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7-27 03:06刘文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刘文海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研之端。”小学科学教学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小学科学课其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的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成了深入开展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鼓励学生不怕提问、敢于提问

近几十年来学习科学研究揭示了儿童发展和学习过程表明,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依据。提出问题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假设,从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小学生善于提问,对任何事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但由于学生受知识认知条件的束缚,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准确质量不高,甚至太大、太空、不着边际。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敢于提问并耐心倾听。

二、发现和研究问题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事实证明观察很重要。科学课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这样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蚂蚁》一课时,学生在观察蚂蚁的活动前,先自由的提出一些问题,再让学生带着对蚂蚁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仔细观察,从而获得了蚂蚁的特征。又如四年级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一课,可为小组准备以下三组实验材料: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黑色卡纸;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一组具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教师告诉学生如果能透过矿物看到另外一个物体,这种矿物就是透明的;如果光线透过,但透过这种矿物看到的另外一个物体模糊不清,它就是半透明;如果光线完全不能穿过矿物,它便是不透明的。为便于学生理解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和把这几种纸分别放在课文上方,观察是否能透过纸看见课文上的字来判断纸是否透明。对于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三种矿物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学生观察时会问矿物这么厚怎么能透过它看清另一个物体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发现只有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就能把实验材料那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分辨出来。这样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取了科学知识,解决了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情境的构成,必须与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具有一种适度的关系。这表现为既有新异的一面,又有熟悉的一面;既有适应之处,又有不适应之处。用学生的体验来说,必须处于似懂非懂、似会非会、似能胜任又不能胜任之中。只有这样,这些新异情境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教师要十分注意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使学生一知半解、捉摸不定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启发思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从而使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师发给每组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然后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你打算怎样连接小灯泡让它发光。在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电路时,每个学生都应该动手试一试,让自己连接的小灯泡亮起来。当学生们利用这些小灯泡亮起来后,让学生们观察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他们会问电是怎样流动的这个问题,教师这时先让学生试着用手指比画电流流动的线路,再让学生懂得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

四、良好的研究氛围有利于发现和研究问题

在教和学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充分投入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在上课的起始段,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说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对于使他们主动去发现和研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年级下册《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第二部分在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和4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1节电池、1个电池盒和4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有不同的方法。在学生连好后,启发思考学生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活动研究活动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讓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五、发现和研究问题需要足够的研究时间

学生们在材料研究或现象的观察中会发现问题,在记忆、思考中可推测问题,在交流、讨论中会争论问题,在提出解决办法时设计方案,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足够的观察、分析、研究、论证的时间。如教师急于求成,学生的发展、研究问题就流于形式,成了名存实亡的一句空话。《点亮小灯泡》一课让小灯泡发光这部分,教科书分别选择了几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供学生思考:哪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这四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是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第二种是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第三种是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第四种是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但要让学生说出电流的路径,哪种连接方式会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方式不会使小灯泡发光?为什么?什么是短路?断路与短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问题都需要足够的研究时间。

六、发现和研究问题需要教师的评价激励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正确的评价是对标准实施的重要保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多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当然表扬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教学活动中可视其具体的情况而定。好的评价激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今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打下前期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在教学中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努力实践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让探究成为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创造条件启迪、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