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2017-07-27 22:05李学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专心致志。它是学习的强化剂,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

例如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通过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

三、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上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1.提问首先应目的明确.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例如: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授课片断:老师: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老师:为什么?学生:由测量知道的。

老师:那么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與第三边的长度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老师:为什么?学生:由测量出的线段相减可知。

老师:很好!我们可以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作为定理来应用。

老师:判断下面几组数据能否构建成三角形?并说明依据是什么?⑴3,4,5;⑵8,6,14;⑶17,16,15;⑷5,5,11学生:判断⑴、⑶能。

老师:依据呢?学生: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悟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

①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

②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相等又将如何呢?

③除了边可以改变,还有什么替代(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

④这些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

这位教师有效的提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回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3.提问要适度、适时、适量。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四、重视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究与体验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感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取值范围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①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②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④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函数的实例,辨别真假例子,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至此学生能体会到函数“变”的属性,但变化规律如何?教师要继续引导探究实际事例。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就务必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旭亮.我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认知,中小学数学,2005.7

【作者简介】

李学友,大专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