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2017-06-09 19:47上官亮荣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

上官亮荣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除研究创造型教学以外,课余活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谜语,是儿童喜爱的一种读物。针对谜语特点,教会猜谜方法;开展猜谜语活动,培养自主精神;引导自编谜语,诱发创造潜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猜谜语;编谜语

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在目前信息化的社会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及语文水平的高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受到限制,课外阅读水平就更有限了。怎样把孩子们带入阅读世界,让它们享受阅读的快乐。为了探究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我们抽取一年级一个班为样本,以《幼儿谜语》为内容,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乃至尝试自编谜语,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一、针对谜语特点,教会猜谜方法

谜语是儿童喜爱的一种读物。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事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和用途,让儿童通过思想活动,在分析、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猜测。

针对谜语的特点,在活动开展时,教师发给每人一本《幼儿谜语》,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进行猜谜活动,小朋友会猜谜语吗?”大家说:“会”。于是,我先用较简单的第一条谜语,让学生自我尝试。学生兴致勃勃地翻到第一页,跟着拼音自由地读了起来:“大圆球,天上挂,它的本领可真大,又发热,又发光,万物生长都靠它。”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回答:“太阳,这是太阳!”我进而问:“为什么是太阳呢?”这下,学生的回答就不同了。有的说:“太陽是天上挂着的。”有的说:“太阳又发热,又发光呀!”还有的说:“农村里的树啊,果子呀,庄稼呀,都是靠太阳生长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是根据一句话来猜这条谜语的,他们的思维方法只停留于简单的联想。于是,我又提出一系列反问,以引起学生深思:“天上挂的都是太阳吗?”学生答:“不是,月亮、星星也是挂在天上的。”“又发热、又发光的都是太阳吗?”学生答:“不是,电灯也是又发热、又发光的。”……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光是从一句话、一个方面去猜谜语,有时会猜错。要把几句话和几个方面的特点联系起来猜,才能猜得对。接着,我要求他们阅读一条较难的谜语,再进行一次尝试。“树弯弯、藤弯弯,挂着珍珠一串串,有紫有绿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这下,学生猜出的谜底就不同了,有的说:“是枇杷,因为枇杷是一串一串的,生的酸,熟的甜。”有的反对:“不对,枇杷不长在藤上,也没有紫色的枇杷。”经过一番争论,有人说:“我猜是葡萄。葡萄树是弯弯的,葡萄长在藤上是一串一串的。葡萄有紫色的,有绿色的,还有奶油葡萄。葡萄生的酸,熟的甜。”说得大家频频点头。我因势利导作了简短的结论:“对呀,这位同学阅读一条谜语后不是根据其中的一句话来猜的,而是把事物的颜色、形状、用途、特点等几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猜对谜语,而且还能清楚地说出道理。今后,我们猜谜语就要学会这种本领。”此时,学生翻着书本,还想继续尝试。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初步掌握了分析谜语的方法,我改变了方式,鼓励学生每人从这本书中自由挑选一条最喜欢的谜语,自己先猜猜,再让同学猜。学生兴趣浓厚,只花了三分钟就有四、五个学生背出谜语让大家猜。至此,下课铃声已响,怎么办?学生纷纷提出要求,把书借回去阅读,这正合我意,于是决定下星期开个谜语会。

二、开展猜谜语活动,培养自主精神

组织猜谜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猜谜语活动还是放手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四个小组分头做了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可高啦,59名学生中大多数主动买了《幼儿谜语》上、下册,有的学生翻阅其他读物收集各种谜语。有的要家长给他猜谜,猜完后记下这条谜语。据统计,一个星期中准备并能背出一条谜语的10人,两条的9人,三条的10人,四条的12人,五条的7人,六条的5人,七条以上的6人,其中有一名学生竟准备了19条谜语。在收集、分析及自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依靠拼音读懂谜语,自觉运用了教师指导的方法,将谜语中的每一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判断,然后反复诵读。这样,几乎人人开始动手找资料,人人动脑猜谜语,人人动口背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谜会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当家做主。一个学生上台念一条谜语,其有权指定任何一个同学来猜,不仅要求那个同学说出谜底,还要说清理由,说不清楚的,再请别的同学补充。大家纷纷要求把身上准备的谜语讲出来,都想上台当一次小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这样,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还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掌握更多知识,体验美好的情感。

三、引导自编谜语,诱发创造潜力

在激发兴趣,掌握猜谜活动,开展猜谜活动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在自编谜语的环节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要求一年级学生自编谜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个班是由59名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所组成的一个集体,如能集思广益,总会闪出星星点点的创造火花,因而在自编谜语的起始阶段,我的目标是实现集体创造力的培养,活动的方式是对照实物,逐句引导,相互诱发,集体创作。例如,我出示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要求学生从它的外形、颜色、特点、用途等方面考虑,给它编一条谜语。我说:“我们先讲它的外形。”有的说:“像座小房子。”有的说:“更像一个小盒 。”讨论的结果是“像一座小房子”。好,我指着天线问:“你怎么编?”学生说:“还有一根小辫子。”我插话:“小辫子是不垂的,可它是向上的,怎么说好?”学生马上说:“翘起一根小辫子。”接着编第三句:“开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儿童纷纷回答说:“‘咔哒一下子。”我又引导说:“我们听得怎么样?”学生说:“听得很高兴。”有的说:“这最后一个字不是‘zi,要改一改,改成‘听得乐滋滋就好了。”这样,经过集体讨论,为半导体收音机编了条小谜语:“一座小房子,翘起小辫子,‘咔哒一下子,听得乐滋滋。”然后我又启发学生:“如果是一架电视机,跟收音机比一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说:“收音机只能听不能看,电视机能听又能看,它比收音机多了一块荧光屏。”经过集体讨论,一条电视机的谜语也产生了:“一座小房子,翘起小辫子,开起大窗子,出来个小孩子,看了乐滋滋。”接着又编手表的谜语:“滴答滴答响,大人手上戴,上班下班发命令,时间一过不再来。”……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动足脑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我对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表示肯定,并不断进行激励,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产生了自编谜语的自信心。

在课余时间,学生编写谜语的积极性未衰,根据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或玩具的特点、形状等,主动编写了各种谜语送给我看。虽然这些谜语编得很幼稚,但却显示出低年级小学生在发展独立性和创造力上是有潜力的,如教师能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诱导,则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

从一本课外读物,引出一系列课余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步步深入的引导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尝试的实践过程,从读谜语、猜谜语引导到编写谜语,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渗透。这样,学生在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独创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