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室”:素养导向的学校整体改革实践

2017-07-17 06:16张浩
人民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指标教室学科

张浩

培养学生应对絲生活的“幸福力”

教育要呼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基础教育至少要看到学生20岁至40岁的黄金20年。

人生的黄金20年中,什么是支撑起家庭、社会责任与使命完成的关键因素一一不是分数和考试成绩,而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即参与社会工作、组建和谐家庭、营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因此我们坚信,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力”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要培育出独立完整的人、有教养的人、能传递幸福的人。

自2012年起,“幸福教室”教育改革实验小组潜心研究学生素养发展的内容和育人模式,从学生“生命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发展体系》。

《“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发展体系》以“公民自律、身心平衡、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思维发展、知识迁移、终身学习、诗意审美”等作为一级指标,下设“32个二级指标”,诸如“家国情怀”等,“96个三级培养指标”,诸如“热爱劳动”等。每一个素养指标,都对应不同年段的“培养方案”与“评价制度”。

以一级指标“知识迁移”为例,包含了“理解内化、技能习得、学科实践、融合实践”4个二级培养指标。“理解内化”,是指“能理解、吸收学科新知识,并内化为学科知识链和知识网”;“技能习得”,是指“对处理学科问题相关技能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比如语文的阅读写作,英语的朗读对话,数学的计算图表,音乐的识谱音准,科学的观察试验等技能;“学科实践”,是指通过“学科内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迁移运用”,比如语文的辩论演讲,英语的剧本表演,数学的思维导图,音乐的歌唱表演,科学的制作发明等;“融合实践”,是指“学生能在主题实践活动或生活实际中,交叉、融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比如“发现秋天”“Hello北京”“乡下人家”等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同一主题的实践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把知识迁移为灵活运用的能力,把割裂的学科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根据学生年段的差别,每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三级培养指标。如一级指标“思维发展”下的二级指标“质疑思辨”,根据学生年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年级的指标为“能在有困惑时大胆地提出问题”中年级的指标为“能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高年级的指标为“经过思考后提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并组织学生参与交流辩论”。

备受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从草根生长出来的《“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发展体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许多相似点。

与国家教育改革方向的一致性坚定了我们改革的自信。通过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学生管理与评价、教师管理与评价、校园空间翻新等多方面的改革实践,“幸福教室”的教学方式逐渐从“学科本位”向“学科融合”转型,班级管理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化,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教师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提升,学校教育从“积累知识”目标向“素养培养”升华。

“幸福教室”学校整体改革实施5年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评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教学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样态。

全学科融合实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产方式

当前,学科教学各自为阵,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学生所学内容混杂,不能触类旁通、整合运用。针对这些弊端,“幸福教室”尝试了“全学科融合课程”,在“爱生活、爱自然、爱成长、爱国家”4个一级主题下,包括15个二级主题、36个三级主题,覆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心、理、电脑、书法、戏剧等11门学科课程。“全学科融合课程”实验努力改变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围绕同一个主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切人开展主题式融合学习。

课程与实践活动之间,我们还编写了配套的全学科融合实践读本。以四年级“Hello北京!”主题为例,分“历史北京、现代北京、舌尖北京、步履北京、安居北京、大爱北京”6个分话题,全景式学习首都的历史、建筑、文化、经济、人文等风貌。进人“步履北京”单元,语文会学习“北京千姿百态的桥的故事”,数学会学习“城市中的位置和方向”,英语会学习“句型I want to”,科学则学习“用报纸和胶带搭建一座纸桥”,音乐学习“歌曲《北京的桥》”,体育学习“借助桥梁完成最短距离的定向越野”,美术学习“画桥的透视技法”,书法学习“桥、柱、墩等汉字的书写”,戏剧则学习“无实物表演過桥”,电脑课可以学习“拍摄与桥的错位创意照片”,心理课延伸为学习“打破思维定式,开发创造能力”。这些学习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知识不再断裂,思维不再断层。

“幸福教室”将社会当教材,把世界当教室。《全学科融合实践》分为36个主题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对接。如学习《乡下人家》,配套了“最美张家界”主题实践;学习《发现秋天》,配套了“去海岛秋游”主题实践;学习《江山美如画》,则配套了“去东北玩雪”实践活动……“幸福教室”的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分为四大类别:

一是学科实践。语文的编写表演话剧,英语的电影配音,数学的统计预算,音乐的歌曲创编,体育的定向越野,美术的生活日记画,科学的发明创造,等等,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学科能力,实践活动中注重情义和道德上的关怀,学科能力逐层转化为学科素养。

二是自然实践。我们创编了“幸福农场”“Hi丨夏天”“江山美如画”“发现秋天”等一系列大自然主题的学科融合实践。

三是社会实践。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校。我们设计了“Hell。北京”“发现美的眼睛”“了不起的人”“龙图腾”等一系列社会主题的融合实践活动。

四是家庭实践。“幸福教室”的亲子活动、家务劳动等家庭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设置了“我从哪里来”“爱之链”等一系列家庭主题融合实践活动。

与四年级配套的“北京我来了”社会融合实践活动,全班师生、家长启程前往首都北京,体验学科学习中的场景,落地运用学科知识。抚摩长城墙体,学生用文字讴歌劳动的智慧和艰辛;行走于故宫,学生用数学图形密铺解释地砖的奥秘;畅游颐和园,学生用英语向国外友人介绍民族的传奇;“回音壁”呐喊一声,需要用科学知识解释声音的传递;奔跑在鸟巢,学生用纯美的童声唱响“北京欢迎你”;水立方里,师生用五彩画笔描绘奥运的魅力……走出课堂,死的知识变为活的体验,从活的体验中获取活的知识、发展活的能力、提升活的素养。

班级是捶炼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最佳场所。依托“班级社区式自主管理”,“幸福教室”改革力图培养学生的公民自律、身心平衡、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素养。

学校和班级成为一个个模拟的“小社区”,每个学生都是模拟社区的公民。年级用沙漠部落、森林部落、天空部落等更为童真的概念取而代之;班级形态用小蜜蜂村、蒲公英村、小星星村等划分;社区中没有班干部,有的是各个职能部门的职位,有的是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等“社区部门”。竞选获得社区的工作岗位,讨论制定“社区法律”。班级模拟社区发行“幸福币”,开放“幸福超市”,每周发行《幸福周报》。社区日常管理归属于学生,学生真正站到了学校的正中央。

班级组织形态与课程组织形态的改革,如果不顺利转化为学习生产力,学校整体改革便不能称之为成功。因此,我们还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试图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力体系”。

“幸福教室”研发了《学生基础学习力培养体系及评价方案》。每门学科的每一堂课,学生都需要提前自主学习,完成配套学本的自主学习任务,带着思考进人教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辩论、演讲、互问互答、合作展示、当小老师等多项合作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意见不合中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学会有礼有节质疑;同时学会分工合作,有人发言,有人记录,有人汇报,学生走到讲台前面,老师站到学生中间。

注重学习力建设,“幸福教室”的课堂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没有了教师的一言堂,没有了学生的盲目跟随。有的是小手如林,有的是与同伴的密切合作,有的是思维火花的迸发,有的是激烈辩论,有的是淋漓尽致的表达,有的是理解的微笑,有的是赞赏的掌声,更有生命的怒放……

大数据智能评价系统:尝试破解素养发展评价难题

单一的、终结性的、经验性的评价,不利于教师和家长获悉学生个体素养发展水平,并且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幸福教室”的智能评价体系,用素养化、综合化、数据化方式有效解决了当下普遍存在的唯分数、单一化、主观性评价困境。

《“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发展评价体系》对应“幸福教室”培养体系的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96个三级指标,同时与“社区式学生自主管理体系”配套。每个素养对应多条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制定的“社区法律”,由学生、家长、教师全员参与评价。

以一级素养指标“思维发展”下的二级指标“质疑思辨”为例,与之对应的“幸福社区法律”有“语文学习中能提出有质量的疑问并引发同学的讨论”“数学学习中能深人思考,较完整解答老师同学的疑问”“语文学习中能发现并指出同学观点中的不合理之处”“英语学习中能对同学观点的不合理处进行分析和纠正”“美术学习中能与同学就某一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音乐学习全天没有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不同学科不同情况下的70余条“社区法律”。

以往的评价,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模糊地批一个“优、良、中”等级。《“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发展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生各项活动,由各科教师、学习伙伴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及时、客观的记录。

大量数据的汇聚与呈现,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与指向。智能平台为学生提供的阶段性评价报告里,每一个“优秀”评价的背后,都有成百上千条客观记录的信息支撑。以一级指标“团队合作”下的二级指标“组织协作”为例,学生得到的评价结果可能来源于“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中团队分工合理、秩序井然、讨论高效”“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组织团队成员进行高效合作、汇报精彩”“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中团队协作出现不和谐,导致合作低效”“参与班级活动时与同伴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强”“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配合默契,和谐高效,表现出优秀的团队精神”“参与班级活动时与同伴互相推倭、指责,合作低效”等不同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智能平台的客观记录,一段时期的大数据汇集可以形成一定的标识素养发展优势与差别的雷达图、钻石图,学生、教师、家长可以直观发现情、智、志、趣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幸福教室”学生评价的操作经历了纸笔记录、excel电子表格记录、智能APP记录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以教室和学校内的“无线网络和电脑、手机终端”、家长的“电脑、手机终端”为工具,依据具体可见的能力和素养条例,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公正评价的智能APP评价平台,包含了“学生素养发展智能评价平台”“学生成长电子记录系统”“童心童眼看同学电子记录系统”“宝爸宝妈看宝贝电子记录系统”“家校瞬时通电子沟通平台”等电子智能评价系统。

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小老师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幸福教室”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推动者、观察者、评价者。通过手机APP,一秒钟就可以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幸福教室“社区式自主管理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外的各方面行为由学生自主管理。在自主的范围内,学生依据班级共同制定的“社区法律”进行管理,并借助教室、寝室安装的平板电脑及时记录和评价。

周末,家长在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上对孩子进行个性化评价,这些评价会立即反馈到学校的智能评价终端。

“幸福教室智能评价平台”,实现了多方面学生发展的大数据采集。智能评价平台及时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电子记录系统保存学生的作业、作品、学习生活瞬间。除了课内外学习数据,還有学生生活、心理等状态的数据记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发展、科学诊断教育教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服务等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让评价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有效避免了教育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全方位的评价数据会自动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即时反馈学生素养的发展状况,形成周、月、学期、年度发展报告。依据多年采集的大数据,还可以对学生未来兴趣发展和职业倾向作出预测。

猜你喜欢
指标教室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不要在教室打闹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超学科”来啦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