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2017-06-05 14:15程琪辉陈赟孙丽萍张喜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放化疗栓塞宫颈癌

程琪辉 陈赟 孙丽萍 张喜平*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程琪辉 陈赟 孙丽萍 张喜平*

目的研究包括血管栓塞治疗在内的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52例IIa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宫颈癌IIa期患者术前行包括血管栓塞治疗在内的新辅助化疗,3周后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需补充放化疗是否有差异。结果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术后需补充放化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行包括血管栓塞治疗在内的新辅助化疗,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术后补充放化疗的几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宫颈癌 介入治疗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宫颈癌早期5年生存率达85%~90%,中晚期及巨块型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但是,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尤其是应用术前血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IIa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包括血管栓塞治疗在内的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由主治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详细的疾病及治疗方案并获得知情同意。观察组:鳞癌19例及腺癌3例,肿瘤直径3~11cm。对照组:鳞癌27例及腺癌3例,肿瘤直径3-10cm。根据FIGO分期标准,全部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IIa期。(1)观察组:22例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52.5岁。入院后查无禁忌症后,首次行介入治疗加全身化疗1次,化疗方案:子宫动脉中注入顺铂75mg/m2,静脉用药总量博莱霉素25mg/m2+异环磷酰胺5g/m2(BIP方案)。后全身采用BIP方案化疗1次/3周。3周后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53岁,入院后查无禁忌症,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均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高年资医师行妇科检查及三合诊检查,明确临床分期,并行B超或CT检查确定肿瘤大小、范围,膀胱、直肠是否受侵。

1.2 材料 造影设备为GE innova 4100,采用4f pigtail导管和4f cobra导管,栓塞剂为embisphere 300-500um。

1.3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先用4f pigtail导管置于腹主动脉下段造影,观察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走行。再用4f cobra导管分别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共有几支肿瘤供血动脉。再将导管分别插入子宫动脉及所有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行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不显影。术后拔出导管,压迫止血15min,局部加压包扎,操作肢体制动24h。

1.4 效果观察及疗效评价 (1)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前均由相同的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进行妇科检查及三合诊检查,观察肿瘤消退情况,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宫颈活检标本、手术标本均由相同的病理医师阅片,评估病理分级、肿瘤转移等情况。(2)疗效评价:肿瘤消退标准:完全有效(CR)、肿瘤组织完全消退;部分有效(PR)、肿块缩小>75%;轻微有效(MR):肿块缩小25%~50%;无效(NC):肿块缩小<25%。临床症状缓解率:肿瘤所致的阴道排液、出血等症状的缓解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术后需补充放化疗率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大小及宫旁组织变化 所有病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CR患者16例,PR患者5例,MR患者1例。

2.2 临床症状 22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阴道出血均停止或明显减少,阴道分泌物减少。其中2例患者阴道大出血治疗后出血完全停止。

2.3 两组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病理结果比较[n(%)]

3 讨论

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1)术前肿瘤局部血管床完好,化疗药物容易进入瘤体,生物利用度高。(2)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改善肿瘤局部情况,提高手术质量,理论上还可以减少术中肿瘤扩散的机会。(3)可能有助于消灭亚临床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会;(4)判断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指导术后治疗[1]。新辅助化疗,尤其是运用术前血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加全身化疗的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肿瘤的分期,缩小局部肿瘤,进而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清除微小病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也可以使癌组织分化降级并可杀灭癌灶周边微小转移灶,提高了存活率[3]。由于介入化疗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靶器官的动脉内注入药物,到达局部的药物浓度为100%,因此其优势在于可使局部组织内保持较长时间具有高浓度的化疗药物[4]。一定范围内局部药物浓度加倍,杀伤肿瘤的能力增加,不但可以提高局部化疗效果,而且减轻了全身不良反应。介入栓塞治疗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不仅延长了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里的释放时间,同时又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缩小直至消失。对肿瘤引起的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顺铂抗癌作用主要为游离型,动脉给药时大部分先以游离型到达肿瘤部位,从而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丢失效应,药物效价可提高2~22倍,疗效提高2~10倍[5]。

早期宫颈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Sardi等采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报道了205例Ib期(肿瘤直径>2cm)宫颈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及不加化疗的对照组。结果发现新辅助化疗后疾病缓解率(CR+PR)为83.6%(51/61),随诊9年的生存率为80%,而对照组为61%(P<0.01)。新辅助化疗组病灶切除率为100%,而对照组为85%。在对病理预后因素的评价中,无化疗者及化疗无效者手术标本中脉管癌栓发生率为60%,而化疗反应者仅为10%(P<0.01);未化疗组宫旁受侵率为34%,化疗无效者为30%,对化疗有反应者仅为2%(P<0.0001),三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1%、40%和6%(P<0.001)。这一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Ib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降低病理高危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10]。

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仍需行辅助放化疗。但常规放化疗易引起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本资料中观察组的22例患者,术前实行动脉介入化疗加全身化疗的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块消退或缩小,使手术难度减少。同时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明显下降,故术后需补充放化疗率亦下降,减少了患者因术后放化疗引起的痛苦。因患者术前行包括介入治疗的新辅助化疗后,减少了肿瘤负荷,提高了手术切除的可行性,而且对术后病理结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减少了术后补充放化疗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本资料病例数较少,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动脉介入化疗加全身化疗的新辅助化疗的地位,还需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去证实。

[1] 曹泽毅.中华妇产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184.

[2] 李振平, 李真慧, 刘自强, 等.中晚期宫颈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42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3):151-153.

[3] Kobayashi K, Furukawa A, Takahashi M, 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se.Cardiovase Intervent Radiol, 2003, 26(3):234-241.

[4] 陈春林, 刘萍.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2):138.

[5] 王建华, 王小林, 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52-154.

[6] Sardi JE, Giaroli A, Sananes C, 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first randomized trial us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tage Ib 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the final results.Gynecol Oncol, 1997, 67(1):61-69.

[7] 汤凯雯.宫颈癌(IB2-IIIB期)动脉内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7):115-116.

[8] 苏煜,吴雪峰.宫颈癌II期术前介入治疗效果评价80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154-155.

[9] 努尔满古力.肉孜,玛依努尔.尼牙孜,王琳.术前介入化疗对IB2-IIA2期宫颈癌的意义.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21(2):113-119.

[10] 尚岩, 赵湘婉, 陈明聪.IIb-III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临床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12):1877-1879.

ObjectiveTo study the signifi ca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cluding the vascular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Methods52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of IIa stag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of IIa stage were treated b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cluding the vascular embolization. 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after three weeks,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ery only and the need of an additional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rough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efore surgery,the rat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hich needed to add postoperative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cluding the vascular emboliza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hich needs to add postoperativel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ose patients.

Cervical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程琪辉 陈赟 孙丽萍)

310022 浙江省肿瘤医院(张喜平)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放化疗栓塞宫颈癌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