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的调查①
——以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为例

2017-07-07 14:22龚志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特长生田径体育教师

龚志文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 广东广州 511375)

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的调查①
——以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为例

龚志文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 广东广州 511375)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实现城镇一体化教学体系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提升田径特长生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为学生运动能力升级奠定基础,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身体素质保证,也有利于为同类型学校的田径特长生培养提供借鉴。积极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该文从该校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对影响因素以及训练现状进行了集中阐释,旨在为该校初中田径特长生培养的研究课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农村 初中田径特长生 影响因素 训练现状

该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曾在增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取得过好成绩,向增城区高中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田径特长生。但近几年,学校在田径苗子的选拔、田径特长生的训练等方面都相继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田径特长生的运动成绩大幅下降,逐渐失去了田径运动的优势。为了在实际教学机制和框架建立过程中进行田径特长生培养,并有效提高田径特长生的运动成绩,对田径特长培养过程进行一系列调查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

要想从根本上研究学校田径特长生培养的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对农村初中田径特长项目的的选材、师资配备、课程开设以及器材配置进行着重分析,以保证能针对实际问题建构更加直观化地处理措施。

(1)选材。随着各科学习任务日益加重,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在选材时短兵缺将,原因是家长或学生片面的认为课外的田径训练会增加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田径训练参与人数现在是12人,与学校计划开设的项目(跳远、跳高、三级跳远、短跑、长跑、标枪、铅球、跨栏)所需的48人相差甚远,田径特长生的资源得不到保证。

(2)师资配备。该校任课体育教师7人,数量配备是充足的,但体育教师专项配置很不合理。足球专项教师2人,篮球专项教师3人,田径专项教师2人,这就导致项目缺乏专项指导性,使田径各项目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课程的开设。国家课程计划在该校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初一、二级体育课每周各只开设2节,初三级3节,也没有设置学校课程,体育老师没有可支配课后时间,这就让田径特长生训练时间得不到充足保证,设定的训练计划无法实施到位。

(4)体育器材配备。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初级中学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体育器材配备(节选田径项目)如表1。

而该校情况则是在田径项目训练时需要的辅助器材中缺少跳箱、助跳板,跨栏架、铅球公斤级别数量不够等情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1 田径特长生培养机制

2 影响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的因素

在对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控制需求和管理模型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方法和运行模式,积极建构更加有效且完整的处理措施,再结合学校领导、教师对田径特长培养的态度,能有效分析出影响其生长发展的因素。加之田径特长生的参与态度,以及场地器材因素和参加比赛的情况等对影响学校田径特长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表1 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体育器材配备表

2.1 田径体育课程形式主义

在学校田径体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问题较为严重,教师盲目地进行分组合作,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田径的态度还缺乏完善性,优化教师的教学机制不严密不完整,就导致学生无法树立终身体育模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等问题的处理效果不佳,就导致一部分教学问题的严重缺失[1]。教师过分按照田径特长培养的目标进行课程设置,表面上是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却完全损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也就会随之下降。

2.2 田径学习情况效果不佳

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内容和新课标的具体标准不符,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导致整体运动水平不能正常衔接,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问题,相关处理结构和实际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效连接[2]。正是基于整体教学效果的缺失,就导致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越是要对运动项目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运动水平就越难实现。由于学生的运动水平不同,教师若是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研,就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此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教学,以提高不同学生的运动水平,从而使田径项目运动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3 运动场地欠缺

在田径场地配备方面,该校只有一个200 m环形跑道,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设置25个班,田径场地应该是300 m以上的环形跑道,场地的欠缺导致教学与田径特长生训练使用场地的混乱,直接影响到训练的实效性。

3 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的对策

3.1 积极转变传统培养理念

在实际训练机制建立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训练辅助流程,提升学生的比赛意识,从实践角度升级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专长。多利用田径特长生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4]。(如图1)

3.2 积极提升体育教师专项素质

体育教师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直接影响整体训练效果,正是基于此,教师的田径专项训练水平有待提升。教师要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确保训练机制和训练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4],

3.3 积极改善基础教育设施

相关教育部门要在调研以及系统化统计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带动全区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学校要提高资金投入力度,教师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基础设施教育氛围,因地制宜,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田径教学的相关需求。

3.4 规范课题开设

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开设行为,各科课时数要按标准设置,不能进行增减,让田径特长生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设定的训练计划能确保实施到位。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本校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及一系列因素的调查后,急需学校能结合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提升教学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周首荣.唐山市丰润区高中田径特长生现状调查分析[J].雪莲,2015,17(35):103-105.

[2]黄霖森.望、闻、问、切、记——基层中学田径特长生的选拔策略[J].体育师友,2013,36(2):32-33.

[3]刘扬.焦作市高中田径特长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苏科文.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特长生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12):300-301.

G807

A

2095-2813(2017)06(b)-003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39

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65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龚志文(1978,7—),男,广东增城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特长生田径体育教师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