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浅探

2017-07-27 11:04谢光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谢光云

【摘 要】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意义;对策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當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语文学科又是承担德育教育责任的重要课程。众所周知,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作为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要强化其人文性。而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正是顺应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本文结合笔者切身的工作体会,阐述在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对策。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所谓德育,即以德育人。对于当今时代的学生而言,思想道德素质高于一切。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国度,虽然这样的话语确实有失偏颇,但却从客观上反应了我国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缺失。国人整体道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拿当前国内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扶不扶”而言,体现的就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有些老人摔倒了,别人扶起来,反倒去讹别人一笔钱,这就是一个道德缺失的问题。正是因为道德的缺失,让这个社会缺失了信任和关爱。因此,对当代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改变国人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从根本上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和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唯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方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方能让初中语文的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而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结合教学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首先,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如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蕴含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其次,感恩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用来描述亲情的文章,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等等,这些文章除了优美的语言,恰当的描写外,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爱,老师可借此机会让学生认真的去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第三,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是进行思想教育最主要的一部分,是一切思想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透露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复兴中华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正确思想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在初级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对话的平台,要想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德育教育,就必须好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将渗透教育贯穿课堂始终,老师通过可行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文章,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并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知,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利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语文的学习更多的讲究的是课外的积累,广泛的知识来源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对于课外阅读的选择也是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积极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并可以适当的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读物进行阅读,在课外学习中受到思想熏陶。

第三,结合写作,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考察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而写作占比是很大的一部分,写作是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部分,集中体现着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状态,并能够表达学生一定的情感。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的训练、点评,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暗示,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化无形为有形,并能够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学的内容,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重视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