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情趣

2017-07-27 13:12陈启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堂

陈启立

【摘 要】如何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现在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设计要精当,实施要巧妙,作了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充分说明了在教学中只有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对话、多向交流,学生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对于教学对话而言,提问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引必须具备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用创新的视角认知和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提问无论是对教师组织教学还是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盼望教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艺术性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提问设计涉及备课的很多方面,考虑时应注意:

1.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3.提问要有适度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肤浅,学生只做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根本不用动脑筋,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会问“好不好?”“对不对?”“高不高兴?”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答案。其实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但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如果课堂上一个难题下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就不明显了。

4.提问要有开放性。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教师应在给学生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让学生探究,从而加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进裁剪技术后,每件上衣节省0.13米,原来做100件上衣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方法。

二、问题的解决要创新

1.营造愉悦氛围、刺激学生想说的兴奋点。“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的感情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你,就会喜欢你教的学科,乐意学习你所教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在互相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动力,小学生喜欢表扬,我就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言尽可能“多表扬,多鼓励”,忠恳地评价;“讲得好,说的不错,讲得真好,太聪明了”。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我会激动地说:“太好了,老师为你喝彩!通过这样一种情感交流,学生得到了鼓励,愉悦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处于兴奋状态,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看法、做法说出来。

2.正确对待意外。小学生天性活泼机灵,有的时候他们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希奇古怪,出人意料。教师对答案正确与否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千万不能妄自下定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极具科学性的,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把模棱两可的结论传授给学生。

三、知识反馈环节中的提问要注意知识的疑点

在强化新旧知识的练习反馈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思维错位,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時机,摸准疑点,巧设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有利于及时点拔和调控。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我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总之,教师要善于提问,精于设问,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创设条件。同时教师还要抓好整个教学活动的调控,不断的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教会学生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实现学科目标和整体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MarylouDantonio,PaulC.Beisenherz,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一一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提问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