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农村家庭结构—《中国农村家庭发展调查报告》发布

2017-07-18 11:21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
中国民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总收入老龄化农民工

大数据解读农村家庭结构—《中国农村家庭发展调查报告》发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6月10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中国农村家庭发展调查报告》,该报告涵盖了全国29个省(市、区),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特征突出分析热点问题,科学抽样、动态追踪数据,形成中国农村调查的动态数据系统。调查地客观把握了中国农村家庭的各项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并通过基础数据的整合比较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报告》序言中说,“无论是对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者还是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工作者而言,这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现将《报告》的焦点问题盘点如下:

1 农村性别失衡

报告显示,农村性别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0-4岁少儿男女性别比例已达122∶100,而第二、第三胎失衡现象更为严重,男女性比例分别达到了126.4∶100和146.3∶100,尤其是当第一胎是女性时,第二胎的男女性比例达到194.3∶100。

2 农村老龄化趋势加剧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而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

图1:城乡人口的老龄化比率

图2:不同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例

表1:不同年龄段人口受教育情况(单位%)

图3:农民工劳动时间代际差

图4:农民工参与农业生产情况

图5:农村家庭不同融资偏好

3 农村大龄未婚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总体上来看,农村“剩男”是“剩女”的4倍以上,在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中“剩男”多于“剩女”,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剩男”少于“剩女”。此外,30-39周岁城镇未婚人群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城镇未婚人群比例,城镇“剩男”比例低于农村,城镇“剩女”比例高于农村。

4 九年制义务教育效果显著

国家于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多“90后”能够享受义务教育,其效果明显,但仍有9.5%的“90后”未达初中毕业。此外,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虽较低,但近年改善趋势明显。且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市民化行为也有较大变化。

5 农村收入不均日渐严重

农村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总收入占所有家庭总收入的53%,收入最低20%家庭的总收入仅占所有家庭总收入的2%,以基尼系数衡量,2011—2015年家庭总收入的不均程度逐年上升。

6 农民工供给时间下降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供给时间明显下降,加剧人口红利下降速度。

7 农民工家庭“离农”趋势十分明显,农地流转与规模化速度加快

农民工家庭“离农”趋势十分明显,农地长期流转比例提高趋势明显,跨期限流转现象增加。

8 农村家庭正规渠道信贷需求难满足,民间借贷成主要渠道

农村家庭正规渠道信贷需求难满足,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的可得性只有29.4%,65.8%的农户融资偏好民间借贷。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总收入老龄化农民工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