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

2017-07-27 13:39潘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

潘璐

【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师的素质逐渐受到重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人才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之一。学校教育水平、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都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之所需,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职护理教师的师德水平、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对学生影响很大,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效,决定着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中职护理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以更好的授业解惑。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师;职业素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护理人员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高等专科护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现状仍是以中职教育为主体,所以提高中职护理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中职护理院校的教师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护理学高等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一是来自于临床,有较深资历的护理人员。两者相比较,前者理论水平较高较新,但缺乏临床经验;后者临床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很好的将病例与知识点结合,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护理技能操作方面也更占优势,但是知识结构系统性欠缺。针对这些特点,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几点体会。

一、加强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对相关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综合,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就教师方面来说,现在临床上提倡整合医学,即要求医护人员不止局限于本专科,而是要加强各个病种及专科间的联系与合作,来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同理,在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也可以多互相学习,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就学生方面来说,现在进入中职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而“被迫”进入中职护理学校的。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得他们在接受中职医学教育时面临很多困难,难以顺利掌握医学知识。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在上课时就更应注意知识讲解的通俗性、生动性,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及掌握。例如,笔者在教学外科护理的《水、电解质失衡》这一章时,发现部分学生连“渗透压”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清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此时如果仅用生物化学中的概念重复一遍,此问题仍难以解决,于是诱导学生们把“渗透压”这一概念想象成液体吸收水分的一种能力,渗透压越高,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细胞膜另一面的水分就会渗过来;反之,渗透压越低,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弱,水分子就会透过细胞膜渗出去。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明白细胞水肿和脱水的概念。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術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该对护理伦理的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活动。对护理专业的教师加强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护理伦理的有关思想。对包括德育教师在内的人文学科的教师加强护理学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交流,使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增强其在分析护理伦理问题时的专业性。护理伦理教学师资水平的提升必将对学生的护理伦理学习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教学中注重情景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伤护伤观念

中职学生多为90、0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中父母倍加呵护,很多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更别说转换角色去照顾病人了。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师应适当创设情境,多让他们换位思考,甚至可以模拟病人就诊来得到深切体会。例如,在《围手术期护理》这一部分的学习当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一台外科手术在准备中,学生甲穿上病员服,躺在手术床上。在无影灯的照射下,学生乙扮演手术护士,为该“患者”进行消毒、铺巾,尽可能逼真地模拟手术室场景,让学生去体会作为病人,此时感觉是多么的紧张和无助,从而发自内心的去关爱病人。

中职学生平时成绩多不太理想,且遭受中、高考失利的打击,再加上部分孩子并无主见,只是在家长安排下进入护理学校学习,很难有学习热情。此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高压政策“逼”学生学习,很可能适得其反,难以取到好效果。但是学生普遍有一个心理:就是对实践课感兴趣。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情景模拟。仍以《围手术期护理》举例,手术室中洗手、穿手术衣等情景,一定要尽可能仿真,即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角色: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甚至麻醉师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让他们体会到工作场景中团队合作的意义及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沟通,关注学生内心

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早恋甚至同性恋等之所以产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和教师的不理解,所以学生开始不断去结交能“理解”自己的人,进而受到诱惑偏离正轨。此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学会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发展,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迷茫时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适时适当地引导。笔者初当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同学、老师包括父母都处不好关系。她唯一在乎的就是自己非常要好的一个校外女生,甚至把她当作自己的“女朋友”对待。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非常震惊,但还是经常与她谈心交流,后来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她中止了学业,但是走之前这位学生非常诚恳的跟我道别,感谢我没有歧视她,反而包容她,告诉我她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今后会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走下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柔软、上进的一面,知道她并没有放任自己误入歧途,心里非常安慰。

总之,中职护理教师的师德水平、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对学生影响很大,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效,决定着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我国护理专业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代明.整合医学纵论.医学争鸣,2014(5):3841-3849

[2]梁涛,郭爱敏.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应用指南及典型病例荟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1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中职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