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要点与难点

2017-06-09 08:54于一凡
中国民政 2017年9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宜居居家

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要点与难点

于一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老龄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健康城市(HAPI)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政局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老年人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依赖日益增强。作为实现社区与居家养老战略的重要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弥补性和支援性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助于延长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时间,也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在空间上涉及社区层面的户外环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层面的适老化措施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社区层面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应关注居住环境的整体结构和细节设置,帮助老年人在社区环境中实现自主和自理。具体涉及空间的总体布局、社区对外的连接度和居住密度等规划布局要素,道路交通的组织、公共活动与绿地的布局、场地的无障碍体系贯通等系统性部署,以及适合老年人活动特征的健身设施、休憩设施、照明设施等环境设施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应重点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设置内容、优化服务设施的配置层级,结合社区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整设施的类型、项目和服务半径,既有社区优先考虑利用原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改造或补充养老服务设施,同时注意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养老、医疗、文体设施等条件的融合,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撑网络。住宅的适老化设计与改造要点主要包括无障碍垂直交通等楼宇公共部分,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住宅套内空间,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室内无障碍设备、智能化养老服务设备等。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空巢化等特征,对居住环境和养老服务的依赖程度高、需求迫切。这与各地普遍存在的环境适老化基础薄弱、养老服务发展滞后、技术政策系统性差等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我国城乡居住环境普遍缺乏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系统部署和相应举措,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领域缺乏“适老性设计”“潜伏性设计”等相应手段,既有居住环境存在适老措施不足、养老服务设施匮乏等问题。近年来,尽管城乡人居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无论在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更新中均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水平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均显不足。一些较早建成的城市居住区,居住条件差、密度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差,要增补和嵌入老年服务设施难度很大。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足,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领域涉老内容严重缺失。既有相关标准存在政出多门、内容重叠或冲突的情况,迫切需要进行梳理、修订和补充,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政策体系,规范和指导老年宜居环境的规划、建设,为实施应用和监督管理提供法规保障。 第三,老年人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群体,不同时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同,同一时代的养老需求亦具有内在分化的特征,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差异。这为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形成与相应对策的推行提出了挑战。如何实现标准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的协调并存,要求各地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建设的基础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突破口。第四,相应推进机制尚未理顺。从部分地区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看,政策愿景与实施落地之间的推进工作并不通畅,部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执行偏差、效果不佳等问题值得反思。如何避免低效使用公共资金和空间资源,推进多样化养老资源的积极转化往往不单是实施层面的操作问题,更需要从根源上理顺部门交叉、职责不清导致的机制困境。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宜居居家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