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走丢的道德

2017-06-09 12:44邓庆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罪行德国人道德

邓庆欢

曾几何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济世安民的崇高理想,现在变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可悲可叹。真的要放任自流吗?非也,人类用智慧创造了物质的繁荣,也可以用智慧去开出精神文化的灿烂之花,让它开满世界的每个角落,重拾我们在文明进程中走丢的道德。

道德是人的脊梁。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我想人之所以伟大是人有著其他生物身上所没有的道德。道德是人的脊梁,让人永久站立起来。然而如今的人们却举步维艰,理想无处安放,精神彷徨迷茫,而道德之光在这种情况之下越来越弱,甚至熄灭。三鹿奶粉、毒胶囊、地沟油、碰瓷;国人去埃及旅游在人家金字塔上刻字;国内旅游则坐在女红军的雕塑头上拍照;助人为乐先要拍好视频,免得被当事人讹诈、诬陷;看到有人处于生死边缘都选择漠视,淡然走开……看到这些我不禁在想我们的社会生病了。国家物质经济繁荣,但文化、信仰道德却丢失了。

提高国民素质,让社会中的人们由原来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转换成“为善、爱、责任而往”,这时候,个人除了物质的殷实,还有精神的充裕,那么人才不会卑躬屈膝,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大上”的人,岂不乐哉!

道德是国家民族之魂。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时光荏苒,几个世纪转瞬即逝,历史步入到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的繁荣使得整个世界总体和平,但各国在繁荣和平的外衣之下依旧存在精神道德的丢失和荒芜。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道德的化育,它可能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上个世纪的二战中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如今大和民族却仍未彻底反省:右翼思想大行其道,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到靖国神社“拜鬼”,日本丢弃道德的行为自然会被世界人民所谴责。

德国也曾陷入了战争的渊薮,造成整个国家甚至世界都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但德国的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战后不断地反思,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精神道德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是精神道德的高尚。

尼采把道德比作内心太阳:“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而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生存着。”《周易》也有对道德的讴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观之,道德,是一个国家民族之根基,是个人精神的指引,是国家正能量的源泉,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接力和传承,才能建造华夏炎黄子孙文化的万里长城。

【作者系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一中学高三(321)班学生,指导教师:甘宝秀】

猜你喜欢
罪行德国人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民间借贷涉罪行为中受害人法律责任的刑民分析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