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7-06-09 14:24张家芸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贝壳孟子阅读教学

张家芸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学生从阅读的文本中吸取营养、了解情感、熏陶人文情怀,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而提升阅读的水平。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兴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教师可以利用讲述小故事、课本剧表演、多媒体播放图像等方式渲染课文意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思考,然后因势利导。例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时,我用一个故事作为开端:战国时期,梁惠王问孟子:“我尽力治国,爱戴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打个比方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束,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丢盔弃甲,拼命逃跑。假如有一个士兵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贪生怕死,这对不对呢?”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你一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引导学生带着对孟子的睿智言语的钦佩之情学习孟子所作的一篇文章。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提问引导

课堂提问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答案的开放性和难度的梯度性,同时要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问到学生的心坎上。好的问题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能迅速激起涟漪,荡漾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恰到好处的问题才能挖掘学生的智慧,这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较强的心理洞察能力,在提问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改正其错误。如果问题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短文两篇《蝉》和《贝壳》中,我提问:“作者由蝉本身悟出了关于生命的哪些深刻道理?怎样理解作者对自己和贝壳的生命所作的比较,作者由此感悟到了什么?作者先对贝壳的精致进行了一番描述,然后引发了哪些感慨?在《贝壳》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弄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都是在做阅读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句话说明了学生阅读行为的重要性、自主性,为我们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荀子·儒效》提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些也说明了学生自主阅读并从中获取体验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通过阅读把内容简单地罗列出来,将一些能够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字、词、句标记出来,这样才能较好地掌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本文记叙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把文本分为三部分: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走下去,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其实,阅读教学何尝不是如此,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体验,最终才能掌握阅读技巧。为了创造更多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举办阅读手抄报、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

四、要把真金度与人—掌握技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阅读,不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才能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知识造就人才,而知识的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教育者不能不深思:书海无涯,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自由遨游到理想的彼岸?那就要让学生掌握技巧,做到会读、精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列出文章摘要和关键的字、词、句,整理出内容框架,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写作意图,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才能体现教育改革的成果,才能把国家的教育精神落到实处,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实现素质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学)

猜你喜欢
贝壳孟子阅读教学
银贝壳
原来你是这样的贝壳
贝壳里的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