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羊羊”和他的《诗化地理》
——记宁晋中学杨振锁老师和他的自编教材

2017-07-12 12:40李丁卓田会宁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本诗化知识点

■ 李丁卓 田会宁

“慢羊羊”和他的《诗化地理》
——记宁晋中学杨振锁老师和他的自编教材

■ 李丁卓 田会宁

宁晋中学有一个“慢羊羊”,他是学生眼中的“村长”,从18岁参加工作到如今年过五旬,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0多年。“慢羊羊村长”不仅是爱心的代言人,还是智慧的化身,他用16年的时间把枯燥难学的三本高中必修地理教材编成了三本诗集,用120余首七言律诗赢得了学生的喝彩和掌声,把一节节地理课变成了驰骋宇宙的诗意行走。

他就是杨振锁老师。

三本《诗化地理》

提起杨振锁老师,受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你想问‘诗化地理’啊?”“我来谈谈对‘诗化地理’的感受吧,”一个高而瘦,面容明朗的男生说,“它对我们学习地理帮助非常大。地理知识非常枯燥,杨老师把地理知识编成诗,七字一句,顺口押韵,非常好记,比如‘两极下沉赤道升,风带穿插气压中。高压东风气候干,低压西风降水丰’,就是说,赤道因为受热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因为寒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他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给我们讲起地理知识来。

另一个女生截断了他的话:“地理知识各种图、表量都很大,容易记混,结合诗来学,就非常好记。我现在看到一幅图,马上想起一句诗,心里就明白了。”

另一个腼腆的男生好不容易才插进话来:“他们地理学得都非常好。我还不行。我高二刚转班过来,原来对地理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非常愿意学习地理,感觉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我们问:“老师要求你们背诵吗?”

那高瘦男生道:“也不要求我们背,程度较好的学生听完课基本上就背下来了。”

杨振锁老师中等身材,面带微笑,语调朗朗,气质儒雅有书卷气。他向我们描述了用诗句上地理课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讲课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提炼成关键词,再把关键词串联成句,内容讲完了,一首诗也就板书在黑板上了;另一种情况是先展示一首诗,再把诗中的关键词和知识点做解释,诗解释清楚了,一节课的内容也就讲透了;还有时候,他让学生尝试着把某块知识编成诗,这就需要学生把知识吃透,找出最关键的知识点来;他常常把诗留为作业,让学生抄下来做注解,帮助学生巩固、梳理本节所学。

《诗化地理》以七言绝句为主,也有时候是七律,或者是更为自由浪漫的现代诗,用A4纸打印装订,章、节都和教材一一对应。每一节都用一、二首诗来概括,诗下面是注解,并配有准确、生动的插图。三本《诗化地理》只是作为个人讲义用,不向学生印发。

如何用诗“化”地理

“除了融入知识点,我还非常重视押韵,为的是上口,便于记忆。”杨振锁老师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忙着备课,一边分出心来跟我们说。他今年51岁,眼睛花了,不得不借助放大镜来翻阅资料,却仍然一丝不苟。他从2000年开始用诗来写地理,不断修改,反复斟酌。一方面根据教材变化调整个别知识点,一方面换用更合适的字词,更换韵脚。

他说:“其实,在总结每节课的主干要点时,也是我重组和深化教材的过程,这对备好这节课大有裨益。有人说,你把以前总结的拿出来,不是很省事吗?但我翻出以前的总觉得需要改进,每一次上课基本上都是新作。”所以这些诗没有定稿,无论是自己,还是学生,只要有更好的想法和词语,就会做出调整。

我们不觉好奇:“你是怎么想到用诗来写地理的呢?”

杨老师腼腆一笑:“最初的想法是想有自己的东西,不想被别人牵着走。地理知识点杂乱,就想把它用凝练的语句整理归纳起来。说起来,还是受了曹木匠(曹宪谱,宁晋县西城区曹家庄人,《中国教育报》曾以“老木匠曹宪谱的‘教育经’”为题予以报道)的启发,我想,他用“诗”,用顺口溜写历史,那我就用诗写地理吧。开始我用对联,上联十几个字,下联十几个字,把一节的内容都编进去。对联长短不一,最长的可能三十多个字,后来觉得它不如律诗上口好记,就开始专心写诗。”

从2000年开始,杨老师在上课之余就专心写诗,有的写在教案本上,有的干脆就写在书角上。一首诗,四句话,二十八个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往往要用二三个课时才能写成。

“这样备课,增加工作量又没有额外的报酬,偶尔为之还行,把一整套教材都编成诗……?”我们表示不解,引导他继续谈下去。他又展颜一笑:“因为喜欢写,乐在其中,再就是我用诗上课学生们都很兴奋,又是鼓掌又是跟着大声念,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我持续做下去的动力就是学生喜欢,我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那时候还是草创时期,2009年进入宁晋中学才开始‘精编’。”杨老师说,原来写诗是随性的,直到王瑞中校长发现此事,建议他为诗加上注释和配图,装订成册,有机会编印成书,他才开始倾力为之。宁中工作繁重,他就利用午休时间,把每一首诗重新校改,精心编写注释,挑选配图,终于在今年10月份完成电子稿,自己先用A4纸打印装订了。

《诗化地理》的第一首诗写地球的宇宙环境:可见宇宙百四亿,银河太阳地月系。环境安全光照稳,自身条件温水气。从章节格式到字体,从正文到注释和配图,都规范精致,让人暗暗称赞杨老师的用心。

不止于《诗化地理》

然而,杨老师可不止这三本《诗化地理》,他还把初中四册地理也写成了诗,80多首,因为不再教初中地理,所以没有整理成册,没有注释和配图,只是在高三总复习的时候,拿出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杨老师喜欢诗,经常写诗抒怀、以诗教育。他做班主任,把自己的名字隐含在诗中,向学生们自我介绍;见许多班级常用“净静敬竞”作为标语,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其中深意,就把它具化为一首诗:“静中谋高远,竞中非一般。敬中享尊爱,净中天地宽。”

不止是诗,杨老师还经常写散文,身边的人和事,娓娓道来,都是深情。2015年,他出差苏州,写了两万来字的《姑苏之行》,写沿途风景,写追寻黄河,写苏州的桥、水,看见街边树木,就写道:“苏州是树的世界……形态各异,毫不雷同。和杭州、无锡、马鞍山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其他城市一样,苏州的市树也是香樟树。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林树种,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能驱蚊蝇,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满眼都是地理。

他对我们说,“如何欣赏中国地理景观”是《旅游地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姑苏之行》算是地理学科的“下水作文”。可惜普通教师教学任务重,假期各种培训,自己出门旅游的机会少,专业的考察更少,知识来源还是课本,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杨老师不仅能文,还能书。逢年过节回老家,街坊邻居有事都要请他去写毛笔字。如今,能写毛笔字的在村子里越来越少了。许多年轻的文化人看见毛笔,避之不及。在工作之余,他在宿舍里拉起京胡;放学的时候,在办公室吹响横笛,令走过的人驻足神往;他怕吵到放学学习的学生,后来就吹口琴,悠扬悦耳,怪不得学生们说起杨老师来,一脸的兴奋和幸福,一脸的敬佩和崇拜。

“小师范”培养出的多面手

我们不禁感叹:“印象里,你们那代老教师都多才多艺。”杨老师扬眉正色道:“那当然。那时候普师(普通师范的简称,作者注)开书法课,音体美课都开都学。各种乐器乐理相通,会一样就不难会另一样。”

杨老师是河北隆尧师范毕业,所谓的“小师范”毕业,中专学历,以现在的标准比较,是低文凭。杨老师说:“那时候的学生都简单,没有别的心思,开什么课就都认真去学了。我也是想‘艺不压身’,能多学一样多学一样。我也是喜欢。再者,班里其他同学都会唱,我唱不行就练着伴奏。”

隆尧师范不分具体专业,杨老师并不是地理科班出身。他18岁毕业教小学、初中语文,一直教了16年。在进修学习考大专报专业的时候,他本来喜欢理科想考数学,偏偏那一年只招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只好学了中文。那时候电大进修很认真,他毕业论文选的是对《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人物分析,看了许多书,找了许多特级教师请教,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对写作感兴趣。后来,他编辑校刊《育华园》,指导学生作文在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编辑的《听说读写》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说到这里,杨老师又咧嘴笑了:“当时就非常有成就感。”杨老师的写作习惯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了,但他的写作纯属自得其乐,并不以发表为追求。

等到几经周转,所在学校缺地理老师的时候,2000年,杨老师说:“我突然就很想去教地理,这一教就再也放不下了。自己平时就喜欢地理,经常买交通地理、世界名城介绍之类的地理书看。刚开始教地理的时候,也是一边学一边教。”浓厚的兴趣和多年的学习让杨老师迅速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来,2009年全县地理老师业务水平考试,他考了第二名。说起现在的年轻老师,杨老师夸赞他们反应快,却认为他们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慢羊羊”的“固执”

杨老师的功力堪称“深厚”。受采访的学生说:“老师,你知道雅鲁藏布江境外部分叫什么?”笔者说不知道。他说:“叫布拉马普特拉河,名字绕口不?杨老师功力深厚,啥啥啥难记绕口,听都没有听过的地名,他张口就来。”学生说,杨老师挂上世界地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如数家珍,山山水水都在他的心里,实在是佩服他的渊博。

学生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都称杨老师为“老顽童”,因为杨老师经常在课上讲笑话打趣,像个孩子般快乐,满脑子点子,经常组织活动。学生们在他的课上抢答问题,抢着抢着几方就争吵起来,过会儿又纵情地大笑。然而,杨老师最广为人知的名号还是“慢羊羊”。杨振锁怎么就成了“慢羊羊”的呢?

杨老师又笑了,有些自嘲地说:“开始教课的时候,学生们喊我‘杨哥’,后来成了‘杨叔’,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流行起来的时候,那届学生就叫我‘村长’。”

要说起来,杨老师和慢羊羊村长倒有几分相似:他是班主任,是班级里的长者,像村长一样尽心尽责地教诲学生,呵护“小羊儿”们快乐成长;他地理知识渊博,写出了三本《诗化地理》,正像村长一样充满智慧,无所不知;况且,他性格和善,爱生如子,深得学生爱戴,这也正如村长在羊群中的威望。杨老师很喜欢学生们背地里叫他的这个绰号,干脆就把“慢羊羊”做了自己的网名,并以此为荣,直接印在了书上。他是更喜欢这个“慢”字吧,慢工出细活,这才是工匠精神,才能用16年之工写出这三本《诗化地理》来。

“慢羊羊”有自己的固执,有时候让人难以理解。前两天雾霾爆表,灯光打不出5米远,他早晨五点起床骑电车20里去学校上早自习,爱人就实在想不通他的“有课不能耽误”,为了一节自习课何至于冒着种种不可测的风险呢。但他满足于自己的状态,也不为职称苦恼,他嘻嘻笑着说:“高级评不了评不了吧,没有啥要紧。”他总结他们这代人,“功利性不强,更趋于默默无闻,只想着把事情做好。”

今年51岁的杨振锁老师仍然一走进教室就容光焕发,以上课为乐。许多年轻老师都习惯性地叫他“老杨”,但他并不觉得自己老,他在自己的QQ日志里写道:“青年教师的成熟、睿智感染着我,其实我比他们看上去老不了多少,为什么要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杨老师,是否写过一首诗是言自己之志的呢。他毫不犹豫地说,有啊,就拿给我们一首诗。我们看了,不禁肃然起敬。那四句诗道:

执教已越三十春,

灼灼童心扎根深。

上天借我一百年,

仍选杏坛写乾坤。

猜你喜欢
三本诗化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主旋律戏剧的诗化情思——评剧《母亲》赏析
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会思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