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帮扶体系,实现大学生五维协调发展

2017-05-31 11:34唐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能力提升大学生

唐帅

【摘要】目前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经济解困是第一步,高等学校仍需帮助他们提升在现代社会学习生活的心理素质和基本能力。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出发,总结出集思想引领、心理健康、学业提升、经济资助、成长发展五位一体的长效帮扶体系,希望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帮扶。

【关键词】帮扶体系 大学生 能力提升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93-02

由于经济困难引发的多方面因素,致使贫困大学生通常比普通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压力,更对其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国家和学校通过各种资助手段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思想到行为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他们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心理素质和基本能力。笔者工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中,秉承“以人为本”理念,逐步探索建立了集思想引领、心理健康、学业提升、经济资助、成长发展五位一体的长效帮扶体系,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快乐地享受大学生活,获得成长发展。

一、思想引领,激发青春能量

学院将党员和困难学生配成对,形成“一名老师党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困难学生”的模式,坚持用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人格影响人,用崇高品德塑造人,用先进文化引导人,实现党员联系帮扶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利用学生公寓党团活动室,定期就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引导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和热爱。

对于边疆艰苦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学,学院在有热情、有爱心、有经验的优秀管理干部中为其选配成长导师,从入学起即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和精细化帮扶,全程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指导他们的大学生活。在精准引领帮扶下,先后发展了藏族、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党员,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团体辅导,提升心理素质

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障碍、自卑敏感等,是不少贫困生的共性特征。学院以问题为导向,成立相应的团体辅导工作坊,由对某问题有经验、某领域有特长的学工干部与学生一起进行体验式朋辈辅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在工作坊内,由于每个学生遇到的都是有相同困惑的同龄人,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在一系列体验式活动中,通过朋辈交流不断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

三、学业攻坚,夯实教育基石

英语成绩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学习理念陈旧、学习方法单一,专业课成绩跟不上……由于基础教育水平薄弱,我院许多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这些短板。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帮扶学生党员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其按时上课、自习,力所能及的指导其学习;教师党员了解其生活状态,思想动向,帮助其在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以某门课程为中心横向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定期集中研讨、交流方法,并邀请专业课老师、该门课程成绩突出的学霸为其讲解指导。对处于降级边缘的重点关注对象,由党委副书记直接约谈并与家长沟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经济帮扶,解决后顾之忧

学院秉承“资助育人”理念,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在做好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掘校友资源、加强院企合作等途径为学生争取社会支持类奖助学金,拓展资助资源,为更多家庭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安心向学。学院在已有奖助体系的基础上,与知名校友、爱心企业合作设立王同川奖学金、于宁楼助学金、李唐奖学金、虞宏正助学金、新禾丰奖学金等五项社会类奖助学金。同时,鼓励受助学生通过拜访资助人、书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到资助企业实习等方式表达对爱心人士或企业的感恩之情。

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贫困学生信息档案与突發困难信息反馈机制,对因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依照程序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补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除学校现有勤工助学岗位外,学院还结合实际,设立农科大楼保洁岗位、报告厅管理岗位,为学生拓展自助途径。通过演讲、征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一系列助后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加强育人实效,培养感恩自强的优秀学子,努力做到在帮困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

五、培养能力,着眼生涯发展

各界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力度越来越大,但如何把贫困生培养成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发展全面、能力突出、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是高校贫困生工作问题的关键。针对只注重经济扶贫而忽视能力解困的现状,学院着力解决贫困生如何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学工队伍目前有一人取得高级就业指导师资格,一人取得中级就业指导师资格,四人被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业导师,发挥所长,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基于能力培养、结合工作坊,发挥班主任专业优势,开展班主任论坛,围绕演讲、面试、领导力、读书、思维、专业前沿、学科发展等为贫困学生提供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特训服务。

组织贫困生开展“读书会”、“高雅艺术普及”等集体文化艺术专题活动,针对个人素质及特长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如每年春训、冬训大部分是由家境贫寒、意志坚强的同学在田径场挥洒青春汗水。评选“资环之星”,在贫困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优秀典型,以图片展、专题交流会、座谈会、网媒等形式大力宣传,让贫困生了解身边自强自立的优秀典型,从而激发自我、超越自我、奋发图强。

学院将在帮扶工作上,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工作推动机制、沟通联动机制、奖励考核机制,构建一个联动参与、多元推进的帮扶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实现五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晓华.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刘镇江,黄建美,王国平.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3]张志勇.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能力提升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