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

2017-05-31 11:34杜越秀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效率语文教学

杜越秀

【摘要】语文教学,追求高效,具有极深的学问和艺术性。当前教学重点关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教学方式是实现创新,教学思维上的实现创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必不可少。高中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高质量的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教学的有效策略,從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构建高效课堂,并创设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唯有如此,才能切实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效率 高质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04-02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足

一些语文教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仅限于大纲参考,或者应付上级检查写写参考教案。教学内容大部分参考买来各类精选教案,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甚至连参考教材中的错误也没有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脱离了实际情况,而且缺少了对新课程教材标准的深钻细究,出现的后果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实效,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2.没有针对性

教师的提问经常是随意的,有时候甚至采用流水式提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由于所问的问题没有什么难度,很难提升教学质量。虽然满堂学生都参与了作答,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教师在弥补课堂的空档,教学实效很差。

3.学生处于被动性

课堂上,往往教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几乎没有,这种严重失调的比例,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落实。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教育。这种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能力的养成。

4.精简、优化作业

作业,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以往我们仅仅把作业看出是课后的巩固训练,没有投入过多的注意,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堂上,作业是课堂有内涵的延伸,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仅限于书面作业,而是要在满足学生自主、好动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一定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精心设计练习,强化重点目标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课文。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学校在开学初就应该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教师要对课堂教授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善于利用比较鉴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复杂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举例来说: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和歌词,让学生通过眼见和耳朵听到的旋律,切实的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虽然二者都是怀古,篇章,但各有千秋。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意境,进而更深切的感受到古诗词中创设的深渊意境。

2.创新教学理念

观念决定教育。创新教学观念,这是语文教育创新的前提,也是基础。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使命:语文教学,首先要点燃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从自身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在充分认识教学投入和结果的内在联系,更加高效的思考教学质量,力求在较多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较快提升。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需要首先树立起对象意式,把学生作为目标对象,紧密的实现教和学的链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全人概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学好语文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新课程的思维理念去学习语文,并积极改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保持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师利用创新的课程设计,启发式的将典型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分别对待,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性的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在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提出一个启发式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建立思考空间的头脑库存,并将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原有的体验认识有效结合。

教师要善于思考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反思常态教学中自身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课堂上角色定位是否恰当?如何才能恰当巧妙的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而不只是发出一个个指令让学生被动执行。教师要能够语文课堂不同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理解语文教育理念。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手段是表层,真正的教学精髓是搭建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

4.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那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够将每一个收获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教材为途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美好的人性。举例子来说:教师可以借助电影或者流行音乐来营造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作品的魅力。这里我们以高中名篇《雨巷》(戴望舒)为例,《雨巷》描述了梅雨时节,江南悠长的小巷,在这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展现的是作者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为了更深切的体会到这种意境,教师可以领用多媒体播放《玲珑女》这部电影,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江南水乡某小镇挑选"扇面美人"的凄婉动人的故事。和《雨巷》中所描述的风景和展示的情怀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审美情趣和人生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是一种语言的教育,通过对文章和语言的学习,体会其中蕴藏的美感,通过对美的欣赏,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陶冶性情。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美、意境美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审美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效果。多管齐下,培养阅读习惯与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对语文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尊重他们的人格,发展其“閃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树立信心,从新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可以从细微处体会到,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师生在产生和谐的共鸣,不仅能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还可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鼓励学生用于创造、创新。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这样可以在线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景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来得到提高。身为语文老师,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相对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读物,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教育应该是一项双边性的活动,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并且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要有停顿的,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提问,最好能在播放多媒体前,提一些问题作为引导。教师可以脱离讲台,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并切身的走到学生中间来,带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这里我们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例子来说,这是新教材中一篇文章,它同样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很难想象和体会战争对人类的戕害,更对纳粹的暴行知之甚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搜集与奥斯维辛有关的图片和素材,将它与教学结合起来,课堂上我们一起品味语言、看图片,当同学们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牢房、浴室,成堆的眼镜、鞋子,会切实的被震撼,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暴。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人生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6.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即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更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培养,引导学生对未来大胆想象,并设立相应的目标,激励学生广泛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寻找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增进自身的创新技能。语文学习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习和掌握,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耐人寻味,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类似因素,并把握培养良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紧扣教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新颖的、灵活教法组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学最终目的落到点上。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促使人们做某件事的第一驱动力,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人们就很容易会对自己目前所作的事情感到疲惫和厌倦。产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情感和需要。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或更改课程,每个教师做到,钻研教材,精讲精练,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

8.走进学生,创设和谐课堂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氛围是确保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愉悦和轻松的课堂中,教师更容易掌控学生的心理,使其高效的进行语文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纪律较差、专业素质不合格、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单独的教育以及辅导,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有刻薄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或者讽刺他们,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里。如果学生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包容,鼓励学生去完善自己并且改掉坏习惯。通过这些细节来为学生找回自信。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教师就必须一改往日的旧观念,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教育也要紧跟形势发展,语言类老师总在埋怨学生知识积累太少,是很多时候,老师的话语权太多,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遇到问题时,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发言权。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例如,林语堂在《论学问与知趣》中也提到,“所谓学习就是喜爱”。

参考文献:

[1] 高振桐.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 教育现代化,2016(23) .

[2] 蔡庆荣.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新诗有效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8) .

[3] 欧阳波.新教学策略与传统教法并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知识窗(教师版),2010(04).

猜你喜欢
效率语文教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