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及思考

2017-07-27 13:00冯华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学自学课堂

冯华勋

翻转课堂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和分配,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學结构。小学数学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调高个人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能提高学生的素养,我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

1.学生的改变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像以前一样,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能够自主问题的思考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变的更加有意义和富有个性化。

2.教师的改变

2011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先教后学的模式中,往往教师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设定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更多的是如何去“教”怎么才能“教”的好。在翻转课堂中务必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

3.学习方式的变化

以往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学习然后进行练习巩固。更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传授,学生缺乏主动性。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在课下的自学时间,课堂上的时间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问题。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交互性。

二、我校翻转课堂实践的模式

我校利用“未名课堂”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任务的发布和管理,利用其中的功能对前测和作业题进行批改和统计。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APP及时查看反馈的结果,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巩固”的校本教材,课前自学配合教学视频和学习单在课下自学,学生将不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以被在课堂上讨论和交流。课中导学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发言的形式将学习当中的问题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课后巩固一般也放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程度,巩固或深化教学的问题,以图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设计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单

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单是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而设计的。开始我们是采用播放视频-学生学习-学生反馈这样的模式进行课下的学习。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感觉还是在学-练的模式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英语科问题驱动模式的启发,我们设计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单:

学习单中设计的问题无须过难,将难度设计在学生稍稍努力就能达到为佳。

2.做好前测,教师教学有的放矢

翻转课堂最有优势的地方之一为可以通过教学前测,让教师了解学生最难以掌握的点在那里。在平台中,教师设计了课前自学这一环节,学生根据自学单自学后,在平台中回答课前自学中的问题。平台会自行批改,教师根据前测的结果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例如六(二)班圆锥的体积练习题前测结果:

通过前测,教师可以发现在六道练习题中第五道和第六道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在课上及时的调整教学过程。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在课中自学环节中,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往往采取随机挑选“小老师”上台讲授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台下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或者补充。在教学实践中,这个是最受学生喜欢的环节。同过讨论,争论,争辩可以将问题讲的清楚,分析的清楚。不仅仅解决了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家校合作

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应该让家长知道翻转课堂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良好的家庭环节,并且参与到学生课下的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1.翻转课堂中学生自学时间长且活动充分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学生自学活动非常充分,在我们的课中导学,课后巩固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在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有问题可以当堂提出来,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或求助教师。使班级当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能基本掌握相应的知识。

2.翻转课堂促进小组合作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对知识有一部分的了解,在课堂上就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和碰撞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有选择性

数学课可以分很多类型,比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方法,需要操作实验体会的类型就不是很适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行为特征以及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学自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