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017-07-27 21:59陈小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主观能动性

陈小锋

【摘 要】近些年,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对我国的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高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这也是引起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根本原因。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主观能动性;具体路径

前言

高中数学的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对于很多的高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以老师的讲解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而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激发高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就变得非常有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是针对于学生提出的教学思路,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思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漏洞,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课堂之中,老师的作用由原来的一味灌输转变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中变得不重要,而是教学的角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二)互动性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两面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字面的异地理解在于学生这一个层面,但是却和老师在课堂上的知道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应该由单向教学向双向教学进行过渡,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点是注重老师的引导,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三)和谐师生关系原则

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加发散自己的思维,这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可以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路径

(一)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很大来自高考的心理压力,加之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课程产生了严重的畏难心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有些学生由开始对数学的畏难心理转变成厌烦心理,虽然受环境的影响还在刻苦学习,但是出于被动的原因产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老师应该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些开导,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畏难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一味向学以灌输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与新课标教育体制所提倡的教学思想严重不符。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到“集合与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集合的概念交代给学生,将举例子的部分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集合的概念自己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校的舞蹈队员可以是一个集合,班级的女生可以是一个集合等。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子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老师给予纠正。

(三)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

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术语都比较晦涩难懂,老师对于知识的直接讲解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老师应该对于数学的知识进行生动的处理,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例如,老师在讲解到“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抛物线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可以联系实际的生活剧一些例子,比如向平静的河面扔一个石子,石子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等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复杂难懂的高中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的生活实例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高中学校中得到普及。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设备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例如,老师在讲解到“空间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单纯的口述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几何体,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集合体直观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上放映的内容在小组间讨论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自主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不正确,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的难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研究能为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鸣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35

[2]王爱红.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123+125

[3]许海诗.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162+165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主观能动性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议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