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雾都孤儿》中职业教育的探析

2017-07-27 22:49韦一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奥利弗学徒

一、《雾都孤儿》与英国学徒制的发展

(一)奥利弗的济贫院生活与济贫性质的教育

小说主人公奥利弗出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的一所济贫院里,当时英国的济贫院是由所在的教区委员会直接管理的。济贫院里都是一些穷苦的成年人。

这时期英国出现了一系列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比如产业学校和劳作学校,这些与学徒制和济贫制度相互关联,也依托于济贫院。济贫院的儿童可以进入劳作学校进行简单的劳作和技术的学习。产业学校是结合教区学徒制开设的,学生不是济贫院的儿童,是主要教授纺织、缝纫等手工业课程。劳作学校主要接收那些父母就在济贫院中的儿童,就像奥利弗一样,在里面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学习手工加工业,诸如拆麻绳之类的体力劳动。二者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差别,都是一种慈善性质的学校。只是产业学校更针对于济贫院里的儿童。

可以说,18-19世纪,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在英国兴起。虽然在济贫院内大多儿童都悲惨地活着,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接受简单的职业技术教育,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学徒制之后英国对于儿童进行职业技术训练的一个里程碑似的进步,对于英国经济社会的安定,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二)奥利弗的学徒生涯与英国早期学徒制初探

小说中奥利弗第一次差点成为扫烟囱的甘菲尔先生的学徒,这是他第一次与学徒制产生联系。第二次的学徒生涯的开始似乎是幸福的,因为他遇到了好心的慈善的殡仪馆老板苏伯雷尔先生,经过了一个月的试用期后成为了学徒,还和苏伯雷尔先生一起去进行殡葬工作。但是奥利弗却被产业学校的学生诺亚嘲笑,诽谤奥利弗打架闹事,奥利弗不得不逃跑,结束了他的学徒生涯。

从12世纪行会制度的确立,早期的学徒制一直沿用到了16世纪中叶。15世纪开始,英国完成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工厂大量出现,对传统的手工工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加之学徒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对人性的泯灭,许多徒弟开始不遵守约定为师傅劳作,学徒制名存实亡。行会紧急办颁布了许多条令,却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无法阻止这一态势。于是1567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工匠、徒弟法》,学徒制开始有了律法保障。该法案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点:第一,学徒学习的年限为七年,必须保证学徒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第二,师傅必须是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农村的手工业者不可以培养学徒;第三,学徒的监护人必须有一定的财产作为保证才可以让其监护的未成年人当学徒;第四,学徒中每三人只能有一个工匠。这个法案使得学徒制被确立了下来,成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形式,英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二、《雾都孤儿》对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反思

(一)防止犯罪、注重德育

小说中有许多未成年人,比如产业学校的诺亚,小偷费金。中职学校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来自贫困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的学生等,他们往往厌倦教学;还有的学生长期受到溺爱,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缺乏奉献精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校规校纪。再加上德育课程没有特色,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德育课程比较枯燥,有抵触情绪,很多教师照本宣科,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社会实践脱节,阻碍了德育课程在中职学校的开展,这一系列问题都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职学生中大部分人都积极,团结,文明,但部分中职学生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较差,具体表现为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早恋、打架斗殴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他们对父母亲人和班集体和校集体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可以随意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常有违规行为。现在许多中职学生受到了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被困难征服,不谋求解决,只后退并且放弃。由于一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学习而是直接工作,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职业岗位上不能胜任,缺乏职业道德素养,被用工方辭退。这一切都是中职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培养工匠精神

小说中的奥利弗当过学徒,这是古代学徒制里的基本形式。但是在这种家庭式的作坊中,学徒们很难获得师傅的真传,学到真正的技术,更不要说能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了。师傅不会教授徒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徒弟也只是为了糊口也不会注重质量。不管是手工业的子承父业还是师徒相授,工匠技艺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口传艺授的方式完成,古代社会里,想学到一门技艺,不是像现在这样进学校进行统一的培训,而是找到有名望的手工艺人,拜于其门下,以良好的表现及优秀的品质,企望能够得到师傅全部手工艺的真传,尽管这种手工艺相传的方式,有很多弊端,往往也面临着手工艺失传的风险,但是,在传统的手工社会里,它依然是过去工匠学习技艺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徒能否真正学到技术,需要依赖于自身的特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就是古代这种技艺的传授方式下形成的。另一方面,学徒对师傅的态度也是能否学到技艺的关键,学徒要想学到真正的技艺,就必须恭敬敬师傅,尊重同门,因为师傅的技艺也是要传到能够看中的弟子,“关门弟子”的说法,也就是师傅需要将自身所有的顶尖技艺,传承给自己能够看得上的弟子。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在其传授工匠技艺以及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包括职业学校的老师们,都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不仅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更能够具有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8

[2]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第四卷[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1-20

[3]蒋竞芳,吴雪萍.英国学徒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89-93

[4]关晶.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新进展[J].职教论坛,2009.25:57-60

[5]吴静,杜侦.英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变迁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06:92-96

[6]梁婧文.《雾都孤儿》的社会意义[J].青春岁月,2016.01:22-23

[7]张素娜.从《雾都孤儿》解读狄更斯小说的现实色彩[J].语文建设,2016.03:95-96

[8]刘建芳.《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7-18

【作者简介】

韦一,1993年8月,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奥利弗学徒
大象奥利弗
“雾都孤儿”奇遇记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奥利弗的伙伴们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