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英语教师的素养

2017-07-27 11:41周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英语教师英语课堂

周旋

【摘 要】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进行得如火如荼,人类也正在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进步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网络渠道,传统英语课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变革对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来,完善英语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变成现实。本文试图从英语课程特性和英语学习特性两方面来阐述移动互联时代英语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移动互联科技;英语教师;英语课堂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正式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并正在向着人工智能时代迈进。发达的移动互联科技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工具。依靠移动手机终端上五花八门的英语学习APP,学生们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语法知识的讲解,甚至是习题的答案、解析。在电脑终端上,有各种网校课程,丰富有趣,甚至还可个性化定制一对一练习口语。这些新兴的英语学习工具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不依靠学校的老师,几乎随时随地可学习。它们还具有可反复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让各种资源里的“老师”为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知识。移动互联时代延伸出来的这些英语学习工具俨然已成为了学生们的新宠。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就是权威,老师就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今学生通过非课堂渠道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新知识,依靠“网络老师”学习新知识。英语老师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英语老师的主战场—英语课堂也遭受到了冲击。在移动互联时代,相比其他的“网络老师”,英语教师要具备哪些素养才足以应对挑战呢?

一、要寻找问题的答案,需要重新正视英语课程和英语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构建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也要求英语教师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维度去实施教学,从而共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的的训练,英语听、说、讀、写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交际策略,培养情感态度,树立文化意识。移动互联科技所带来的各种网络学习资源确实能满足英语学习工具性方面的内容,而这充满人文性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一般网络学习资源都无法提供的。而英语教师构建起来的英语课堂则可以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引领浸润学生。

(一)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真实而丰富的英语语境,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这里需要强调语言技能和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如果一个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将正在学习的语言主动运用到合适的现实语境之中,这样的行为完全可以认为是技能的获取。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复述正在学习的语言而并不能将它积极运用到现实语境中,这样的行为只能认为是语言习惯的养成。如果英语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了不断重复语言知识的过程,那么他的工作几乎就可以被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上的“网络老师”所替代了。创造性构造理论认为“由于天生的语言处理策略的作用,再加上语言接触,学习者就会构造一系列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贾冠杰,2003)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母语汉语的语言处理策略,更要重视英语语言的的渗透浸润,在丰富而真实的语境中练习、运用所学的语言。而这正是是单向的网络资源所不能提供,而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大可作为的教学环节。

(二)英语教师也应该在英语课堂上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阅读课是训练阅读技巧吗?阅读课是让学生英译汉吗?阅读课是讲解中考考点吗?然而这些仅仅是阅读课目标的冰山一角。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泛读还是精读我们不都是为了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吗?如果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精读,学习写作。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英语教师真应该像语文老师学习,向他们学习在阅读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解构文章,提取信息,挖掘写作技巧。

(三)英语教师还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挖掘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一充满创造性的劳动是“网络老师”所无法完成的。英语学习对于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就意味着背单词,学语法。知识点纷繁复杂,往往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倘若学生没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再加工,那么新知识很难内化成语言技能。而英语课堂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知识再加工的工厂,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歌曲,顺口溜,特殊记忆法等等方式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学生们变身为一线工人,而英语老师则可担任技术总监。这个工厂实行自产自销的模式,学生们通过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生产产品,而产品又可以为全体学生享用。

二、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这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绩。特别是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是最直接和主要的因素义务教育阶段的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烈,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证明“学生学习外语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外语教育工作者善于诱导,教法得当,坚持长期的思想工作,就是顽石也会被老师们炽热的心所融化,何况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而英语学习者这样的转变只能依靠师生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实现,网络资源所提供的人机交流远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生还会因学习能力,先天智力,学习方式,意志性格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英语学习特征和学习效果。所以“外语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差异,因材施教。”只有根据学生个性来展开教学的英语教师才能创造一个几乎全部人人都能学好英语的学习环境。

三、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带来的教育技术也为英语教师所用

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应该掌握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少英语教师的重复性劳动等等。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教育技术的使用,都必须按照课堂教学需求来决定,教学技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使用媒体还要看课型,并非每堂课都要用。”

在移动互联时代,单纯获取知识确实易如反掌。当下,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借移动互联科技这股春风,静心思考,专研教材,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去享受知识探索、文明创造的乐趣。以往人们一直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当今知识的获取实在太容易,导致学高不一定为师,然而身正肯定为范。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英语学科素养,更应该超越学科,不断完善人文甚至是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从培养完整的人的立场去思考英语课堂以及一切育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教师素养“变”与“不变”》,《人民教育》,2016(23):12

猜你喜欢
英语教师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上讨论与争辩之探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反思与审视:高中英语课堂的“热闹”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