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

2017-07-18 11:24冯德新
陕西中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

冯德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沈阳 110100)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

冯德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沈阳 110100)

目的:分析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7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CAF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AF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外周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T细胞、Ts细胞、NK细胞和对照组患者的B细胞、Th细胞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的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外周血象,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类型,据相关统计[1]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中医以其特有的“固本扶正”优势被逐渐推广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得到不断发展。我院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127例乳腺癌患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将本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4),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治疗组患者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6.93±6.18)岁。病理学类型:46例为浸润性导管癌,9例为浸润性小叶癌,8例为浸润性黏液癌。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29例,Ⅳ期8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35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7.11±7.05)岁。病理学类型:4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2例为浸润性小叶癌,7例为浸润性黏液癌。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21例,Ⅳ期17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40例,无淋巴结转移24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第一天静脉滴注500 mg/m2环磷酰胺、50 mg/m2阿霉素、750 mg/m2氟尿嘧啶,以上三种药物需在1 d内注射滴注完成。之后间隔20 d,治疗以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CAF化疗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患者每日静脉滴注250 ml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 d,以21 d为1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期。

3 观测指标 外周血象和外周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美国雅培BN-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B细胞的水平。

4 疗效标准 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完全缓解:患者肿瘤、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患者直径最大的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稳定:肿瘤体积缩小,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进展:肿瘤体积无变化或增大,病情加重。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计数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B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h细胞、B细胞无明显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T细胞、Ts细胞、NK细胞和对照组患者的B细胞、Th细胞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的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自身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自身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1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65.08%(41/63);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2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50.00%(32/64)。两组患者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乳腺腺体致密、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婚育、未哺乳、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过量饮酒等因素均可作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5]。在中医中,乳腺癌被归属于“乳岩”、“乳石痈”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失调加之毒邪入侵,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和。而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联,发而为病。

化疗和手术是临床治疗癌症最主要的措施,通常,对不能或已经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化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除此以外,还有研究显示化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为患者治疗带来极大的痛苦[6]。而中医则具有扶正培本、减轻化疗毒副、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自身抗癌能力等作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药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党参和黄芪。在中医学中,党参有补血益气,健脾益肺之效。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利尿、抗应激等作用。在本文实验中,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大于对照组,提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改善患者由于化疗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在现代药理学中,党参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使患者淋巴细胞的转化。其次,党参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抗炎、抗菌、镇痛、抗肿瘤之效。黄芪的抗癌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增加巨噬细胞表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抗癌活性,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缓解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等方面。两种中药均能显著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毒副。与本文实验结果中治疗组患者的总T细胞、Ts细胞、NK细胞和Th细胞大于对照组一致。中西医治疗结合,西医清除肿瘤细胞,但可导致患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和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培本固元,既有显著的抗癌效果,又能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和自身抗癌能力,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故而本次试验中治疗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

[1] 李 雅,张美丽,聂 磊,等.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26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45(11):1538-1540.

[2] 黄 维,董嘉尧,周成宇,等.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及并发症预防对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94-1596,1600.

[3] 王 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1(4):466-467.

[4] 袁 媛,褚 亮,王 瑞,等.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癌性发热40例[J]. 陕西中医,2014,35(9):1151-1152.

[5] 魏 娜,戴 民,杜葵英,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Ki67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5,39(3):258-260.

[6] 贾春芳,段 敏,段 昕,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66-1869.

(收稿:2016-11-05)

乳腺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反应

R737.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7.004

猜你喜欢
参芪扶正注射液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碘帕醇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画说中医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参芪血痹方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