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科学的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2017-05-31 11:34李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脑科学策略研究

李媛

【摘要】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热爱祖国文字,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汉字教学从古至今也都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对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研究中,学界从心理学为着手点的研究较为深入,却忽略了脑科学在汉字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脑为切入点,探讨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科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脑科学 初中语文 汉字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现存问题

1.计算机等众多电子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书写工具的普及导致教师、学生等大众群体整体书写能力下降;

2.学生对汉字的成字规律和使用方式掌握不足,导致对汉字学习理解记忆困难;

3.现代语文课堂中汉字教学与中国历史文化承载结合度不高。

二、原因分析

1.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众多书写电子科技产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普及,利用这些先进科技产品编辑文档方便、快捷等的优势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手工书写逐渐减少甚至被替代,汉字书写的规范和美观度大大降低,很多成人甚至还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初中教学阶段,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粉笔字等的汉字板书呈现方式越来越少,少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书写水平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往往認为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忽视汉字教学,这种倾向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下降。

2.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本身的特点造成了汉字学习的困难,教学中仅仅从一个具体的汉字入手,不能结合汉字的整体,从其成字规律入手,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和使用错误。

3.汉字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汉字的物质载体功能,没有对汉字所传承和记载的历史文化对学生有清晰的传递,对于生字、词的要求更多停留在会辨认、会做选择题的功利层面上。

三、脑科学的概述

由于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脑研究的对象不只局限于脑,而是包括与脑密不可分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包括感觉和效应器官。因此,脑科学也称为神经科学(neurosciences),也与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常常通用。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1]

四、脑科学与教学

近20年来,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研究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最前沿性的成果基础上的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的探讨正在广泛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眼球与兴趣。“基于脑的教育”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旨在将有关人脑学习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育中的一种理论与实践,也称之为“基于脑的学习”或“适于脑的学习”。脑科学与教育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主题。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为解决各种学习与认知过程提供科学的原理与依据。教育的科学化离不开对脑的研究和对认知科学的研究,应用脑科学理论来促进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列斯力·哈特(Leslie Hart)首先提出“基于脑的学习”这一术语,他把教育分为“与脑兼容的”(brain-compatible)和“与脑对抗的 ”(brain-antagonistic)教育。他认为:

1.学校没有效率是因为学校不了解突触与神经递质的化学构成,没有把脑看作是学习的器官,使教学与环境适于脑的结构。

2.学习是大脑最自然的功能,并且脑的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都是无穷的。研究脑的学习理论专家凯因夫妇和杰森都认为,基于脑的学习是指承认脑有意义学习的规律,并根据脑的自然学习规律来组织教学。因此,基于脑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脑的结构与功能的教育理论。只有了解脑的学习规律,才能开发出适于脑的课程,向学生提供符合脑加工规律的学习机会,设计适于脑的教学环境。

3.比较完整、深入地刻画了脑的学习本质,其中谈到脑的动态整体性、 脑的社会性、脑的探索性、脑的情感因素、脑的记忆系统、 脑与威胁、 脑的独特性等。脑是一个生命系统:身体、智力和大脑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大脑的学习都是以整个生命系统为中心的。[2]

当脑科学的渗透已成为时代特征时,就说明它已成为我们今天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正向现代科技教育提出新的挑战。[3]我国虽然对脑科学知识教育的探索尚属于起步阶段,但其学科知识的价值已日趋得到重视。基于脑科学的教学探索欲为脑科学研究与应用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最终推动“学”与“用”转化的良性循环。[4]

五、脑科学与初中语文汉字教学

脑学习的本质及特征对学科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基于此,本文将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为改进教师的教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把汉字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采取直观教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多元感官,增强感知和理解效果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采取直观化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即视觉刺激的有无或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他感官对信息的接受。根据心理学家特瑞克勒(D.G.Treichler)的精确断言,对于一个没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来说,用于获知的所有感官中,通过视觉的学习占83%,听觉占11%,味觉占1%,嗅觉占3.5%,触觉占1.5%,同时,脑科学研究还表明脑具有并行加工机制,可以同时处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外界刺激。研究发现,对于同一学习任务,多感觉通道在信息输入导致脑激活区域的数量和面积比单一感觉通道时强得多。因此,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知识占94%之多,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汉字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直观教学的教学策略。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已较强,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文字博物馆,通过学生直观地看、讲解员的讲甚至触摸等手段,真正促进学生大脑中各类不同功能的纵向神经系统的发展,从而增加学生对汉字的感知和理解水平。尽量使呈现汉字内容的信息包含视觉、图像信息和听觉、言语信息提供给学生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机会和促进深度理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5]

2.营造放松且具有趣味的课堂氛围,促进内隐学习,创造高效课堂

脑神经细胞内部的电能量活动以及突触间的脉冲活动产生脑电波,根据完全清醒、放松性警觉、浅睡眠和深度睡眠四种不同状态脑电波有四种类型,随着波长的不同,对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当脑电波在8-13周/秒时,成为α波,大脑在这样的波段上工作是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它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能加快对资料的搜集,增强想象力和记忆力,促进灵感的产生,所以,从脑电波的活动规律看,放松性警觉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给学生创设一种放松且具有挑战的气氛。[6]

在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使增加课堂的轻松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渗透的知识要先易后难,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驱动力。以“字”的教学为例:“字”的结构是“宀”下一个“子”。“宀”是房子的意思,所以,“字”的意思是房子底下一个孩子,其本义是生养孩子的意思。《说文·子部》:“字,乳也。从字在‘宀下。”“乳也”的意思是哺育孩子。所以,“字”的本义是生养孩子无疑。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字”的主要意思是“文字”。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为了完成识字任务,应该通过那些不仅限于浅层知识层面的知识的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成语“待字闺中”的“字”,许多学生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字”的含义就是“字”的本义,即“生养孩子”而引申出的“婚嫁”的意思。所以“待字闺中”就是“待嫁闺中”。而“文字”的含义也是由“生育”的意思引申出来的。在古代“文”和“字”的区分是很清楚的——“文”是最初的象形字,而由“文”按照“六书”的规则“孳生”出来的字才叫“字”。所以,“文字”的“字”的含义是由原来的“生育”的意思衍生出来的。把“字”的含义演化过程给学生讲清楚,不是只把一个汉字的教学当做任务机械地完成,使学生局限于课堂学习的传统机械式接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轻松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它古今的不同含义与用法,又可以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和语义记忆,提高教学效果。[7]

3.创设联结,注意整体性与脉络性,达到意义建构

根据脑的学习理论,组块是指将几个信息项目当作一个单一项目处理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脑不断形成新的神经联结,并通过练习,使脑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小脑这三个脑区负责建构新的联结通路。它们的协同作用使个体能够专注于所从事的活动,当所获得的信息、感觉意义和深层意义聚合在一起时,自然本能地对信息意义进行加工、构建和创造,产生真正的有意义學习,这样就达到了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整体上的契合。[8]

在初中语文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汉字教学,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比如:首先用名人的故事激趣,适当讲一些书法家的逸闻趣事,例如“墨池”“笔冢”“王羲之吃墨”等,这些小故事既可以使学生接受生动的教育,又可以激发学生识字并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的兴趣;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书写水平,搜集一些楷书作品,引导学生观赏、揣摩汉字的形体美,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敬畏;最后,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课前,教师可通过临摹字帖对横撇竖捺等基本笔画或偏旁部件进行练习,课堂上教师要边讲解边动手写,清楚展示给学生,或播放动态视频,调动学生的模仿积极性,并通过布留作业的形式加强学生写字练习。在这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接受水平,不仅可以立足汉字文化,充分利用与汉字相关的资源,创造性的展开教学,夯实写字教学环节,而且更能向学生传递一种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陶冶情操。[9]

综上所述,从脑科学视角来研究教育,注重将脑科学研究成果渗透到教育理论中去,为解决初中语文汉字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也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指明了方向,使汉字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孝威,杜继曾.脑科学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游永永,罗琬华.脑科学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3.

[3]刘春雷,陈睿渊,冯义东.脑科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3):40-44.

[4]沈德立,马谐,刘娟,张慢慢,白学军.大学生脑科学素养调查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2):147-152.

[5]龙启锦,邓萍萍.基于脑科学谈优化数学教学原则[N].贺州学院学报,2008(3).

[6]李忠仁.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N].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4).

[7]刘永成.汉字与文化:兼论汉字和教学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8]许红.将脑科学运用于课堂——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9]张庭兰.浸染汉字文化夯实写字教学[J].教学艺术,20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31-02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脑科学策略研究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汉字偏旁部首在改善留学生汉字畏难心理中的作用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