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景创设的策略探究

2017-07-27 21:55白立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纸包小军小红

白立洪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我们教师只有有意识的去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才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应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有些做法:

一、创设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的特点,创设新颖性的、能抓住学生心理的、诱发学生主动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就会有所创造。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出示两个盒子,分别让两个学生上来摸袋子里的球,摸三次,谁摸到的红球多,谁就赢。这时我说:“穆佳慧同学”一定能赢,同学们顿时惊讶,继而纷纷议论着:“怎么会呢?”在紧张的比赛过后,果然“穆佳慧同学”赢了,学生觉得老师的真的了不起。我趁热打铁,说:“有同学愿意再来试一次吗?老师还能猜到。”又一次被猜到,这时有学生喊了出来,老师肯定作弊不公平,也有学生说:“一个盒子里全是红的,另外一个盒子没有红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倒出来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就知道了。这一“悬念”终于给破解了,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概念学生一下就清晰明了了,并在脑海中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思想,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爷爷给小红和小军每人一个小纸包钱去买冰砖,小红打开一看,有一张1元纸币,小红很高兴,但当他看到小军的纸包很厚时,小红撅起了嘴,可小军却高兴得跳了起来。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小红知道自已的钱少就不高兴;小军知道自己的钱多所以很高兴;也有的同学说了纸包厚不一定钱多,应该数一数才对啊。这时,我出示小军纸包里的钱,让同学看有几张纸币呢?每张是多少呢?小红和小军到底谁多呢?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自悟得出了爷爷很公平,他们两个虽然得到的张数不一样,但得到钱的多少是一样的,1元=10角。

教师积极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非常的兴奋,积极,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

三、使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直观地再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平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想一想怎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根据已学过图形的计算公式,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吗?学生操作完成后,我利用多媒体把原平行四边沿着高剪开,分成了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平移到原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把原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利用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多媒体的方便快捷,让学生在玩中学会了新知。

四、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让学生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很快学生学生求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六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度。这时聪明的柳钧译突然站起来,老师,我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了,只要用变数减2的差乘180度就可以了。多么精彩的回答。

随着练习的层层深入、开放,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

猜你喜欢
纸包小军小红
打纸包
蓝纸包的星星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年龄的猜想
小红低唱我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