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参与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2017-05-31 11:34章日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措施教师

章日超

【摘要】时下教育科研培训中出现了教师“不参与”的情况,即貌似教师在听、看、记,而实际上教师们“貌合神离”,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并未有真正的收获。剖析“不参与”现象,研究改善的对策,对提高培训成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教师 参与式培训 原因分析 措施 教育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99-02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通过作讲座、主题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培训,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时下很多学校的常态做法。培训活动增强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丰富了教育科研知识,也一定程度上切实提升了教育科研能力,但出现了教师“不参与”的情况,即貌似教师在听、看、记,而实际上教师们“貌合神离”,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并未有真正的收获。剖析“不参与”现象,研究改善的对策,对提高培训成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教育科研培训“不参与”现象之原因分析

纵观教育科研培训现状,教师“不参与”培训有如下原因造成:

重视“物理”参与,忽视“心智”参与。在培训活动中,教师们只是被动接受培训内容,在机械地听与写,处在“物理”参与的角色中,“心智”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小组讨论中,大部分教师被置于边缘地位,只是个别教师的主场。

重视培训者参与,忽视被培训者参与。受传统培训模式的影响,培训者是培训活动的主角,处于支配地位,从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形式的指定到培训方式的确定,再到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价,均由培训者掌控;而受训教师只是接受的对象、被灌输的“容器”,只是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只是机械地“你说我听,你讲我记”。这样的教育科研培训重视了培训者的权力与参与,而很少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很少有教师的自主配合和主动接纳。

重视“集团式”培训,忽视“个性化”培训。“集团式”培训,参与的教师人数多,涉及面广,普及率高,但往往停留于“通识性”的培训,忽视教师间的个体差异,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培训需求也会有差异。忽视个体差异的培训,忽视个性化的培训,往往会出现“人在心却不在”的不参与状况;重视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有力的培训。

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训。作为一种高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观和提升,而是需要系统地训练、较长时间的培训。目前的教育科研培训大多采用开讲座、作报告、点评诊断等形式进行,客观上决定了这样的培训往往重视教育科研理念的转变和知识的传授,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于皮毛。

培训形式和手段单一。现在的教育科研培训大多采用以培训者为中心、“集团式”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培训,培训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培训方式缺乏创新,对教师们自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感觉单调乏味,出现“不参与”情况在所难免。

二、“参与式”教育科研培训的有效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中改变教师“不参与”现状,其有效策略就是采用“参与式”培训,让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笔者以为以下措施值得尝试:以师为本,将教师真正当作培训的主体;丰富培训形式,激发培训兴趣;适应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让教师真正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问题驱动的校本培训。

1.真正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忽略受训教师主体地位的培训往往效果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要将教师真正当作培训的主体。受训教师有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权利,教育科研培训活动的组织者与培训者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这些权利;受训教师中不乏教育经验、研究经历、案例材料丰富者,组织者与培训者应重视他们、重用他们,给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参与到培训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中来,现身说法,朋辈教师参与的培训是接地气的培训,受人欢迎、深得人心,效果自然会显著。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改进作用。在教育科研培训效果的评价上,给教师充分的话语权,让他们放下顾忌,畅所欲言,对培训管理、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将会极大地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成效。

2.丰富培训形式,激发培训兴趣。丰富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方式,能激发受训教师的参与兴趣,提高培训实效。一是可以让培训活动有趣味些。教育科研培训活动,培训者将活动设计得生动、有趣,能创设良好的情境,活跃气氛,使受训者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学得充实。游戏似乎是孩子们的最爱,但实际上,大人也很喜欢。在教育科研培训中,适当运用游戏活动,能增添培训乐趣,使受训者放松身心、回归童真,在有效增进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中,锻炼与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二是可以让培训活动方法有新意些。改变单一枯躁的培训方式,培训者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运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除了讲座、报告,还可以有讨论、沙龙、点评指导、案例诊断、角色扮演、游戏、实地调研、头脑风暴等等,在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中,开拓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科研能力。

3.适应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教师个体间在年龄、经历、兴趣爱好、专业知识、工作岗位、科研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科研培训理应尊重差异,满足多样化培训需求,在教育科研培训上,既有满足全体成员的共性方面的培训,也要根据不同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分类培训、以需定培的培训机制,因材施培,开展满足多样需求的个性化培训。如按教师职称或教龄分为初级教师、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分别施行各有侧重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或者根据课题研究经历的长短、科研能力的高低,将受训教师分为科研新手、科研准熟手、科研熟手,分别施以不同的培训策略,对科研新手以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科研准熟手运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方法,而科研熟手则采用自修反思为主。通过访谈调研,充分了解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需求,根据教师们的实际需求选择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4.让教师真正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索活动,它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组织者、培训者给予受训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参与到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中,包括课题的选择、目标的设定、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的实施和实践、阶段成果的推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有受训主体的积极参与,培训成效必然显著。

5.开展问题驱动的校本培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师培训中,现已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教师培训模式。它是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教师培训模式之一。在教育科研培训中,培训者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培训活动,在前期设计、培训实施和后期工作各个环节中,合理、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受训教师思考、讨论、实践,将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有利于教师获得问题解决的满足感,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最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促进受训教师有效参与培训的措施和方法还有很多,培训者要以师为本,扮演好积极的倾听者、提供建议的支持者、有效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教师有效参与的培训方式,为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大鸣.美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

[2]李辉,黎琼锋.校本教师培训:以问题為中心[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3]杨英.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贾红霞,谭琳.参与式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5).

[5]韩萍,李忠军.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3,(1).

猜你喜欢
措施教师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