.

[2]孔标.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翻译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上),2014(9):134-135.

[3]吴国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36-237.

[4]黄慧.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研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5(5):19-20.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视角高校英语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探讨
关于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菜名英译
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从跨文化视域看山村浩二改编的《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