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7-07-27 00:51徐克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所学句型单词

徐克霞

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陶行知先生一生撰写了五百多万字的教育学著作,贯穿其教育生涯和理论中的理念就是爱学生、爱教职、爱国家的三爱师爱观。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最为精华的就是其生活教育理论,也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又有哪些指导意义呢?本文将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指出,只有当教学活动贴近现实生活,方可以最大程度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最大可能得将学生解放出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思想和行动能够真正的可以紧密的同学习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融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学习知识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充分的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吸收。譬如,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Whats that?以及名词bird,flower时,会带领学生们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和田野中走一走,看一看鲜花和小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和大自然,再结合现实中的物体,教授他们bird和flower。也有教师带上一朵塑料花或者是盆栽鲜花,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比较现实中的花朵同人工的区别,接着使用Whats that?这一举行来提问上面所学到的单词,不断地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使用这一句型。

2.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运用知识

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学习、理解和吸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可以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譬如,当学生掌握了bird,flower两个单词以及Whats that?句型之后,在课间休息以及午休的时候,教师会和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或者是散步,这是可以随手指向路边的花朵或者书上的小鸟问学生:“Whats that?”学生这时候就会积极的互动,开动脑筋,兴奋的回答我:“Its a bird/flower.”这个时候,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时最得心应手,也是最自然的,并不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是填鸭式的教育。

二、设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

“教学做合一”是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里的教学论思想,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和理论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内容。行知先生提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必须是教学做合一”。他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一理论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强调实践。所以,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应在做字上下大功夫大力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1.帮助学生体验“做”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学生学习英语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之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活动,找出某一个对象所拥有的特点或者是它同别的对象之间的联系过程。帮助学生体验这种“做”的过程,学生方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创新和尝试的感性经验,从而理解和掌握英语学习的精髓与方法,最终建立起自我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譬如,我们在教授学生jump、sing这样类似的单词时,老师不仅仅教授其单词含义,还应该伴有动作,让学生充分理解单词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模仿或者自编动作,一边不断地重复单词,这样学生自然会快速的掌握所学习的单词,并且能够时刻牢记单词的含义,下次在做类似动作时自然会想到所学的单词。

初中英语教材是按照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或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以对话的形式体现语言功能,并且设置了激发情景,为教学提供了情景,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交际活动时,可把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活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问答。这就是“做”的妙处,一定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机械的操练,和脱离现实意义和学生兴趣的认知。

2.帮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处理问题

孩子有爱玩的天性,好奇心推动他们任何事情都想去尝试、去自己体验,可是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其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所以无法离开实物的支撑,动手去“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大量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获得丰富的表象,进而构成他们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做”实际上是年纪小的孩子学习知识、处理问题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譬如,在教授Whats that?这一句型时,笔者先重新带领学生学习了一遍Whats this?这一句型。我让学生先指着自己面前的课本,一边重复着这个句型,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和我一起指着讲台上我的教材,一边和学生说着,Whats that?最后笔者让学生重复做几遍我刚才教他所做的动作,并且口中配合上Whats this?以及Whats that?的句型,让他们体会这两句话之间所存在的区别。这样让学生重复的做动作念句型,可以很好地体会和发现这两句话的不同。

三、设置“小先生制”的教学情景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先生,还要做学生;而作为学生,不仅要做学生,还要做先生。这也就是行知先生后来所说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小先生制”。

譬如,在进行短文或者对话学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朗读,如果这时候紧紧跟着老师进行朗读,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积极性,因为重复的活动会导致人的疲劳。可是,假如将学生请上讲台,做小老师,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調动起来,不仅可以读得好,还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依照行知先生“小孩可以教小孩”的教育理念以及“小先生制”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在班级上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很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

可以设计一个先进生帮助后进生的计划,并且设计好结对子的名单,还要求这些结对的学生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对子进步最快。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后进生能够获得先进生的帮助,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先进生在帮助后进生时,实际上是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自身得到提高,起到了互帮互学的作用,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所教班级过多,无法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的困难。

猜你喜欢
所学句型单词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单词连一连
非所学
典型句型大聚会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