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

2017-07-18 11:34郝建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低氧中长跑红细胞

郝建平

(宁夏体育运动管理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1)

中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

郝建平

(宁夏体育运动管理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1)

该文以宁夏省业余体校的中长跑重点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常压低氧仓模拟低氧条件的训练手段,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模拟低氧环境训练,探究这种训练手段是否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通过进行实验比较发现,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这种模拟低氧训练能够改善中长跑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运动员在进行较小强度运动时就能达到提高运动员有氧阈和无氧阈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相同速度时运动员心率下降。说明通过进行模拟低氧环境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

模拟低氧条件 中长跑 训练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运动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竞技运动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需要通过更加科学化、先进的和系统化的训练手段来实现。要不断完善技术动作,创新比赛战术,同时也要提高运动员的自身运动能力,运用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原环境训练能够让人体在较低环境下训练,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创造低密度的氧气和人体运动造成缺氧的双层刺激,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承受更高的运动刺激,能够充分动员运动员的机能,进而能够充分动员运动员的抗低氧的生理反应,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现在社会进入高原环境无疑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高原环境转移到平原环境费力[1]。为了更加经济的达到高原训练的效果,动员身体机能的水平对运动员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高原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高原训练只能在高原地区才能进行,条件具有局限性,随着低氧舱的建立,在平原地区也能随时模拟低氧环境进行训练,已在多种项目上得到应用。

该文将针对宁夏省业余体校的中长跑重点队员在备战区冬季运动会的过程中,在进行模拟低氧环境时身体各项生理指标以及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索进行低氧环境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宁夏省业余体校的5名中长跑重点运动员,这5名运动员均为男性,身体状况良好。运动员的具体自然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及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高原训练及模拟高原训练手段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认真的研究,为该文的研究奠定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1.2.2 测试法

利用Garmin 990XT型polar心率表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实时心率进行监测;利用德国Lactate Pro LT-1710型便携式乳酸仪对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进行采集,以上测试均为评定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负荷强度[2]。利用PocH-100i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运动员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变化情况,目的是为了了解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

1.2.3 实验法

该研究的实验是使用两种不同的模拟低氧环境系统进行实验的,第一是利用森罗公司低氧环境系统,把低氧舱的氧含量调到2 000m海拔高度对应的氧含量进行模拟训练;第二是利用可以调节式的低氧面罩,为运动员创造量调到2 000m海拔高度对应的氧含量进行模拟训练;在实验的过程中,每天上午,运动员都在模拟低氧环境舱内,利用功率自行车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下午让运动员佩戴低氧面罩,在水平跑道上进行不同强度的滑轮练习[3]。其进行的实验为期4周,每个周一的早上对运动员进行血常规的测试,测试红蛋白的值,以及对实验所得的数据有氧阈心率和无氧阈心率进行整理分析,对运动员的机体状态有初步的了解。

表1 研究对象的具体自然情况统计表

图1 模拟低氧条件下运动员平均红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1012/L)

图2 模拟低氧条件下运动员平均血红蛋白数量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g/dL)

表2 模拟低氧环境舱内运动员有氧阈及无氧阈心率水平的变化情况(单位:次/分)

1.2.4 比较分析法

针对在此次实验中所采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进行横、纵向的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

1.2.5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将跟踪记录的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绘制相关的图表并分析其变化情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红细胞的变化情况

红细胞在身体内主要起运输氧气的作用,是评定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能够准确了解运动员模拟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将对所要研究的5名实验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对其监测的每周红细胞数量的平均数统计整理于图1中。

通过图1中运动员模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通过模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进行低氧训练,运动员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红细胞数量的增加能够使机体将更多的氧气运输到组织,说明对运动员进行低氧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

2.2 运动员血红蛋白数量的变化情况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是氧转运环节中的核心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体内的氧气运输到机体的各个部位,血红蛋白的相应增加能够使机体结合更多氧气运输到组织各个部位,从而参与体内的有氧代谢活动[4]。因此,对于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而言,血红蛋白的含量显得非常重要。将5名研究对象采用模拟低氧环境手段进行训练过程中,每周监测的血红蛋白数量统计整理于图2中。

通过图2中运动员模拟低氧环境进行4周训练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通过进行模拟低氧环境训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呈现上升的趋势,机体血红蛋白相应增加,能够使机体结合更多肺泡气中的氧气运输到组织的各个部位,使机体能够利用更多的氧气,说明对运动员进行低氧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5]。

2.3 训练效果方面

运动员的有氧阈与无氧阈心率水平变化如下。

通过进行每周的在地氧仓里进行固定训练,运动员通过使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试乳酸来进行评价这堂课的效果,其目的是能够准确找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有氧阈和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并将所得数据归纳于表2中。

通过表2可以看出,通过进行为期4周的模拟低氧环境训练实验,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阈时的心率和无氧阈时的心率都有所提高,在相同阈值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率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有一定的提高,说明模拟低氧条件训练可以对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起到提高的作用[6]。

3 结论

(1)通过进行为期4周的模拟低氧条件训练实验,可以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在一定程度都有所提高,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提高能使机体更好的运输氧气,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通过在低氧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能够有效降低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阈和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而且这种提高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不会带来负荷,能够在保护运动员机体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耐力水平[5]。

[1]刘明,张国庆,马先英.模拟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载氧能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74-776.

[2]樊云彩,盛蕾.高原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红细胞生成效果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5):53-55.

[3]William J.McDermott,Richard E.A.Van Emmerik,Joseph Hamill.Running training and adaptive strategies of locomotor-respiratory coordin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03,89(5):435-444.

[4]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田中,李卫平,李晓霞,等.模拟高住低练对提高有氧能力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12):2333-2335.

[6]赵鹏.男子国家皮划艇队高原训练计划实施及生理机能变化特点[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7]田振军,张艳秋.模拟高原训练法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2):70-74.

[8]钱风雷,王晨.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4,25(6):69-71.

[9]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10]胡扬,黄亚茹.耐力训练的新方法—高住低训法[J].体育科学,2001,21(2):66-70.

G822.3

A

2095-2813(2017)06(c)-007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74

猜你喜欢
低氧中长跑红细胞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低氧训练对运动员心肺能力的影响研究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高校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参与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中长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