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对初中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研究

2017-07-07 14:22陈伟豪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新颖性显著性实验组

陈伟豪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095)

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对初中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研究

陈伟豪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095)

该研究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以《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为题材,采用体育情境兴趣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实验组实验后显著高于实验前;对照组实验后显著高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组别、性别为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主效应在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别主效应在各维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性别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实验组男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P<0.01),实验组女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P<0.01);实验组男生与女生之间在新颖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体兴趣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生与女生之间在其两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旧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情境兴趣各维度上均有效,而旧方法在探索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存在不足之处,新方法的有效程度更高。

翻转课堂 体育情境兴趣 足球教学

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微信、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该研究针对目前体育微课课件研制与运用的现状,以体育微课课件运用对学生产生的情境兴趣变化为切入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比,选取《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为题材,以传统教学、微课教学两种不同教学形式,其中微课视频配合iebook软件作为实验素材,采用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为测量工具,在确保其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基础上,对被试的体育情境兴趣进行了测试,运用科学客观的定量及定性分析,以揭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共101名学生,其年龄分布在13~14岁,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1),在实验前对学生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在教师统一集中,按照要求填写完成,剔除无效问卷2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最后确定有效被试99份。由于剔除的2份无效问卷均是实验组的学生,所以最终确定学生人数为实验组(n=48)、对照组(n=51),其中实验组男生为26人、女生为22人;对照组男生为27人、女生为2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学校体育足球教学的重要文献,以及微课应用的相关资料,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以《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为测量工具。

1.2.3 实验研究法

以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为题材,采用传统教学、微课教学两种不同教学形式。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样本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1.3 测量工具

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采用由葛耀君修订的PESIS中文修订量表II,该量表由国内多名知名专家通过对Ang Chen等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进行翻译和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新颖性(N)、挑战性(C)、注意力(AD)、探索性(EI)、愉悦感(IE)、总体兴趣(TI)6个维度,共24个题目。这6个维度都是李克特(Likert)5分等级,总分范围为24~120分,分数越高说明兴趣越强。基于Deci(1992)的情境兴趣测试理论,为了保证学生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科学化,预防实验中不可控因素(疲劳、情绪唤醒等)对学生情境兴趣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中学体育课中内容特征具有较大差异的慢跑和体操作为实验素材。量表得分半信度在慢跑和体操项目中分别为0.73和0.72(P<0.01)。各维度和总表的内部一致性克伦巴赫a系数也达到0.80以上的水平,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慢跑项目为0.87,体操项目为0.91。对PESIS中文修订量表II的6因子进行结构公式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慢跑、体操项目的GFI、CFI、NNFI、PNFI分别为0.91、0.94、0.92、0.73和0.90、0.94、0.92、0.72,RMSEA分别为0.07和0.05。

表1 实验前体育情境兴趣测试总体情况

表2 实验后体育情境兴趣测试总体情况

表3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t检验结果(s)

表3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t检验结果(s)

注:*:P<0.05,**:P<0.01。

组别 人数(n) 新颖性 挑战性 注意力 探索性 愉悦感 总体兴趣实验组 48 9.21±2.53 7.94±1.49 10.50±2.92 8.83±2.22 8.65±1.91 8.00±1.41对照组 51 9.14±2.65 7.39±2.22 10.00±2.18 9.27±2.99 8.31±1.84 7.96±1.98实验前t值 0.137 1.442 0.968 -0.829 0.882 0.113实验组 48 18.31±1.64 17.00±2.24 19.29±1.18 17.15±2.21 17.63±1.72 16.40±2.52对照组 51 10.92±2.64 9.92±2.74 12.51±2.77 8.35±2.67 10.20±2.69 8.67±2.38实验后t值 16.853** 14.017** 15.981** 17.795** 16.460** 15.707**

表4 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t检验结果(s)

表4 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t检验结果(s)

注:*:P<0.05,**:P<0.01。

组别 人数(n) 新颖性 挑战性 注意力 探索性 愉悦感 总体兴趣实验前 51 9.14±2.65 7.39±2.22 10.00±2.18 9.27±2.99 8.31±1.84 7.96±1.98实验后 51 10.92±2.64 9.92±2.74 12.51±2.77 8.35±2.67 10.20±2.69 8.67±2.38对照组t值 4.457** 5.766** 5.333** -2.053* 4.139** 1.710实验前 48 9.21±2.53 7.94±1.49 10.50±2.92 8.83±2.22 8.46±1.61 8.00±1.41实验后 48 18.31±1.64 17.00±2.24 19.29±1.18 17.15±2.21 17.63±1.72 16.40±2.52实验组t值 20.108** 24.183** 20.726** 17.831** 25.538** 20.311**

1.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该研究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6,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总体兴趣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1、0.784、0.816、0.891、0.793、0.849,符合信度要求。该研究对32名学生进行了重测,得出问卷总的重测信度为0.832,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总体兴趣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41、0.801、0.762、0.837、0.731、0.811,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该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在国内的应用相对广泛,具有权威性,已经经过多位心理学家和学者的分析和讨论,在体育情境测试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试的体育情境兴趣水平的实际情况,该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较好。该研究由4名具有多年校园足球教学经验的中学高级体育教师,1名足球专项的大学教授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5位专家对所有条目I-CVI均为1.00,对总体的内容效度SCVI/UA为1.00,S-CVI/Ave为1.00,表示内容效度较好。

2 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表7。

3 分析与讨论

3.1 “翻转课堂”《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配以生动形象的完整与分解技术的演示,通过对动作的时移、视角、特写的特效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的交替运用,让学生观察、记忆、提取动作的重点、难点,有效调动人体的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集中学生统一播放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也可把不同难度、进度的微课视频分布在不同的练习点上,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表5 性别与教学形式分组对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影响

表6 不同性别、不同教学形式在新颖性维度的简单效应分析

3.2 “翻转课堂”《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情境兴趣

表1反映了实验前分别对笔者所在校初二年级的其中9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52.94分、52.08分,标准差为5.16分、6.69分,实验组最高分为65分,对照组最高分为70分,实验组最低分为41分,对照组最低分为35分。从表1可以看出,在体育情境兴趣得分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水平相当。

表2反映了在实验后分别对笔者所在校初二年级的其中9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105.77分、60.57分,标准差为7.85分、10.03分,实验组最高分为120分,对照组最高分为75分,实验组最低分为91分,对照组最低分为32分。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对照组的体育情境兴趣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实验组的平均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在新颖性维度、挑战性维度、注意力维度、探索性维度、愉悦感维度、总体兴趣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在新颖性维度、挑战性维度、注意力维度、探索性维度、愉悦感维度、总体兴趣维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7 不同性别、不同教学形式在总体兴趣维度的简单效应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实验前、后在探索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新颖性维度、挑战性维度、注意力维度、愉悦感维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兴趣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新颖性维度、挑战性维度、注意力维度、探究性维度、愉悦感维度、总体兴趣维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表3、表4,说明新旧方法均有效,但新方法的提高程度比旧方法好,而传统方法对总体兴趣维度的影响不大。

从表5可以看出,采用GLM检验探讨性别与组别对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在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性别在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组别主效应在体育情境兴趣的各维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不同组别在各维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性别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这表明性别对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不显著,组别对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显著,性别与组别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需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新颖性维度方面,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男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女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实验组男生与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生与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表7可以看出,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总体兴趣维度方面,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男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女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实验组男生与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生与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 “翻转课堂”《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原因分析

由上可知,在体育情境兴趣方面,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水平相当,实验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体育情境兴趣的各维度上,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未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前,两组的体育情境兴趣相当。在新颖性维度、挑战性维度、注意力维度、愉悦感维度上,对照组实验后非常显著高于实验前;在探索性维度上,对照组实验后显著低于实验前;在总体兴趣维度上,对照组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方法有效,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运动技能与运动方法后,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活动,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性上逐渐降低,对总体兴趣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这表现了旧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体育情境兴趣的各维度上,实验组实验后非常显著高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说明新旧方法均有效,但旧方法降低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性,对总体兴趣的影响不显著,其余维度的影响非常显著。新方法对体育情境兴趣的各个维度均有效,且有效程度比旧方法高。

以组别、性别为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主效应在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组别主效应在各维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性别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男生、女生之间比较,在新颖性维度上,实验组男生与实验组女生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男生与对照组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在总体兴趣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男生、女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体育情境兴趣的各维度上,组别主效应非常显著;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以男生为主效应,实验组男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女生为主效应,实验组女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说明新方法可提高不同性别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验组为主效应,在新颖性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总体兴趣维度上,男生与女生水平相当。说明新方法更能激发男生的好奇心,提高男生对学习内容的新颖性。以对照组为主效应,在其两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水平相当。综上所述,进一步说明新方法有效,而在新颖性维度、总体兴趣维度上,方法对不同性别均有效,性别之间在不同方法上,新方法在新颖性维度上对男生更有效,总体兴趣维度上性别之间有效程度相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新方法与旧方法比,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改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及认识。

(2)旧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情境兴趣有促进作用,但在学生探索性学习、学习的总体兴趣上影响作用不大。

(3)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体质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4.2 建议

(1)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通过多年级、多学生群体的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其效果表现。

(2)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达到体育情境的兴趣培养。这种教学形式在其他体育项目中能否加以应用,可在今后进行研究分析。

(3)该研究从体育情境兴趣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技能提升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

[1]葛耀君.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2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98-101.

[3]邱伯聪.体育微课的质性、制作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34):57-59.

[4]邹伟.微课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31.

[5]马蕾.浅谈“微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6(1):18-19.

[6]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7]肖威,肖博文.体育教师制作微课的两种实用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6(4):51-53.

[8]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48-350.

G80-32

A

2095-2813(2017)06(b)-0094-0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94

猜你喜欢
新颖性显著性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一种基于个性化成对损失加权的新颖推荐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日本计划将新颖性宽限期延长至12个月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