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和“策略”转化问题生

2017-06-09 17:01申花莲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牛牛爱心家长

申花莲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只有爱心并不够,还须有策略,这样教育才会有效。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老师关注与肯定,问题生更需要关爱与鼓励。下面就某问题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郑XX,小名“牛牛”,男,初中学生。课堂上喜欢接话茬、起哄,嘴不闲,手不闲……总想找机会制造点乱子,课下常不完成作业, 课间楼上楼下到处跑,找茬儿跟同学打架,经常挑逗或欺负较弱的同学,常逃课在操场玩耍。老师批评教育时他总是翻白眼,还不时地东张西望, 根本不予理睬,各科老师对他都很头痛。优点是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

二、学生家庭情况

父母离异,各自都有了新家。他从一岁左右开始,由奶奶一人抚养,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着他,于是牛牛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牛牛上初中了,中午在奶奶家吃饭,晚上在爸爸家吃饭睡觉,星期六、星期日在妈妈家玩耍。三个家长都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用各种方法溺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很少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和正当的教育。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父母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孩子没有得到和睦、民主家庭正当的爱与教育。这致使孩子缺乏上进心与爱心,影响着孩子各种行为的规范以及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导致孩子懒散、多动、爱打架、爱欺负弱者。家长只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没有注意到孩子精神层面的需要,如尊重与被尊重、和谐与合作等。没有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所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四、爱心育人策略

针对上面的情况,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而正确的关爱,多用各种有效策略,尽可能地多发现他的优点和闪光點,做他的良师益友,帮他找伙伴玩,帮助他学习,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

(1)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内动力。从他的名字说起,“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知识浩瀚,牛气”“咱不能愧对名字,辜负父母希望”。给若干个对他来说能完成的任务,对他进行及时评价,表扬、鼓励:“别的同学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帮你”……激发其改变不良习惯的信心和希望。人都有向善、向上的一面,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帮助,多创造良好表现的机会。

(2)培养学生良好的姿态,培养其养成良好坐姿、站姿。如课堂上多次走到他身边,小声提醒他把两个手臂放桌上,坐正。坐正有利于内脏器官健康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大脑氧气供用,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操场上站队时,要求他两腿站直,收腹挺胸、肩膀放松、目视前方。正确的站姿帅气、挺拔、精神,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有利于各方面做事的成功。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教育。学生会反复犯错,老师要宽容地“抓反复,反复抓”。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接受老师的爱,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3)教会学生与人交往、合作, 与同学打架或欺负同学时帮助他分析利害关系,教给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象对方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应该怎样对待,另外要学会换位思考,“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迟早自己也会有吃亏的时候。心情烦躁时,就去操场跑步。2016年的运动会上牛牛与同学合作,接力赛跑获得中学组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牛牛非常高兴!同学们也为他鼓掌、为他高兴。

(4)与家长合作,改掉学生不良习惯。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与家长联手,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共商教育方法,通过谈话,让父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愿意和老师合作,听从老师的建议,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扣掉过多的零花钱,食物不往学校带。帮助他找合适的伙伴玩,采取鼓励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如他很爱运动,篮球打得好,家长买篮球,星期天帮他邀约优秀的小伙伴找他打球,及时表扬他的球技。经过近两年的师生家长共同努力,牛牛的姿态正了,思想态度也正了,基本能正常听课了,也记得带齐学习用品了,作业也认真写了,与同学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5)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时,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多进行正面引导和积极的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其自信心,帮助其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以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不良倾向,不应给学生贴标签、下定论。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和有效的策略,去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行。

(作者单位:天津铁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牛牛爱心家长
可笑的牛牛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家乡的变化
我心中的好家长
顽皮的牛牛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牛牛的耳朵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