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轴线上讲不完的故事

2017-07-15 20:27
旅游 2017年7期
关键词:太和殿太和紫禁城

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前朝后寝,沿一条中轴线布局,这条中轴线重叠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是北京中轴线的一部分。其上分布的建筑,是紫禁城的精华,更是古都北京的建筑文化经典,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不知有多少故事发生与流传。

气势恢弘看午门

向北,走过天安门就是端门。要说起天安门以北中轴线上的那些门与殿,要先从端门说起。端门坐落于天安门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之间,从外观看好像就是一座“克隆”的天安门。在古在今,它的意义都很重要,但却大不相同。明清两代,皇家的仪仗队在此集结,每到皇家庆典皇帝大朝、出行等大型活动,御道两旁便仪仗林立,从天安门内一直到达太和殿下,金瓜钺斧朝天镫在阳光下烁烁放光,气派威严。而现在的端门,数字博物馆从2015年12月开始试运行,游客可以凭故宫门票,在这个古老的建筑中可时空穿梭般地用数字方式欣赏到故宫建筑内外形态与很多馆藏的珍贵文物。

从端门一路向北,左手边是故宫的售票处,几十个售票窗口,在早上每个窗口前购票者都会排起的长龙。不过这种景象即将不复存在。每日8万人的限流政策下,今年第四季度还要取消現场购票,所有游客均需网上预约购票(http://gugong.228.com.cn、),预约购票的游客可以直接刷自己所登记的二代身份证入园。再往前就进入了午门广场,这座广场可谓是四通八达,它南可入端门,向北则进入了紫禁城,向东可到达太庙的西门,向西可到达社稷坛的东门,紫禁城的护城河筒子河从广场下穿过。一提到午门,很多人便以为是不祥之地,耳畔总回响起“推出午门斩首!”这句经典台词。其实午门在明代也只是廷杖(打大臣屁股)的地方,最多时一次廷杖过百余人。可不要以为被打了屁股就是耻辱,当时的很多士大夫是把仗义直谏被打当作一种“荣耀”的,有的官员甚至还把自己被打落下来的肉带回家去晾成肉干挂于堂前炫耀。当然也有体力不支的大臣被当场打死。明清两代一般斩首官员的地方都在著名的闹市区,以方便更多人观看,达到以做效尤效果。明代时是在柴市,即现在北京的西四,袁崇焕、熊屏弼两位关外名将就是在那儿被杀的;清朝则是在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在那儿慷慨赴死。

来到午门之下,三面为12米高的城台,让处于下面的每一位来宾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这种威严性让游客的心灵感到震撼。午门上方与其它门都不同,是由一组建筑构成的,中间为重檐庑殿顶门楼一台,两侧墩台的两端分别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方亭,5个独立的建筑用廊庑相连,形似向南展开两翅的大雁,故两侧分别称为东、西“雁翅楼”,整组建筑称为“五凤楼”。午门正门也是非皇帝不可出入的门,但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大婚时皇后的喜轿由此入宫,另一个是当年的殿试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由此出宫,其他文武百官都要从东侧门进入,王公贵族从西侧门进入。而位于左右城台之下的两个掖门,平时不开,只有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宫才改由这两个门进入。现在不同了,游客们可以大大方方地从午门正门进入。过了闸机左手边就是电子语音导览机租赁处,故宫的导览机可以说是全国景区内最先进的,可以提供故宫内几乎所有开放区域的语音导览,更有24种语言可以选择,外国友人只要你能来到故宫就有你能听懂的语音为你进行自动导览。前朝大殿最威严

进入午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座不小的广场就在眼前,内金水河宛如玉带从西到东在广场上划出一个大大的弧线,五座金水桥如同五条洁白的卧虹架在金水河之上,那就是太和门广场。太和门广场的北端是宏大的太和门,它也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座宫门。“太和”这一词来头可大了,中国古代曾有很多的君王以它为年号,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和后赵的开国之君石勒。而它出自于《易传·彖传上·乾》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和,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门广场东侧有协和门,西侧有熙和门,三门组合在一起再加上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六和”,而皇城的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六座门正好是“六安”。内外相和正好是“六和六安”。“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大数,也泛指天地四方,这“六和六安”正好是内和外安(紫禁城内外),寓意着国家内和外安、天下太平。这个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基本国策。

太和门在高大的午门与太和殿之间,使得本很雄伟的大门显得那么的平淡。这也使门前那两尊全国现存最大的青铜狮子格外雄壮。太和门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由于此门还有四间的进深,门内空间相当之大。在明朝初年,太和殿刚刚建成就被雷火所焚,于是朱棣开启了在太和门“御门听政”的历史。那时每天天还未明时太和门广场就已很亮很亮,灯火通明,百官文东武西站列两侧,皇帝“金台”之上按序聆听臣僚对国家大家的禀奏,并逐一进行批示,一般下了早朝,太阳都还没有出来。这么早起,还不得有一丝困倦之意,如果在早朝时神态倦怠、挠痒咳嗽都会被纠仪御使记录在册汇报皇帝,轻者会在早朝结束之前被皇帝批评一下,重者则面临降级或罚俸的处罚,所以明朝很多大臣们都感叹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睡到人间饭熟时”。其实皇帝也是人,他早上的工作量一点也不比大臣少。到了明朝中后期像嘉靖、万历这样的懒惰皇帝也就不上早朝了,大臣与皇帝也就都轻松了。明朝的灭亡也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享受了这份轻松。

由于是紫禁城建筑的木制结构使火灾变成了摧毁建筑的第一杀手,太和门也没有幸免。其中最大的一次火灾发生在光绪皇帝大婚之前,太和门被整个烧毁,但按照祖制皇后必须要从太和门经过,而从烧毁了的太和门中经过又对大清国运不利。怎么办呢?真得佩服人的聪明才智,硬是让纸扎工匠在太和门的基座上用纸糊出来一座全新的太和门,光彩与原门无异,连鸱吻、雕饰、瓦沟等都与真物无二,甚至就连常在宫内行走的人都难分出真假,这也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纸制工艺品了。太和门广场东西两侧的协和门和熙和门分别可与紫禁城的东华门、西华门两门相通。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大门,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个门,皇家门钉数目都是9的单数倍数,如皇宫为九九八十一,亲王为九七六十三,即便是公、侯、官员们府阺的门钉也都是四十九或二十五这样的单数,但唯独东华门是七十二颗的双数,有人传说那是七十二地煞的鬼门。东华门的城楼现在已成为了故宫古建筑展厅。在东华门与协和门之间是文华殿,清代那里是皇帝向臣子们讲学的地方,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更是皇宫里的图书藏馆,当时著名的《四库全书》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就曾珍藏于此。现在国内流行的《四库全书》也被冠以文渊阁版的大名。西华门与东华门相对称,但作用却有所不同,在明清时期那是通向西苑(现中南海)的宫门,皇帝们从这里走出就可以置身于湖光水韵的园林之中了。现在的西华门是园内车辆出入之处,也是通往故宫研究院的主要道路。西华门与太和门广场西侧的熙和门之间是武英殿,它的作用与文华殿又有很大的不同,武英殿作为皇帝在外朝的便殿,不仅作为皇帝接见大臣和举行小型仪典的地方,甚至还曾被李自成用来举行登基称帝的典礼。现在的武英殿则是故宫书画馆的所在地,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石渠宝笈》展曾轰动京城。现在武英殿内展出的是《清初四僧》展,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这四位画坛奇才的163件作品首次被集中展出。

过了太和门是太和殿前广场,这个广场比太和门广场还要大,也没有河与桥的穿插,非常宏伟。1945年10月10日,华北战区正式的受降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当时天安门广场还没有建成,这里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广场。前来观礼的观众超过10万人,盛况空前,超过了皇宫的大朝。现在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故宫博物院为了方便游人休息,还在广场上设置了很多长椅,但也一座难求。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前故宫内的游人非常少,由于人太少了,砖缝之间杂草丛生,母亲在初中时每周全校都要被组织来故宫拔草。现在的故宫只要是开放的区域草都很少了。在炎热的夏日里,在太和殿前广场,被晒坏了的游人心里一定有这么一个疑问,偌大的故宫太和殿广场怎么连一棵树也没有?皇帝和大臣们难道夏天不怕晒吗?当然怕了,在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大臣在太和殿前广场举行的庆典中被晒晕的情景。但这里是故宫太和殿前广场,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皇帝的行为要上达天庭,如果种了树,树木的不断成长一定会把这里变成一座森林,高大遮天的树既影響了皇家的威严,也妨碍了天与地之间信息的传达。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要在“御门听政”和天坛、地坛的祈祷场所中不植树的原因。

在广场上除了一排排坐满游客的座椅之外,一个个硕大的水缸也非常引人注目,如果你有心,会在故宫的很多位置都发现这样的大水缸。明代是铁缸,清代为铜缸,宫里的人也把它称为太平缸、吉祥缸、福缸。那些水缸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灭火栓了。古时宫中的消防安全全指望着它了。为了保证水质避免蚊虫滋生,夏天时水缸需要周期换水,而冬天水缸下还要架上炭火,以免结冰无法及时使用。但其实那些大水缸也只是一个心理的安慰,由于故宫的建筑都为砖木结构,着起火来火势无法控制,对于大火这大水缸也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其中的尴尬了。但这金灿灿的大铜缸,是可以彰显紫禁城的气派的。相传,当年八国联军进了紫禁城见到这等金光闪闪的大铜缸,还以为是用黄金铸成的,就想搬走,但这1600多公斤分量的缸和它们那圆滚滚的身材让侵略者们怎么挪也挪不动,他们实在没招儿了,就气愤地用刀乱砍,现在不少水缸上还有当年侵略者们留下的印迹。

在宏伟的广场的正北就是太和殿。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的太和殿,总高超过35米,曾蝉联皇城最高的非塔式建筑近500年。但就是这皇城第一高也有自己的苦恼,由于初建时还没有发明避雷技术,这第一高也变成了皇城内最受闪电“爱戴”的地方。此殿直到清康熙年间重建并没置了避雷装置,太和殿的主体建筑才得以一直保留。

太和殿还有很多美丽的名字,金銮殿是大家对皇宫主殿的一个统称,特指唐代大明宫的主殿。太和殿是清代皇宫(太和殿明代称奉天殿或皇极殿)的主殿,老百姓们也就习惯地称它为金銮殿了。而前朝三大殿,则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统称。太和殿还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而中华第一殿则体现了太和殿无与伦比的规模。

电视剧里明清的皇帝好像每天都在太和殿上朝,大臣们也好像每天都要到太和殿报到上班。其实太和殿不是皇帝每天上朝的地方,那只是大朝、登基、大婚、接见重要外宾的地方,就是一个明清时最大的政治仪式场所,代表着中国的大国形象,是整个国家的门面。细心的游客站在太和殿前广场上可以发现一条由正方形白色大理石构成的直线,那一块块石块就是举行庆典时仪仗队员们所站的地方。年深日久大多虽已残破,但你可以由此体会到当年皇家庆典时宏大的场面。9为皇家最大的阳数,面阔9间进深5间的建筑规制也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尊”,而太和殿却打破常规,把面阔加至11间。虽然是11间,但太和殿的长宽比依然是9比5的“九五之尊”规制。登殿的汉白玉台阶之上9条盘龙,张牙舞爪上下翻飞呼之欲出。在三层汉白玉的基座外围还有千余个作为排水之用的汉白玉螭首,每逢大雨降下,都会上演千龙吐水的奇景。三层汉白玉石阶正中为丹陛石,那是皇权的一种象征,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上面刻有海水与云纹,龙在其间犹如从海洋飞向天空,游人从两侧拾级而上,仿佛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太和殿前月台之上还摆有日昝、铜龟、铜鹤、石嘉量,铜龟与铜鹤象征龟鹤延年,寓意朝代久远,到了举行大典的时候,里面还要放置香薰,烟雾缭绕中让太和殿宛如天上。太和殿与故宫其他主体建筑一样屋顶都铺有仅限皇家使用的黄色琉璃瓦,建筑外侧红色的外墙与大柱组合在一起彰显着皇家的富丽堂皇。而在屋檐下、柱子间背阴的地方又都用蓝或绿等冷色调的彩绘进行装饰,显得凝重大气。抬头观望横脊两端一对故宫内最大的鸱吻,两侧各有2条铁链垂下,那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避雷装置。8条侧脊上更有代表十全十美的10个神兽,其前是骑凤仙人,其后10神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游客现在想进入太和殿内估计是不大可能了,记得上学的时候我有幸进去过一次,回想起来甚是庆幸。在殿内满铺的金砖之上站一站也是一种满足。据记载,太和殿中共有龙形的图案或饰品12654件,彰显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望向太和殿内,迎面就是一块“建极绥猷”匾额,字为乾隆皇帝御题。建极绥猷取自《尚书》的《周书》与《商书》,意即建立和遵循宏大的中正之道,所表达的也是和“太和”二字一样的天下太平之意。匾额下面那金灿灿的宝座就是中国历史上不知被多少野心家、政治家们朝思暮想的金銮宝座。那宝座坐落于7级台阶之上,有人是有能力坐而坐不上,而又有人是无能去坐却硬要把他放在上面。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极时还不满3岁,在大臣们的山呼海啸之中他哭着喊着“我要回家,我要额娘……”被吓得尿了龙椅,在旁边无奈的亲爹、摄政王载沣只得一直安慰着“咱们这就完了,这就完了。”这位皇帝父亲的话还真灵验了,没过多久,清朝就真的完了。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它简直就是一个大亭子,因为是攒尖顶,所以上面的鎏金宝顶格外醒目。在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九卷有这样的记载:每逢日出一道金光从宝顶上射出,一直可到数里外灯市口附近。可见当年曾家住东四附近的纪大学士一定在夏日清晨上朝的路上见过那美丽的奇景。殿的规格也是它在明清皇宫中的作用所决定的。中和殿是皇帝在去太和殿进行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那里,礼部的官员们会向帝后再次禀奏本次典礼的重点事宜。皇帝在去天坛、地坛、先农坛等处祭祀之时也会在这里进行准备。殿内不是十分高大的宝座上方,“允执厥中”匾额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此匾体现了殿名的意义:“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保和殿是前朝三大殿最北面的一座,规格只是重檐歇山顶,脊兽也只有9只,和皇宫内很多的殿宇规格大小基本没有区别。之所以位列前朝三大殿在于它不可取代的功能,明朝时皇帝入朝先在这里更衣,再前往太和殿参加典礼或前往御门听政。清朝时那里的功能就更多了,除夕和正月十五,那里是皇帝和王公大臣、一品大员等高级官员们“聚餐”的地方,每三年一次的殿试也在那里举行。在保和殿以北,骑着北京中轴线,还有故宫中最大的—块丹陛石,海水流云间九条金龙上下翻飞,栩栩如生,格外精美。这一块丹陛石正对着的就是紫禁城后宫的大门乾清门了。来到皇帝气派的家

过了乾清门就进入了皇帝的家。乾清门也是清代帝王们御门听政的地方,皇帝们一出家门就可以上班了,比之明朝皇帝可以少走不少的路,而大臣们也都增加了500米健步走的健身机会。乾清门远比太和门小,虽不如太和门宏伟,却更加关注细节。两尊黄铜狮子在太阳下烁烁发光,狮身的圆润与平滑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如果你留心细瞧,就可以发现母狮爪下的小狮是雄是雌。门两侧的八字墙也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八字墙了,聚气纳福彰显着中国堪舆之术的理念。墙上的琉璃山花烧制得十分精美,花瓶中9朵大花10呆小花,反映着后宫阳数的花朵比阴数的花朵大,寓意男尊女卑;阳数的花朵比阴数少,体现一夫多妻。进得门去,一条笔直的丹陛桥直通乾清宫大门,这也是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座丹陛桥,当年,它曾保护了多少皇帝的膝盖免受上下台阶之苦。但这条宽阔的丹陛桥只为皇帝一人服务。乾清门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了,也应是世界上发生故事最多的私人住宅,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嫔妃都可以拍成一部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只可惜史书上没有多少记载,反倒是为现在的编剧们增加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所在位置与前朝三大殿相仿,故称“后三宫”或“后宫三大殿”。“后三宫”周围有高高的宫墙环绕,形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落,好像一座紫禁城内皇帝起居的独立四合院,但在这院中,帝后两口子的关系远比北京胡同中的普通夫妻关系复杂多了,有那么多嫔妃掺和其中,又都难脱与政治的联系,故事也就多,有的让人心酸,有的血腥,又有的让人啼笑皆非。看规制与建筑特色,大家可能以为那三座大殿是一起问世的。并非,乾清宫与坤宁宫是紫禁城建起时为帝后设置的寝宫,而中间的交泰殿则是崇尚道学的明嘉靖皇帝所建。在《周易》中乾天坤地的排列为“泰”卦,“泰”卦有吉、亨之意,寓意着国泰民安、国家安定。但正是这交泰殿的兴建者,差一点就死在了交泰殿前面的乾清宫之中。有人说嘉靖皇帝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一重性格是温柔的,经常不上班的他有时在乾清宫前邀约一些“仙人”问道、炼“丹”,有时和自己心爱的小猫一起懒懒地躺在长椅上晒着太阳;另重性格又是残暴的,皇考案中曾在午门杖毙过直言的大臣,在自家的“四合院”中也虐杀过宫女。在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的晚上,可怜的宫女们的愤恨终于集体爆发,16名宫女,哆哆嗦嗦地手持白绫集体行刺,但由于没有杀人经验,刺杀未遂,被集体凌迟,变态的嘉靖皇帝还做了刑场上的特邀佳宾。据说,之后嘉靖皇帝就在乾清宫内不同的房间内设置了27张床榻,每天自己任意选一张床就寝,有事呼唤,其他人才可进入。这样刺客得有买彩票的手气,才可以杀得了他。

始建于嘉靖朝的交泰殿,自打建好以后明朝不但没有国泰民安蒸蒸日上,反而走向了末路。到了清代,这座像亭子—样的小“大”殿,也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在乾隆—朝,那位比历代皇帝都喜欢篆刻艺术的当家人,把这里变成了玺印的展厅。围绕着交泰殿的宝座四周共安置了25方宝玺,以祈求上苍保佑大清能享国25代(时传东周为最长的朝代共传25代君王)。可如同嘉靖建立交泰殿是为了让明朝长久昌盛一样,还是天不应人愿,从乾隆之后清朝也开始走下坡路,其后爱新觉罗氏的王朝只延续了6代。奇怪的是從乾隆皇帝算起,上面也有6代皇帝,更为巧合是如果算上嘉靖的父亲(归封为兴献帝),后南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以嘉靖皇帝为界,前后也正好都是对应,各12位皇帝。这也正符合了交泰鼢塞个阴阳交界的位置。

坤宁宫与乾清宫在位置上是对称的,但两建筑特别是窗台上却是大相径庭。乾清宫的窗棂是三交六惋样式,非常的雍容华贵,而坤宁宫的窗户看起来有点像东北民居常用的窗户,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固定,外层可做直棱吊窗,夏天时可以挂起。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坤宇宫是皇后的寝宫,也是后宫中最为尊贵的殿宇之一,是进行帝后大婚的地方,新婚的帝后要在这里居住3天。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却在起义军破城的时候在此处自缢以身殉了大明,为这一神圣的场所增加了很大的不吉。清朝入主紫禁城之后,就按照满族人的萨满教习惯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使之成为了后宫中最重要的祭祀场所。现在从坤宁宫的后面还可以看见一根高高的烟囱,那就是当年祭祀排烟所用的。当然,房后立烟囱也是满族一贯的习俗,贵为皇帝也难脱其俗。

别有洞天的御花园

坤宁宫后面就是坤宁门,虽然与乾清门相对,但从规制上可以看出很大的差距,就连八字墙上的琉璃山花也少了几朵,这也反映出了封建男尊女卑的固有思想。出了坤宁门就进入了御花园,那里是后宫佳丽们最喜欢的地方,她们一入宫中就永无出宫之日,御花园成为她们不再面对红色宫墙放松心情的唯一享受。如今御花园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从中、东、西三条通道过来的游客都汇聚到这里,御花园的游览也把紫禁城之旅带入高潮。御花园内各种形态的古树参天而立,它们有的呈人字形,有的似螺旋向上生长,还有的长出很多树瘤。御花园中的奇石更是数不胜数,什么英石、昆石、太湖石、灵璧石,俯眼皆是,还有来自海洋中的剑石、珊瑚石等,除了散布于园中之外,还集中形成了堆秀山。堆秀山上的御景亭也是御花园中的制高点,每到中秋皇帝都会来此赏月。坐在无数奇石之上,欣赏一轮明月,那时皇帝一定以为,那明月也是自己御花园之中的一道景致。

御花园之中还有一座园中之园。天一门与坤宁门同处于中轴线之上,天一门后的钦安殿也成为了紫禁城内的最北端的殿宇。小院中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硕大的夹杆石,让人可以想象到当年黄龙旗飘荡在紫禁城上空的场景。钦安殿也是故宫内唯一的一座有道教背景的殿宇,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从遵从道教的明朝一直延续到以佛教和萨满教为主的清朝。殿前的天一门有道教所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水在五行中属北方,而殿中的真武大帝又是道教的北方之神,可能只有这样的组合才可以压得住紫禁城的北方。绕过钦安殿,穿过同处在中轴线之上的承光门和顺贞门,眼前高高的城楼就是神武门了。其实,这座坐落于紫禁城北面的城门,应以北方神兽玄武为名,但由于与爱新觉罗-玄烨皇帝的名字有一字相同,为避讳才改为神武门。这神武叫起来倒是比玄武更加威武一些。走出神武门也就走出了故宫,回首,方才看见故宫博物馆硕大的匾额。

如果大家按照这条故宫中轴线,走完故宫用时应该在1个小时左右,虽然只游览了故宫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些却都是故宫建筑与皇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故宫,这样走就差得多了。故宫是文化的宝库,它汇集了中国皇家文化、祭祀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故宫就是一座文化的宝库,那里不光有北京故宫所珍藏的宝物,还汇集了来自沈阳故宫与热河行宫的10余万件文物,要想全都了解,可能用尽一生时间都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太和殿太和紫禁城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太和三足石砚及古砚演变简析
论张载的宇宙本体论及其成因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太和殿
数学问题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