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整合干预长子女心理健康策略探究

2017-05-31 11:34王怡萱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心理健康

王怡萱

【摘要】本文以“全面二胎”的特殊政策为背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长子女在二孩家庭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家庭与学校整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新型心理干预模式即家校整合干预长子女心理健康模式。其次,本文采用将学生心理现状、教学案例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长子女心理,提出操作性强的家校干预策略。

【关键词】全面二胎 二孩家庭 长子女 心理健康 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36-02

一、聚焦社会“二孩家庭”现状

“全面二胎”政策开始实施后,社会上却屡屡爆出各种问题,例如许多长子女在二胎出生后表现出“倒退行为”喜欢与弟弟妹妹争宠,性格发生一些消极变化;还有的孩子对父母要生二胎反映激烈,甚至出现一些老大逼迫父母堕胎的恶性事件,这些事件值得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1. 二胎政策中家庭模式的转变

第二胎的出生使原有家庭发生变化,我国普通家庭将逐步由一个家庭包含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独生子的“4-2-1模式”转变为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的“4-2-2模式”,孩子便需要快速适应新型家庭模式的转变,如果在转变中出现心理问题,很容易在家庭中产生矛盾。

2. 长子女适应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长子女指的是家庭中夫妻生育并抚养的第一胎孩子,也可以被称为是“老大”、“大宝”、“大孩”、“头胞儿童”。长子女都要经历过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时期,因此二孩的诞生必定会转变长子女习惯的家庭模式,由此产生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需要我们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帮助长子女在家庭模式转变中保持身心健康。

3. 儿童教育中长子女心理的忽视

二孩的出生经常会导致家庭中重心的转移,新生的二孩需要照顾,往往会分吸引父母的主要的注意力,而此时长子女大多未成年,缺乏一定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果此时家庭处理不当,大宝便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会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

4. 策略研究中家校整合的缺失

学校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可以直观了解到孩子的行为变化;此外学校教师具有较为专业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也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理论帮助。因此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大宝”的心理健康,在专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影响“大宝”的心理健康,才能实现正确、有效、及时的心理干预。

二、家校整合干预大宝心理健康策略探究

中小学生在二胎方面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其根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完善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所以学校教育在其中也将起着重要的引领与辅助作用,只有通过家校整合干预,相互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1.家校整合——相辅相成五步循环干预

(1)心理预防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渗透心理学知识,例如在活动课、班队课、地方课、品德课等等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启发家长重视长子女心理健康的动机。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教育讲座教授给家长基本的心理干预知识,帮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预防大宝出现消极心理。

(2)联合发现问题

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很多心理变化会比较直接地反映在学校生活中,因此教师发现问题与家庭沟通合作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率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定期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3)及时沟通交流

当教师发现学生由于家中生养二孩形成消极心理时,要积极地促进并实现家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配合好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以家访为重心,家校细商个性化干预方式;教师在家访沟通交流后,还能以多元渠道通信例如电话通信、网络软件等为媒介,全程追踪干预效果,定期反馈学生在校情况,跟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合作解决问题

在发现一些同学出现心理或行为的反常后,学校可以建立校级心理咨询室并以此为为阵地,由拥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老师或班主任进行针对性干预,帮助“大宝”走出心理困境。此外社会影响也不容小觑,家校可以合作向社区宣传合理的二胎观念,正面导向社会教育思想。

(5)定期互相反馈

在帮助长子女逐步转变消极的心理健康后,学校与家庭也应该定期互相反馈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此外,家校整合干预是从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适用方法,反馈结果也具有研究价值,可以用于其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有效地推进长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心理焦虑等问题。

2.以校为导——平时教学渗透心理辅导

(1)模拟角色“玩一玩”

模拟游戏指的是通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角色来感受生活,从体验不一样的角色中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客观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进而开导自己的心理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二孩家庭中的某一个角色,来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父母照顾家庭的辛苦。

(2)绘本探究“读一读”

许多学校都有设立绘本阅读的社团活动课,相比而言有关二胎的绘本故事比较适合低段的儿童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绘本故事来了解绘本中两个孩子如何友好相处,同时一些有趣的绘本也会让家里还没有二孩的学生产生对拥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向往。

(3)教材榜樣“学一学”

中小学的各科教材中可以适当选入一些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接受二孩的普遍设定,同时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会有榜样效应吸引学生模仿其优秀品质,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与弟弟妹妹如何相处。

(4)两难问题“论一论”

如何对待弟弟妹妹不仅是心理学范畴,也是一个孩子优良品德的体现。道德两难问题是柯尔伯格提出用来划分儿童道德发展的方式,其辩证性思维值得在德育中借鉴,通过让孩子思考简单的两难问题,来展开对道德的思考,在辩证讨论中学生可以促进道德发展,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对待问题。

(5)心理教育“听一听”

学校心理干预教学中最系统传递知识的方式是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学校主题教育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我,掌握一些基本缓解心情的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6)同伴交流“帮一帮”

当孩子年龄逐渐变大时,很多事情都愿意和同伴分享而不是找老师与家长倾诉,根据这一点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大宝”心理交流小组,或者在活动交流课上让学生实现互帮互助,这样在于同伴交流中倾诉了心理的烦恼,从他人获得积极的经验,进而缓解了焦虑的心情。

3.以家为本——日常生活关注言行科学

家庭教育中要关注细节,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知识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1)奖罚分明促进长幼公平

奖惩分明、长幼公平可以让长子女形成正确自我意识,也有助于其顺利适应家庭模式的转变。身为父母应该了解清楚情况,告诉孩子是非对错,而不是单纯让大的让小的、或者偏心哪一个孩子,对于错误方面必须要严厉指出,合理使用惩罚手段,让孩子从小形成要对自己错误负责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有恰当的鼓励与肯定,奖励也要尽力做到公平均等。过于夸奖一个孩子把另一个进行比较或者贬低,都会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家庭民主提高参与意识

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依靠包容而不是欺骗,家长在二胎前多增加铺垫给与长子女正向引导,在孕育二胎时也让大宝参与到弟弟妹妹降生的过程中来,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其家庭意识,包括让大宝给二孩起名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参与方式。

(3)不失偏颇关爱每个孩子

父母的陪伴越少越容易讓孩子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进而二孩的出生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从调查中发现,长子女对于二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担心父母会忽视、不再像以往一样关心自己,由此会容易引发许多情绪问题。

(4)晓之以理转变教养方式

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对长子女心理素质影响很大,家庭教养方式又可分为四种——权威性、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儿童,及时热情地对儿童的需要、行为作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儿童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行为表现奖罚分明。” 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具有积极的心理发展。当发现长子女存在一定消极心态时,家庭教育要引起重视及时有效地转变家庭的教养方式。

(5)消除焦虑保持平和心态

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如果家庭中充斥着吵架与矛盾,孩子便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形成乱发脾气的习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也相当重要。此外情绪控制受到孩子自身的脑部发育影响,儿童自出生开始其脑部的发育在不同年龄就存在着不同领域的关键期。在0-3岁情绪控制关键期时应注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满足无理取闹的行为。这样在二孩出生后也能冷静理智地对待,而不是无理取闹。

(6)互帮互助形成家庭责任

自我同一感即“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 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实现的关键便在于家长与老师是否鼓励并支持孩子的尝试,而自我同一感的实现会进一步影响下一个阶段亲密感的实现。亲密感意味着让步与牺牲,因此如果长子女具有较好的自我同一感与亲密感,在对待二孩时会更容易愉快地接纳并建立起亲密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以诗养心以诗储善”的德育策略研究
随班就读环境下的育人策略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