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办成“学校的样子”

2017-07-17 06:16杜时忠
人民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境界校园文化师生

杜时忠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人,中小学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在硬件“升级换代”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图把学校办成“学校的样子”,力图彰显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力图凝练学校的精神与灵魂。这无疑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情。

不过,要把学校办成“学校的样子”,并不容易。

校园文化建设的“六重境界”

在各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典型表现为同质化(富丽堂皇的校门一律是电动栅栏,宽敞气派的操场一律有塑胶跑道;校训、校风的主题词大多是立德、树人、求实、创新、博学、慎思、笃行之类)、成人化(遍布校园的标语口号生硬冷峻,一律印刷体)、商业化(由毫无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精神气质的商业公司重金打造等)。

校园文化不外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如何建成“学校的样子”很值得深人研究。这里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六重境界”,供大家参考。

第一重境界:区化。一所学校,从功能上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办公区等。所谓区化是指区内相对集中,各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至于相互干扰,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二重境界:净化。学校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论是响当当的名优学校还是默默无闻的薄弱学校,都应该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特别是学校的食堂和厕所,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安排,没有师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容易藏污纳垢,最容易垃圾遍地,最容易臭气熏天。

第三重境界:绿化。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象征着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和睦融洽,永远是学校的“主色调”丨而且,建设绿色校园成本低,植树、种草、养花并不需要巨额经费。即使学校“很穷”,发动师生植树总是可以的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这就是绿色校园的“标志”!通过栽种“校园树”、认养“班级花”这样的活动,还可以丰富师生知识,陶冶师生情操。

第四重境界:文化。学校是“以文化人”的专门场所,能给予学生的不是别的,而是精神文化。尽管今天人类文化的载体发展到电子时代但书本、图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就是要让师生随处可以读书学习,可以阅读交流探讨,就是要把校园建设成书香校园。可以说,书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好的“装饰品”。可惜的是,在一些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除了课本教材之外,竟然看不到一本书;所谓的图书馆,也常常是大门紧闭,师生罕至。何不多建些师生书吧?何不在学校的走廊、校园的空地设置开放式书架?让师生伸手可及!

第五重境界:美化。学校是追求、传播真善美的地方,当然要美!学校之美,美在建筑,质朴庄重,有教育意蕴;学校之美,美在环境,怡人身心;学校之美,美在教师,博雅健康,大爰公正;学校之美,美在学生,生机勃勃,好学上进;学校之美,美在校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六重境界:童化。校园文化建设究竟是为了谁?谁是学校活动的主角?尽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我们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说:学校是儿童生活的场域,儿童才是学校的主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使学校充满童心童趣,处处彰显儿童的存在,呈现儿童的作品,表达儿童的视角!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墙上挂的、走廊画的、楼梯贴的、室内放的清一色是成人作品,使用的是成人的语言与口吻,表达的是成人的思想与爰好。这样的校园文化,无论多么豪华,多么气派,多么响亮,都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学生“请回”学校的中心!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系统复杂性思维

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境界都是复杂的、立体的、多面的,而不是单一层面或单一维度的,这正是校园文化建设最让人操心也最令人着迷的根源。

“区化”,不仅指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区化,也指学校精神文化的个性化,能够把学校的个性特色和独有气质表达与标示出来,区别于其他学校,从而走出“千校一面”的误区。

“净化”,除了前面提到的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之外,还包括学校呈现的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学风的纯净、健康、积极向上。

“綠化”,既是学校自然生态意义上的,更是学校社会生态意义上的,如制度、组织、人际关系等,还指学校教育质量意义上的,即以健康、道德、科学的方式追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

“文化”,当然不只是使校园处处可以见到书,处处可以读到书,还包括使学校呈现出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良好风气,使师生形成读书、思考、反思等“文化人的生活方式。

“美化'前文所述的建筑之美、环境之美、学生之美、教师之美和校长之美,还都是可以“言说”之美;更高境界的美,是能够感受、能够体会、能够心领却无法准确描述、准确表达和准确解释的美,当然也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之美!

至于“童化”,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校园是方便儿童学习生活、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所在,要彰显其安全方便的保护功能;第二层次,儿童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校园处处要呈现童心童趣,要彰显其引领学生成长的环境陶冶功能;第三层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校园文化建设要彰显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生本目的功能。

多境界、多层次、多方面的校园文化表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是系统复杂性思维,单点的、线性的、灵感式的思维火花可以有用“于一时”,却远远不够学校长远发展“于一世”。

猜你喜欢
境界校园文化师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麻辣师生
最高境界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