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践探索

2017-05-31 11:34马玮岐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实践探索国学

马玮岐

【摘要】大学是文明的传承地、知识的集散地、文化的发源地,大学师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建设书香社会,在大学中倡导全民阅读,形成阅读氛围,应通过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为抓手。广西师范大学“百日经典诵读”在弘扬该校独有的“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基础上,营造“独秀·乐群”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读书热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师范生文化品味,使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 入学教育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91-02

一、国学经典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背景

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不仅需要借助阅读获得知识、完成学业,更是其完善自我、提高品格的重要方式[1],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必然要将教师专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必将对未来教师的学术内涵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更加突出当代教师的学术品味,培养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2]

“百日经典诵读”活动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性与共融性,挖掘两者对大学新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而对于师范生来说,人文素养是其专业成长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的质量与水平。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能开启人们的精神智慧和情感智慧,具有普适性、超越性、开放型等特点[3]。基于此,本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和文学经典,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师范生文化品味,自觉用经典文化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格调,构建新颖的书香校园文化,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技能为目的,打造操作简单、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师范生阅读平台。

二、国学经典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现实依据

1.阅读与经典

经典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经历了历史的不断冲刷却历久弥新,换言之,经典不会被历史抛弃,经典阅读也永远不会过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中包含人生方方面面哲理,是对人性本质的揭示,因而永远都能给人以启迪。[4]阅读需要读经典,国学经典阅读以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为出发点,通过阅读经典,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的意识。

2.阅读与体验

经典能帮助成长,养成阅读习惯,从经典中汲取成长力量。人性是共通的,所以真理在各地都是一样的;而经典所提供的是一种永恒的知识,所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都是一样的。[5] “百日经典诵读”以重要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为依托,开展国学经典文化体验。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全校举办拜孔子礼、新学期第一节课上以班级为单位行拜师礼。让学生在行礼仪式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端正学习态度,通过经典阅读帮助学生实现“生活适应”和“学术适应”、通过非说教而自己阅读感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通过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知识,实现学生“知识储量”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

3. 阅读与品德

国学经典传承中華美德,文学经典淬就公民品格。经典作品直接导向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成立,常常给人的情感、道德、趣味、语言带来巨大影响,甚或起到人格示范的作用。[6]通过阅读经典,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料,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认同。在开展诵读经典的同时,辅之国学素养讲座,开展国学常识素养系列讲座,引发学生对修、齐、治、平和仁、义、礼、智、信等为人处世的思考。文以载道,经典作品承载着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不断淬就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品格。

4. 阅读与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的必要延伸,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7]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而成长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懂得学习、明白做人、热爱生活。在开展经典阅读的同时,鼓励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参加师范生系列公益活动,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使得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成长,在参与社会实践后,注重固化已有成果。

三、国学经典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1.抓关键、分层次,循序渐进

阅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构建人类精神大厦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思想文化经典,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思想文化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具有重要价值。[8]“百日经典诵读”活动在本科新生入学时实施,使学生从一入学开始便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常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新生见面会上由辅导员领读《礼记·学记》,在随后的军训、正式上课期间,由辅导员陪伴学生一起诵读,养成早起、早读、早会的好习惯。根据新生入学后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有计划的安排诵读经典内容,先从最接近师范生专业的《礼记·学记》篇开始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诵读《大学》、《论语》、《中庸》、《弟子规》、《道德经》等篇目上。

2.重引导、搭载体,形成氛围

也许,再没有比在大学期间学习经典名著更适合的时间了,因为大学里弥漫着知识的氛围,同学们都有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而且都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求索。[9]阅读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阅读认知教育应拒绝空洞说教,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道理教育和榜样引领相结合,让大学生真切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端正阅读态度,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10]“百日经典诵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将自己所读经典的所感、所悟通过班级、年级会的形式分享给身边同学,并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图书漂流、周末爱心读书会、欢乐诵读会等活动,多层次,多维度搭载体,形成阅读氛围。

3.强考核、提创新,谋求实效

为求阅读活动不流于形式、师生都能通过该活动获得成长,建立了相关鼓励办法和考评机制。对经典阅读活动影响显著的同学给予表彰,同时,针对学生对移动媒体的依赖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鼓励广大师生运用易班、微信等平台开展书目推荐、书评写作、网络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易班平台开发相关阅读活动轻应用,以方便廣大师生随时随地阅读书籍。

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的思想也不是一两本书、一两件事情能完全影响。阅读活动要分时段、分群体开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对应的活动,形成全程育人的功效。国学经典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人格国性养成的丰厚土壤,在将经典文化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大学新生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学习方式的转变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耿雅津.大学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9期.

[2]余小茅.与经典为伴 和名著同行----实施“教育学名著阅读工程”的若干体会[J].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3]胥文玲.师范生经典阅读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4]王洪才.经典阅读意味着什么?[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11卷第4期.

[5](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曲玉红,孙慧芳.浅论经典阅读的特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7]于晓萍,刘素红,朱以财.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与发展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3月.

[8]税强、吕振丽、栾淳钰.大学生阅读思想文化经典现状探析——关于重庆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J]2013年第2期.

[9]王洪才.经典阅读意味着什么?[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11卷第4期.

[10]王建军.大学生阅读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6月(上).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实践探索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