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态度

2017-06-09 08:3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观点态度诗人

【解题技巧】

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诗人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诗人所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作者的态度。即分析作者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段历史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等。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往往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

2.评价诗歌的意义。即从手法和内容上评价其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对人世、历史事件的认识以及在当时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意义、哲理意义,或诗歌反映出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等。

在评价古代诗歌的观点态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一般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表达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要细致

1.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诗人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3.注意把对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三、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人所表達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四、评价要恰当

1.避免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2.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对诗人都是有失公允的。

提问方式:

1.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4.有人评价诗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诗人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适用于第1、2种提问方式。)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第三步,进行归纳总结,回扣古人评价要点。(适用于第3、4种提问方式。)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

侯 蒙[注]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侯蒙: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蓦山溪 自述

宋自逊[注]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来评价词人这种人生态度?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

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集中写了诗人的哪些“观书”感受?

答:

2.这首诗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析。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 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艎①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②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③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①艅艎:大船。②襄州: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③叔子: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

1.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2.词的最后两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坼,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疏帘淡月 秋思

张 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②线袅蕙炉: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1.有人评价张词“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这句诗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

2.秋夜静思,词人因为哪些愁绪而“无寐”?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

猜你喜欢
观点态度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观点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业内观点
诗人与花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