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难辨

2017-06-09 12:3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李鬼羊腿稻香村

考古学家点羊腿却吃到猪骨

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理事会暨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2016年10月在郑州举办。几名参会专家在某酒店就餐时点了一盘烤羊腿,专家们根据骨头判定其并非羊肉而是猪肉,并就猪骨形态尺寸及家养还是野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考古学家们在与酒店交涉后,这道菜被免单。近日此消息在朋友圈引发热议,网友表示,原来吃饭也要看专业!

无独有偶,2015年9月,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羊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

多维运用

1.环境。点羊腿却吃出猪骨,这样的结果令消费者大倒胃口。然而,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发现,不是源于商家自曝家丑,也不是来自普通消费者的指证,更不是得益于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而是依赖于几位动物考古学家,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的。问题是,动物考古学家的专业技术,用于识别羊腿的真伪,用于享受免单的“优待”,不知是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幽默,还是食品行业的堕落,抑或是消费者的悲哀?媒体反复宣讲识别商家骗局的小窍门,乐此不疲,问题是,消费者是否需要火眼金睛?如果任何产品都需要消费者亲力亲为查假辨伪,那么如此消费环境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

2.诚信。商家“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说到底是为了牟取暴利,是一种违法欺诈行为。黑心商家出卖诚信令人愤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管是假羊肉串,还是假羊腿,虽然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多大损害,但却突破了食品行业的诚信底线。试想,羊腿中吃出猪骨头,66个样品的羊肉串,仅有不到两成是羊肉。试问,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需要考古学家和DNA检测去发现?

别让“李鬼”坏了老字号招牌

稻香村是北京老字号糕点店,也是外地游客去北京最爱带的礼品之一。可是,在北京的核心商业区——王府井金街上,竟有8家稻香村专卖店(柜台),让人搞不清到底哪家才是正宗的。比如,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都是有着百年使用“稻香村”标志历史的企业,二者产品类型、口味也类似,只是价格不同,极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两家为了“稻香村”商标使用权而对簿公堂,官司打了10年之久。2016年5月,这场沸沸扬扬的南北稻香村商标之争已经一锤定音,北京稻香村因注册在先而取得了商标使用的合法权。但现实中,苏州稻香村不仅仍在使用“稻香村”商标,而且,其发展势头似乎更猛。在市场的短兵相接中,反而是货真价实的老字号败下阵来。

多维运用

1.传承。很多“李鬼”并非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作为百年老字号,当年繁盛之时,许多品牌在各地都建有分号,很多老字号地方化后,就出现了不少地方都有同样商标的情况。可是,一旦一家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连带其他老字号的品牌形象受损。要让百年老字号能够真正地传承下去,厘清商标权属是首要之义。

2.维权。一些老字号曾为了维持经营,而将品牌转让给合作方,但这其中有的合同已经到期,但合作方仍然滥用商标。这不仅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对老字号本身来说也是傷害。老字号传承不易,须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亮出利剑维权,千万不能让这样的“李鬼”坏了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李鬼羊腿稻香村
“李逵遇李鬼”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条羊腿
北稻诉苏稻案一审判决 北京稻香村获赔三千万元
法治漫坛
“稻香村”商标争议拉锯战烽烟再起
“李鬼大学”带给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