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批评教育的几点感悟

2017-06-09 22:39柳慧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感悟学生

柳慧

摘 要: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恰到好处的批评将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自愿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批评学生时,要以尊重事实为前提,注意批评教育过程中的措辞、深度、时机、方式,重视后期效果,力求达到最好效果。

关键词:批评教育;学生;感悟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相比于任课教师,能更全面地管理班级,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机会更多。如何将批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身为班主任的我,浅谈几点感悟。

一、批评教育学生,以实事求为前提

批评时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不缩小也不扩大,实事求是地展开工作。不讲究事实的批评,很容易引起学生不良心理反应。我带一年级的一个班时,小珍因好奇拿了同学一个文具盒,经过多方侦察,我确定了目标,并找她谈话,批评了这种不对的行为,结果没出一星期,又有同学报告丢文具盒了,还一口说是小珍拿的。当时我真的信了,找到小珍,再次教育她拿別人的东西不好。过了几天,丢文具盒的同学告诉我,文具盒找到了,在家里的书桌底下。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难怪因为这件事找小珍时,她欲言又止,似乎有着满肚子的委屈,完全不同于上次“做贼心虚”的样子,向来胆小的她后来甚至都不敢看我。是我没实事求是,让孩子幼小心灵受到了伤害!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努力地弥补,很长一段时间后她似乎才真正走出阴影。所以,我觉得批评时注意实事求是很重要,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还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批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

1.批评时要注意措辞

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够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当的言语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让他们的幼小心灵受伤。对待做错事的学生,要凭借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的掌握,选择不同的表达语句。如有的学生胆小,不爱说话,就要注意用亲切的、稍微委婉的言语,但也应注意把话说到重点上,让其感觉老师在帮他们认识错误;有的学生胆大,想说就说,又管不住自己,就可以严肃点,话语说重些,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目的;有的学生倔强,可采用商讨问题的态度和言语,与之沟通,让其认识错误;也有的学生自尊心极强,老师要特别注意先理清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挖掘错误,只有这样做学生才会较轻松地认识问题的根本。无论哪类学生,只要班主任做到综合考虑被批评孩子的相关情况,准确用词,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放矢,批评一定能达到目的。

2.批评时要把握深度

学生犯错,五花八门,班主任切忌不论何事,一概重重打击,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小题大做,战战兢兢,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对待一个上课偶尔不认真的学生和一个经常上课影响他人的学生时,批评就得有所区别。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对他的不正常行为加以指出,提出希望,一般是能解决问题的。而对于屡犯同种错误的学生,就要着重处理了。如我们的小德同学,鬼灵精怪,常趁老师转背写板书的空当,敲敲前面同学的后背,拍拍旁边同学的肩膀。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开始总是针对他上课不认真的现象批评他,他似乎没当一回事。经过思考,我开始深挖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一次上课时,我故意趁他学习任务繁重时,把平时他惯用的伎俩都用在他身上,而其他学生也被我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吸引,傻呆呆地看着。下课铃响了,我特意问同学们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结果全班没有一人完成。我叫起了小德,请他分析原因。继而又让他说说平时自己上课时弄的小状况造成了什么后果,从而使他认识到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也影响了大家,同时也让上课的老师多了教学以外的烦恼。因为更透彻地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他后来在课堂上再也没有捉弄人的行为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班主任的工作中这些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同事情要不同层次地看待,批评教育的目的将更好达到。

3.批评时要利用时机

(1)当错误行为产生后,就必须处理。但并非每件事当场处理都能达到教育效果。当学生在玩耍时出现了有意推挤现象时,老师有必要当场制止,并分析不良后果,让其他学生来不及效仿这一错误行为,并在课间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但对于学生因矛盾纠结而打架的现象,就要考虑当事人的情绪了。如果说当事人正在气头上,一副不决出高下不罢休的样子,再多的话也是徒劳。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先制止打架行为,关注双方是否有伤情,接下来就是等待,等他们没那么激动了,再进行批评教育。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闹到打架的份上,双方肯定都有错,只是情节上重与轻的不同。谈话时,不能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应当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推心置腹地让他们从内心察觉自己的错误。所以,不管看到这种情形时有多无奈,班主任一定要寻求批评时机,选对时机。

(2)批评次数不宜多,棘手的学生要伺机教育。常听同事说,某某同学常犯同一种错,每次都及时批评了,结果还是“恶习难改”。我也曾不断地按这种方法,诚心劝诫犯错的学生,但实践证明效果实在不佳,“碎碎念”不但帮不了学生,还会被他们当成习以为常的话。于是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批评次数不在多,而在于批评得彻底。一个孩子,老犯一个错误,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追根溯源,找出不当行为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到问题学生,分析原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要求他一下子接受教育,可以给他一个时间段,让他自己慢慢感悟。只有他自己心中的认识发生改变时,才会是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比起见一次念一次,学生烦老师也烦,把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留给自己和学生,只要一两次便能解决棘手的问题,班主任又何乐而不为呢?

4.批评时要选择方式

一般来说,批评的方式有当众批评和个别批评。针对学生上课不认真、经常忘戴红领巾、乱扔果皮纸屑等情况,班主任可抓住典型学生,当众批评,给犯错本人和其他同学都起到警醒作用。但作为高年级班主任,我偶尔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男生小张给女生小红写了一张纸条:“小红,我很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好吗?”面对这样一张纸条,我这个班主任着实哭笑不得。当时很想大发雷霆,可转念一想,这么丁点大的孩子,知道什么“喜欢”和“爱”的?还是先单独问问吧!在办公室,我问他:“写纸条想做什么?”小张埋头解释:“小红成绩好,我的成绩差,我想要小红帮我。我想和她说,又怕别人笑,就想起写纸条了。”原来如此,我当即表扬了小张的上进心,同时告诉他这样的事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直接和对方说清楚,不需要写纸条这么麻烦。事后,我向小红说明情况,小红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成了一对很好的学习伙伴。我很庆幸没有当众批评小张,否则好事变坏事,真的不好收场。

批评一种行为很简单,但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真的很重要。

三、批评教育后要重视后期效果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思想行为,班主任总是会细致认真地完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但也应像家访工作重视反馈信息一样,要重视批评教育后效果的持续性。对大多数曾挨批学生而言,他们会“痛改前非”,这样的好现象,可变为班主任激励孩子的“武器”。但也许会有个别学生,好了一段时间又重蹈覆辙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班主任老师要毫不犹豫地再次扛起重任,伤点脑筋,改进批评教育的方法,继续为其纠错,为最终要达到的良好效果而奋斗了。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如果在批评教育工作时以尊重事实为前提,把握措辞、深度、时机、方式,重视后期效果,就能让批评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达到最好的效果,班级工作也将会更有序、更有质量地进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春建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感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