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歇后语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2017-05-31 11:34刘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歇后语对外汉语建议

刘鹏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不断进步,但是因其自身结构特点,歇后语教学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先对歇后语的基本概述进行浅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对外汉语中高级教材歇后语收录情况和教学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大纲、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歇后语 对外汉语 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36-02

歇后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日常的交流和大众媒体中经常会用到。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因其自身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很多留学生对歇后语很感兴趣,同时也很难完全地理解和使用歇后语。下面本文主要从歇后语的特点、类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歇后语收录情况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角度对其进行浅析,提出一些建议以达到更有效地实现歇后语教学。

一、歇后语概况

学者温端政(2010)《歇后语》中认为,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关系可称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引注关系。歇后语、惯用语、俗语和谚语等语言现象一样,都是汉语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就像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面比喻的解释或者说明,就像谜底,前后部分用破折号连接,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从而实现表达上的需要。

歇后語产生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有的歇后语带有一些消极、低俗、不健康色彩,但是不能否认歇后语的进步性和民族性,因此,推广积极、乐观、高雅的歇后语是必要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民族气息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从历时角度来看,歇后语历史悠久、具有传承性

歇后语的发展从古至今一直延绵不断,很多歇后语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洗涤后流传下来的,有取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典故,例如:(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取材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例如:(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直不断地吸收历史和文学等体裁的精华。歇后语大多采取百姓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点滴,将生活的智慧、经验和世事沧桑都纳入歇后语中,代代相传,不绝于耳,传承了民间文化和历史轨迹。

2.从共时角度来看,歇后语涉及的领域范围广,内容兼收并蓄、包罗万象

歇后语内容涉及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衣食住行的形象描写,也有为人处世的经验,还有人生的智慧和哲学,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题材多,兼收并蓄,创造出民族特色。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域、方言和民风民俗千差万别,这就为歇后语的内容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我国艺术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绘画、书法、宗教等都在歇后语中有所体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所以歇后语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语言现象,更是民族文化的“形象大使”。

3.从语义和修辞角度来看,歇后语主要通过比喻和谐音等手法来表现

歇后语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还在于它自身表达手法的运用。比喻的大量运用,使歇后语具有强大的表现张力。汉语词汇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委婉和间接地表达一直是中国人在交际中的形象体现,谐音可以更好地委婉表达语义,说明弦外之音,所以歇后语的比喻和谐音运用与之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它能够将言外之意通过比喻来表达,使说话人的语气和色彩意义更加含蓄,令人浮想联翩,从这方面也足以看出人民的智慧和聪明。

4.从风格角度来看,歇后语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微言大义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歇后语,还在于歇后语的特色风格。它幽默、富有乐趣,加上谐音的作用,使得歇后语更加形象生动,有些还带有诙谐的意味,精炼地表达出言外之意。歇后语短小精炼,言简意赅,深受人民的欢迎,是一种及其接地气的语言形式,微言大义,意义深刻。

三、歇后语的类型分析

针对目前学者对歇后语的研究现状,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增订五版)》(2012:258)中将歇后划分为以下几类:

1.喻意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也就是谜底解释谜面的含义,所以喻意歇后语有本义喻意和转义喻意两种情况,本义喻意即后面的谜底解释的意义是字面意思,因此并不需要对谜底进行揣度和联想,例如:(3)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转义喻意即歇后语谜底部分解释说明的不是字面意思,也就是言外之意,例如:(4)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2.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的后一部分借用相同的音表达意思,语义双关。例如:(5)腊月里的萝卜—冻(动)心了,这里的“冻了心”表面上指“冻心”,而实际上是“动心。”谐音歇后语借用的音有时候会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例如:(6)酱萝卜—无缨(因),在这里主要指声母、韵母和声调部分相同,韵母属于同一个韵,这样也会借用谐音来表达语义。

四、对外汉语教材中歇后语收录及分布情况分析

由于歇后语的表意特点和独特结构,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减少学习汉语的枯燥性。因歇后语的意义深刻,故属于中高级阶段学习的内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重要的学习材料,笔者考察了高级阶段的有关综合教材、口语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专业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发现歇后语的收录数量较少,这些大纲更没有涉及歇后语,只要求成语、俗语等词汇的学习。

1.教材中歇后语的收录数量情况

(1)中高级阶段综合课的教材几乎没有涉及歇后语教学和介绍,综合课一直是留学生的主要课型,但是在综合教材中很难发现有歇后语的影子,在《成功之路》跨越篇中仅出现了1个歇后语。教材中大多分布成语和惯用语,但是极少涉及歇后语,以致在学生日常交际中很少理解歇后语的意思。

(2)歇后语常用在口语中,口语教材应该有所涉及,但是笔者考察口语教材发现,除了基本教材例如《中级汉语口语》下册(刘德联、刘晓雨主编)介绍了什么是歇后语;《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下册(杨寄洲、贾永芬主编)中出现了四个歇后語;《高级汉语口语》上册(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主编)出现一个歇后语,可见数量极少。

(3)在其他教材中,尤其专题型的教材中歇后语出现了一些,例如《俗语教程》(张燕春编著)中出现了6个歇后语;在《中级汉语阅读教程I》(周小兵、张世涛编著)出现了1个歇后语;在《外国人说熟语》(徐宗才、应俊玲编著)出现了不少歇后语,收录了49个歇后语,可见歇后语在专题型教材中的数量出现多一些。

2.专业大纲和教学大纲中歇后语的收录情况

从大纲的考察来看,不管是专业大纲还是教学大纲要求了大部分成语、部分惯用语的学习要求,但是对歇后语并没有涉及。大纲是教材的依据,因此综合课的教材中基本没有出现歇后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中高级教材中,歇后语出现的数量很少,屈指可数。这样不仅会让留学生对歇后语产生陌生感,汉语还会丢失那些积极、汲取民族精华的歇后语。

五、对外汉语教材编排建议及教学建议

针对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收录和分布情况,面向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本文从对外汉语角度提出大纲、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更好地促进歇后语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和发展。

1.大纲、教材中歇后语编排的建议

(1)从大纲角度来看,对外汉语的相关大纲没有涉及歇后语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歇后语贴近百姓生活,语言幽默、有趣,所以对外汉语相关大纲应该适当地收录一些日常需要的歇后语,例如(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芝麻开门——节节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冬天穿裙子——美丽(冻)人等常用的歇后语都可以收录到大纲中。歇后语虽然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化传统、习俗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适当地重视歇后语是必要的。作为教材的编排依据,大纲应该重视歇后语的收录,更加完善对外汉语的教学。

(2)从教材角度来看,增加教材中的歇后语的数量,且要注重编选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管综合课、阅读课、口语课还是写作课的教材应该科学地增加歇后语的数量,在口语类教材中增加口语性强地歇后语;在阅读类教材中编入比较规范和书面化的歇后语;在写作教材中,加入修辞性强的歇后语;在综合类教材中根据已选取的课文内容对其收录相关的歇后语。恰当的歇后语不仅可以增加课文的趣味性,还能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编撰适合留学生使用的歇后语词典。词典不仅是工具书,更是帮助知识的储备库。一本科学、适合的歇后语词典可以帮助留学生自学和了解歇后语的深刻意义,体会歇后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特点,词典应该面向留学生,着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文化角度进行编排,适当加入一些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也可插入一些形象的插图、漫画来解释歇后语,不仅有趣,还容易理解。词典应该选取规范、积极和常用的歇后语,要摒弃不健康、构造繁琐以及晦涩难懂的歇后语,真正为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学服务。有了这样的一本歇后语词典,学生也能够有书可查,可以大胆地运用歇后语,也为避免偏误的发生提供条件。

(4)设计歇后语的课后练习题型。歇后语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掌握,不仅学歇后语,还要学歇后语中的文化,所以题型就要结合语境和文化进行设计。因此适合歇后语的题型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判断歇后语使用的正确与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材的文化专栏部分编入歇后语小故事,尤其从历史典故中而来的歇后语,用故事来阐述歇后语,阐述文化,在文化中体会歇后语的由来和运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2.对外汉语中歇后语教学建议

(1)视频教学,多媒体放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的教学可以选用视频教学和多媒体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歇后语本身具有故事性和叙事性,所以选用视频的动态性更好地体现其中的内容和意蕴。教师可以先将要介绍的歇后语进行视频选取,例如(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在网上选取一段八仙施展自己才能的视频,然后对视频进行剪辑,让视频情节更加紧凑,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从而引出“谜底”,通过多媒体放映更好地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效果,直观性更强,也容易理解。

(2)漫画、简笔画或插图展示

很多歇后语可以通过直观的插图、漫画或者简笔画来表现内容,例如(9)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就可以用漫画形式讲解,直观且意义突出,学生很容易理解。(10)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也可以用简笔画直接就能够表达意思,不仅体现歇后语的意思还能展现教师的绘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从综艺节目、娱乐作品、相声、小品中学习歇后语

中国的文艺作品有很多都是喜闻乐见的作品,它们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尤其小品、相声中包含着大量的歇后语、俏皮话,所以从这些文艺作品中学习歇后语不仅轻松、娱乐、乐在其中,还能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选优秀的小品、相声来陶冶学生情操,在欢乐中感悟歇后语的意蕴。

(4)猜谜语、做游戏

歇后语本身就是谜面和谜底的结合,所以用猜谜语的形式可以增加学习歇后语的趣味性。在猜与想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联想,就像猜灯谜,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猜对了有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学习歇后语,在游戏中学歇后语。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从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及分布等方面对其进行浅析,从中提出一些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提供一些作用,促进对外汉语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2012《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晟军.1996 《中国歇后语库(上、下)》,中州古籍出版社.

[3]温端政.2010 《歇后语》,商务印书馆.

[4]蒋红梅.2009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教学,《青年文学家》第4期.

[5]李金葆,梅芳.2000 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刘中博2013 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第9期。

[6]毛丽娟.2014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歇后语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歇后语对外汉语建议
歇后语知多少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三代人的建议
“鸡当了官”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