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017-07-27 17:20姜彩霞李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数算式例题

姜彩霞++李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更加需要够举一反三的人才。数学相较于其他课程,需要更多的数理思维,也非常适合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让他们养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帮助。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环环相扣,一个环节掌握不好就无法接受新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在一年级教学数的认识时,我紧扣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认识数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规律数数的訓练,首先让他们数单数,再让他们数双数,最后让他们数间隔是3、4、5、6、7等数,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数的规律,又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及速度,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乘、除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拿间隔是3的数3、6、9、12、15等来说,当学生学到3的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练过的间隔是3的数,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根据这一数数的规律就会很快记住3的乘法口诀,这样既加快了同学们的记忆速度,又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会让同学们体味到数学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可大大消除怕学数学的心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爱思、乐思、学有所获,时刻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行规律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注重采用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比较就是通过观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异同点,从而发现知识的增长点。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发现本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因势利导,让他们针对知识的增长点进行讨论。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我们首先让同学们想一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再让学生找出例题与准备题之间的联系。(准备题:12×4=?例题:12×24=?)同学们经过观察得出准备题与例题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准备题的乘数比例题少了一位数,老师首先让学生把相同的部分计算完,再组织学生讨论例题中的乘数中的“2”怎样进行计算,首先确定“2”在什么位上,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十位上,接着讨论“2”和被乘数个位上的“2”的乘积应写在哪一位上,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应该把乘积写在十位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经过自己比较、讨论得出结论,可加深记忆,提高掌握知识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多思的好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在数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思的好习惯。在教学补充条件的应用题时,要尽量让学生多思考,有几个可补充的条件,就补充几种条件,直到再也没有可补充的条件为止。这样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教学加法时,我们从不把知识局限于加法的范围之内,每教一道加法算式都要和两道减法算式联系起来,也就是让学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立刻能想出两道减法算式。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达到多思的目的。同样在学习乘法、除法、减法时也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增强了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同学认识到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只有抓住了知识间的衔接点,才能把知识学活,在知识的运用上才能灵活多变,应用自如,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求异思维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观真理,力争有所创见。要想让学生随时都有求异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发展求异思维的环境。例如:我们在教学学生认识除法算式的意义时,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请同学们说出24÷4=?的算式的意义,有的同学说:“24÷4表示24里面有几个4”,有的同学说“24÷4表示24是4的多少倍”。在得出这两种意义后,我们又组织同学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意义,最后终于得出了第三种意义,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就会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加深知识的牢固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充实。因此求异思维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教师教多少学生会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应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多从反面想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时,可以在同学们正着数数的同时,进行倒着数数。刚开始有的同学很不习惯,跟不上数数的步伐,常常接不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适应了这种训练,这意味着同学们逆向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采用从问题入手,往前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一个一个对号入座,例如,在教学例题: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要想知道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的长度和现在每天修多少米?回到题中一看现在每天修15米是已知条件,这条路的长度是未知的,因此确定这条路的长度是间接条件,也就是我们要求的中间问题,再根据与中间问题有关的已知条件求出这个中间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的学生如果从一年级就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大力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六、注意安排灵活多样的练习题

练习是一节课的收尾阶段:“编筐窝篓,全在收口。”一节课的练习关系到这节课效果的好坏,练习题如果能做到灵活多样,就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做题时生搬硬套、机械算题,而是能把知识学活,用变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题思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讲课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创新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猜你喜欢
数数算式例题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爱数数的兔十一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