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2017-07-27 11:26于万兵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摘 要】要切实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必须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实施教学的主环节,因此,必须从整体上重视对学校教育的管理,研究管理方法,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新策略。做好统筹安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责任意识;强化课堂管理;改善教研方式;发挥群体优势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初中阶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部的整体情况

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学部领导及职能部门的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经常深入教师、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科学的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工作、事业上的失误。

二、增强质量和责任意识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各项工作均围绕为教学服务展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具体承担者和实践者。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管理的关键。主要抓好以下三项: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加强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功。

(三)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提高保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要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对“增强质量和责任意识”有高度一致性。抓质量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高质量是靠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对于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教学管理帮扶要突出及时、到位。因此,平时要眼睛盯住薄弱班级和学科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把工作抓细、抓实。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和发展线。

三、强化课堂管理,落实有效教学,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教学管理者通过教师教学实践、课堂观察,记录等,可以成为追寻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发掘好的教学理念或方法,要组织推广;发现不足,要及时改进,这样,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诸如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辩论会、答辩会等等。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应注意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围绕“多活动、多变化”的思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注意把握好“四个要”。即:①要保证活动时间。②要鼓励人人参与。③要选用多种活动形式。④要讲究反馈矫正及时性和实效性。

四、改善教研方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一改传统教研方式,对授课者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方法、效果等角度进行审视、反思,能够更加清醒客观地看出一节课的得失,对整个课堂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层层深入,从而通过教学研究或研讨,更好地改进教学。

五、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1.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比如有个别同学几乎每堂课都要趴在桌子上睡上一觉;有的在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有的同桌两人叽叽喳喳,小声说话,嬉戏打闹玩耍等等,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不能对不听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严肃纪律。

2.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好读书、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上,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当然,这需要教师大量耐心细致的管理工作,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习惯,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稳步巩固,最终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六、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要倡导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每周备课组内的集体备课时间都要充分得到保证。在每次集体备课以前,安排专人进行准备,主要从每章节的教材体系、进度、重难点、典型题目、作业等方面进行。这些做法,要能保证教师之间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作业。备课组内的进度相差不允许超过2课时,以便统一检测。总复习期间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課,对于每章节试题,在集体备课以前每位教师做出答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筛选统一,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难点问题分析上的五花八门,甚至出现错误。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对教学的全盘规划,以上列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做出灵活的管理举措。这样才能让教学管理上新的台阶,赢得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白利泉.浅谈教学管理[J].黑河教育,1997年01期

【作者简介】

于万兵,本科学历,中教一级,县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