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则与经典

2017-06-09 19:34翁举闻徐正安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修订版守则君子

翁举闻 徐正安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以德为本。正如习主席提醒年轻学子的“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校德育工作要紧抓本质,从思想本源入手,让德育入耳入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精神内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把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优质精神财富用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良方。基于此,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将《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华经典有效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学校的育人作用。学校分别以“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经典与守则”为主题申请福建省级德育课题以及福建省级德育示范项目,双双获得批准。

1.学校层面

我们成立以校领导为核心的德育课题与德育项目小组。德育处正副主任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全校六个年段长作为课题成员将课题活动直接落实到年段的活动中,上下一条心,共下一盘棋。

2.教师层面

召开系列会议,有效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分别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课题成员交流会、校本课程编写组培训与交流系列会、核心成员定期碰头会等会议,第一时间把计划落实,把困难消除,把问题化解,让课题与示范项目有条不紊地开展与落实。同时,成立读书会,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主讲,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读书会,共学、共修,共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学生层面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宣传动员会、传统文化学生培训会等,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二、挖掘守则与经典的内在联系

《中小學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制定,是在教育部的主持下,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凝聚了广泛共识。《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而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又是中国古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描绘的,并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财富,这份财富弥足珍贵,我们要格外珍惜。

“经典与守则”的项目组成员正是把握了两者在内核上的一致性,紧扣时代的脉搏,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学生德育发展的核心,通过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知行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经典文化与《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学习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来提升学生的格局、境界、修养、责任和担当意识。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既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又要在实践中、在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和《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有效教育,通过学生在认知和行动上的有效变化来体现德育的有效性,并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

三、守则与经典的落实

课题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紧扣《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内容的精神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相同点来开展活动,达到学习经典,遵守守则,做优秀学生,成大写之人的目的。本项目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校园环境文化凸显

通过校园全局的重新布局和建设,凸显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利用校园空间精心打造文学园、智造园、博雅园、中美园、百卉园等五个“园”,将中华文化的经典内涵与外延表现在墙面、图画、雕塑以及园林的设计上,让山水讲故事,草木播思想,墙景写文章。而每一学子站在校园的任何一个点上,眼前都是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例如,悬挂“孔子”“朱熹”“严复”等名人的浮雕,让学子感受中华圣人、福州名人在国学经典中一以贯之的传承;学习孔子的仁爱思想、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严复的中体西用思想,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于斯长于斯的年轻学子,相比单纯的语言教化要厚重得多,也有效得多。此外,让国学经典上墙、师生书画上墙,展现文化魅力,让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

2.校本课程用心编纂

学校群策群力,从各学科的教师队伍中选出优秀教师编写《守则与经典》校本课程。编写组对2015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做了深入的分析,感受每一条守则文字后面所蕴含的深刻含义。通过研讨,从古代经典中提取那些与守则精神一致的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经典句子,结合守则内容加以分析,以提升学生认知、带动学生践行的方式加以编写。

《守则与经典》按照《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内容,编写成九课,每一课的内容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用六句经典解读每一则守则内容,每一句经典又分为“译”“知”“行”三个部分对经典进行解读,内化于心,外现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与此同时,将这部分内容全部翻译成英文,以求提升学生英文能力,也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国际舞台,如介绍到我们的友好学校——美国的林肯中学的课堂中去,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二是故事链接,根据守则内容,精选中华传统经典故事领会守则内涵,同时附上故事的文言文版本,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三是根据守则内容,设置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经典、践行守则。当然最后也附上练习与思考题,巩固学习成果。《守则与经典》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成为生活的行为指南。

在选取经典句子时,特别强调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第四则的内容是明礼守法讲美德。校本编写者选取的经典依次是国家礼的重要性(国尚礼则国昌)、个人礼的重要性(不学礼,无以立),礼的作用(礼之用,和为贵)、法的作用(君子怀刑)、个人学习礼的程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最后从个人的理想的角度谈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层层递进,不断提升。而每一则经典又是运用知行合一的方式来引领学生,提升他们的认知,带动他们的实践,落实守则的内涵,体会经典带来的快乐。

3.礼仪培训有序开展

礼是日用寻常的表现,礼也需日复一日的训练。学校通过如国旗下讲话等开展“一周一礼”培训指导活动。通过经典内容的讲解来分析各种礼仪的重要性,并开展全体学生的现场训练活动。开展诸如国旗礼、集会礼、鼓掌礼、问好礼、行走礼、餐桌礼、言语礼等一系列礼仪培训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学会进退应对、学会敬畏“守则”。

以言语礼为例:我们通过讲述《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告诉学生说话既容易又艰难。说容易,三岁小孩儿也会说;说难,即便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犯错之时。从大处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言不慎,就可以挑起事端,兵戎相见;从小处讲,一言不慎,就会产生误解、争执,甚至多年友情毁于一旦。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喜、动人,大则可以保身、兴邦。如诸葛孔明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曹,确立三国鼎立之势;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伤友,大则丧命、失江山。所以我们与人相处时,应少讽刺、多尊重,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少伤害、多关怀,伤害造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少命令、多商量,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少批评、多鼓励,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我们的言语要做到真诚、庄重、和谐。

通过这样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礼的重要,生活中真是有礼广交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4.道德讲堂扎实推进

学校组织道德讲堂,并邀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进一步解读经典,提升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守则内容。让学生理解《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是解读经典、认识经典、领会经典、践行经典,做经典人,写经典文。学生们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就遵循了守则,落实了守则的内涵与外延。

例如,我们开设了《论语》的系列讲座,来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我们先后举办了《论语中的智慧》《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教育艺术》《论语与言语》《论语中的“仁”》等系列讲座,既让学生深入经典、感悟经典、仰望经典,又在润物细無声中教化了学生的思想,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又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5.经典名句滚动播放

由教师挑选经典名句,开展“一周一经典”活动。通过阅读论语名句等内容来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学会依“道”而行,依“规”而做,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个成长,人人成为翩翩君子或是窈窕淑女。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从《论语》中挑选关于“君子”的语句来开展“一周一经典”活动。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会大度;从“君子务本”学会孝道;从“君子不重则不威”学会庄重;从“君子不器”学会多才多艺;从“君子周而不比”学会正确的交友方式;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会践行的重要;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会内外兼修;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会博学与懂礼……学习每一则经典,让学生感受到做人的真谛、践行的必要以及传统文化对我们人生的不可或缺。

6.班级文化精心构思

学校统一制作古香古色的名人名言框,由各自班级从中华文化经典中寻找契合本班的名言嵌入其中。制作出精美的班级名片,众多班主任也引经据典来写出自己的寄语,表达对班级学生的期望。如有的班主任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一路向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们砥砺琢磨”;有的班主任写道:“温故知新学而不厌,明德博学切问近思”。这些语句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文化厚重,值得学生一生珍藏,并成为人生中美好的回忆。也有的班级开展读经典系列活动,这些都极大丰富了班级乃至校园的文化生活。

7.社团组织积极组建

学校大力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尤其对于传统文化社团,更是大力扶持。如汉文化社、经典朗诵社、礼仪演讲社等社团组织,通过学习经典文化,来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10月,来自友好学校的美国学生来访时,校汉文化社指导老师开了一堂“传统礼仪与汉服”的公开课,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了中国传统的揖让礼,目不转睛地看着身穿汉服的中国学生表演《诗经·木瓜》,兴趣盎然地穿上中国汉服拍照留念。这堂国学课给美国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水到渠成,收获阶段性成果

1.文明深入人心,礼仪蔚然成风

由于行为规范的养成运用的是由内而外的方式开展,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是不断提升的,他们不但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还知道怎么做,文明礼仪成效显著。现在在校园里处处可听到学生对老师的问好,看到学生对同学的礼让。最出彩的例子是2016年10月,121位来自美国的中学师生来我校访问时,全校2600多位学生长达20多分钟不间断的欢迎掌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得热情大方、有礼有节,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

2.着装整齐规范,环保意识增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感受到遵守规矩的重要性,着装统一的必要性。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明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在行动上积极践行,扎实开展绿色环保工作。更可喜的是,放学时,校园里悄然多了一些留在校园里自觉自愿地打扫校园的志愿者,他们坚持做,但坚决不留名,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最幸福的。

3.读书氛围浓郁 ,活动精彩纷呈

中华经典以其厚重的思想吸引着不少的学生。不少学生开始热爱深阅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读书氛围大大提升。学校也善巧方便地在学校的楼梯转角处设立不少的读书角,让学生随时都能拿到书、拿起书进行阅读。学生社团也相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经典朗诵、汉服表演、最美好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既是再次学习了经典,又是对《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践行。

当然,由于经典的学习提升的是人的内在思想修养,改变的是人的根本处,所以,除了以上变化,我们还发现学生们奉献精神多了,斤斤计较少了;相互礼让多了,追逐打闹少了;互帮互助多了,互相埋怨少了。这点点滴滴的转变让我们更加有理由往前行。

五、反思与展望

这是一条对学生思想的教育由内而外的德育之路。《弟子规》上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说的是以势压人,人心不服;以理服人,心服口服。这段话讲得是极有道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要用眼睛看事物,还要用眼光看问题,更要拥有眼界来看待当下发生的事,从而正确地把握人生,扣好每一颗纽扣,让人生走在康庄大道上。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向经典致敬,向经典学习。如做到了这点,《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的内容就早已融入其中,无需再用过多的言语去强调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眼前的花草成荫,更看到了远方的诗和人生。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策划编辑:苏 荣)

猜你喜欢
修订版守则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有君子之道四焉
长征(修订版)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版正式生效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