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报稿源与栏目建设研究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

2017-07-28 08:5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刊稿源育英

元 小 佩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学报稿源与栏目建设研究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

元 小 佩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8)

在当前浙江高职高专学报总体发展的背景下,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下简称《育英学报》)为例,对稿源数量、投稿作者群体、内外稿录用比例、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栏目等学报常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浙江高职高专学报内刊应该立足本院、放眼高职教育,组建稳定的副高以上作者队伍,吸引基金课题论文,打破院本思想,广纳优质稿源等建设措施[1]45-48。

高职高专学报; 内刊学报; 稿源; 栏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有的浙江省高职高专学报不仅创办晚(大多创办于2000年以后),而且有国内刊号的少,除了9家有正式刊号外,其余25家均为内部期刊。有刊号的9家高职高专学报是浙江省高职期刊的龙头,没有刊号的高职高专学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浙江高职高专期刊的总体发展趋势。2005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第一次会议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自此,浙江高职高专学报便有了自己的专业组织。该组织每年举办年会,交流学术,传达新闻出版署、省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让各家学报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业务水平。但是,由于总体起步晚,大多浙江省高职高专学报属于内部刊物,普遍存在学术沉淀不足、稿源数量不稳定、栏目缺乏特色等问题。本文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下简称 《育英学报》)为例,分析了高职高专内刊的稿源、栏目等数据,提出了高职高专内刊如何在新形势下立足现实、争取发展的具体对策,希望能为浙江高职高专内刊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育英学报》创建于2009年9月,季刊,浙内准字0199。 《育英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守《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弘扬高职文化,彰显高职特色,以服务杭州市、浙江省、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为办刊宗旨,以“探索、传播、促进、提升”为目标,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传承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育英职院)以培养市场高端服务型和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开设了26个专业。 《育英学报》的创办既可以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也可以展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 《育英学报》开设的栏目主要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技术应用、人文社科、经济与社会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2011年5月, 《育英学报》参加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第二次“双优”评比,学报的“高职教育”栏目获优秀特色栏目称号。2013年11月, 《育英学报》参加第三次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双优”评比,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学报”一等奖。2016年12月,《育英学报》参加第四次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双优”评比,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十佳期刊”。

二、方法和数据来源及其分析

笔者运用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了《育英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7期)至2015年第4期(总26期)的稿源数量、内外稿情况、录用比例、高级职称投稿量、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栏目等方面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1]79-82。

(一)稿源与录用情况分析

表1 《育英学报》每期来稿数量与录用情况分析(2011-2015年)

从表1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第7-26期,总稿源数为1 080篇,平均每期的稿源数为54篇,每期的刊文数为19.55篇,每期的录用比例为41.61%。7-16期,平均每期稿源40.7篇,录用比例53.05%;17-26期,平均每期稿源67.4篇,录用比例30.62%。(2)第20期稿源最多,有94篇,录用比例为22.34%;第9期稿源最少,只有20篇,录用比例为95.00%。(3)总体上,从2011年3月第7期至2015年12月第26期,学报稿源数量在波动中持续提升,2013年6月第16期是稿源数量的分水岭。由于1-2月、7-8月是学校的暑寒假,学报没有专门的编务人员,来稿一般不是每月都收,基本上是按期统计,所以稿源数量期次之间有波动。稿源数量提升较快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学报编辑部的持续努力,学报的质量、影响力大幅提升,投稿量也随之提升。(2)2013年9月,科研处由高教所调整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与学报编辑部一起受高教所管辖。2014年育英职院又重新组合督导室,高教所、科研处、学报编辑部成立了督导与科研处。内部机构的重新整合,密切了学报与科研的关系,有利于学报的健康快速发展。(3)育英职院出台了具体的扶持学报措施,要求学院教师的立项课题文章先在学报投稿,然后才予以结题。因此,从2013年9月第17期开始,校内投稿量较以前明显上升,此后基本稳定在70篇左右[3]80-83。

(二)内外稿与录用情况分析

表2 《育英学报》每期内外稿源数量与录用比例情况分析(2011-2015年)

从表2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外稿的每期平均投稿量为28.3篇,占52.48%,最多的一期为55篇,占比为76.39%;最少的一期为15篇;内稿的每期平均投稿量为25.75篇,占47.52%。外稿的录用比例为期均5.3篇,占27.10%;内稿的录用比例为72.90%,远高于外稿。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内外稿投稿量与录用比例相差悬殊。究其原因主要有:(1)学报开设的栏目大多与本院校专业相关。育英职院的26个专业大多为市场热门的高端服务型、技术应用型专业。与其相对应,学报也开设了以下栏目:高职教育、教育改革、人文社科、思想与文化建设、技术应用、教学管理、经济与社会研究、文化视野等。育英职院教师的来稿多为教学岗位和专业上的科研成果,与学报栏目契合度高,因此录用比例相对较高。(2)外来稿投稿数量虽多,但与学报的栏目契合度并不高。这样,在初审时就被排除了。(3)学院领导提倡院本思想,强调学院学报是展现本院教师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平台。因此,在导向上遏制了部分外稿的优质稿源。

(三)高级职称稿源与录用情况分析(参见表3)

表3 《育英学报》每期高级职称的来稿量与录用比例情况分析(2011-2015年)

注:表中高级职称涵盖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等及以上职称

从表3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级职称教师的投稿均数为每期26.20篇,占总投稿量的48.79%,录用均数为每期9.4篇,占每期发表量的48.05%。高级职称教师各期次之间的投稿量不稳定,占近半数左右。从表2来看,期均稿源数为50.75篇,期均刊文数为19.55篇,期均录用比例为38.5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级职称教师的稿源质量相对较好,发表率也远远高出均值38.52%。

(四)基金项目情况分析

《育英学报》各期稿源中的基金项目数量不均衡,平均每期7.80个,占投稿量的23.64%。基金项目多为在研课题,反映的是国家、省市、协会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学术研究方向。基金项目的来稿可以为学报提供前沿的学术研究争鸣情况,可以为学报的内涵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持[2] 79-82。提高国家、省市基金稿件的录用率,有利于提高学报的质量。对于需要修改的基金类论文,编辑可以联系作者要求修改,以提高基金项目文章的录用率。尤其是育英职院教师的基金论文,除了应该主动了解当前学院的课题立项情况外,还应主动约稿。另外,还应该经常提醒教师在来稿上写明基金课题名称和立项编号。

(五)高职教育特色栏目情况分析

高职特色栏目为《育英学报》的常设栏目。第7-26期学报共发表高职特色论文84篇,期均4.2篇。其中,高级职称的作者55篇,占该栏目发文量的65.48%,基金课题数有教育部7个、省市级课题13个、学院课题3个。因此,高职教育栏目建设是有一定成效的,但相比名刊名栏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发文量少,课题更少。

三、建议与措施

综合以上的统计分析,结合高职高专内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足本院,放眼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学报应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以,高职高专学报应自觉定位于服务学院、服务地方,立足于服务本地经济文化建设。同时,依托学院专业、精品课程及省市重点专业建设,服务高职教育教学。此外,高职高专学报还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放眼高职教育改革前沿,注重持续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以高级职称作者为中坚,组建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

高级职称的作者理论研究水平较好,论文质量过硬,往往是行业专家,因此,学报应该积极重视该类作者队伍的建设。对外来高级职称作者的投稿应该及时反馈录用情况,并且最好以优稿优酬吸引其对内刊学报的关注。可以通过邮寄每期学报保持其持续关注度,通过一个作者影响一群作者,以点带面形成院外作者圈。更要注重学院内部投稿队伍的梯队建设。除了主动约稿院内教师,还应采取措施,如要求各分院、各部门每年在学院学报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另外,还可推荐质量较高的论文在外刊(正式有刊号的期刊)发表,树立学报编辑部的良好口碑。总之,内刊学报应该通过内外兼备,以老带新,政策引导等措施,组建一支以副高教师为中坚的相对稳定的投稿队伍。这是高职高专内刊学报发展的基础[3]80-83。

(三)关注基金课题,追踪落实基金论文的发表

在研基金课题是当前学术科研的热点,也是评价各类学报质量的指标之一。学报可以借助发表好的基金课题文章提高内涵质量。高职高专学报应该更加关注基金课题,对于适合自己学报栏目的课题应该积极联系、主动约稿。学报编辑部应该紧密联系科研处,关注学院内部教师立项课题的动态,进行提前约稿。要求学校提倡本校立项课题优先发表于自己学报。对于院外投稿课题应注意及时联系,反馈专家审稿意见,提醒修改到位;还可以优酬刊登,以提高学报基金项目的录用率[3]80-83。

(四)打破院本思想,广纳优质稿件

稿源永远是学报发展的基石,只有在一定稿源数量的基础上学报才有可能实现质的突破。没有一定数量可供选择的稿源,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高职高专内刊学报起步晚,资源有限,想获得长足发展,需打破学报只彰显本院教师学术成果的“校本”思想,应该积极笼络院外优秀论文,提高院外专家论文发表机率。只有积极采用院外优秀稿源,形成院内外合力,才能共推学报健康发展。

(五)组建高质量的审稿专家队伍,切实提高编校质量

审稿专家是学报论文的审稿者和把关者,是学报质量的重要掌控者。学报投稿论文往往鱼龙混杂,既有刚上道的初写者论文,也有老辣的学究论文。对审稿者必须做好遴选工作:(1)一定要专业对口,学术造诣较深;(2)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审稿态度。一支高质量的审稿队伍,可以为学报把好论文学术关、政治关,为学报栏目的确定、文章的选用提供依据。另外,学报的编校质量是学报的规范化要求。期刊出版质量管理规定:“期刊编校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其质量为合格。”学报论文的编排,要求排版有序、图表规范、引文出处有来源等。观点新颖、论述严谨、编排规范的文章可以为学报锦上添花。作为内刊学报,最好要求拥有作者投稿论文的首发权,同时也要重视专业审稿、严格修改、认真编校、规范排版等程序。只有长期坚持这样做,学报质量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发展。

(六)加强学报宣传,扩大学报影响

学报是一个学院教育科研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对外沟通的桥梁,更是宣传的窗口。浙江高职高专学报由于起步晚,影响力小,因此受关注度也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浙江高职高专学报已在探索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个时候,更需要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如应该多在全国全省学报会议、学术研究会中,发出我们高职高专学报内刊的声音。另外,在学报的对内对外交流中,应该及时联系、互动发展。浙江高职高专内刊学报同样应该对新闻出版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各兄弟高校的图书馆、科研处、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进行免费赠阅或相互交流,以扩大影响;也可以对本学报的论文作者进行免费赠阅,以便于学报与作者群进行信息互动,带来更多的后续关注。

四、结 语

新时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着力推动“名刊建设”。自1992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成立以来[4],高职高专学报在高校学报界的影响逐年扩大。浙江省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已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全国高职十佳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各种荣誉称号。在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遴选出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浙江省3家高职高专学报榜上有名[5],这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学报的长足发展。从2005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学报研究分会成立,到2016年浙江高职高专期刊研究会正式从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中独立出来,在2015年,由浙江新闻出版局牵头,还建立了浙江内刊群,这说明高职学报内刊的影响也在一步步扩大。与此同时,各类评奖也放宽政策,允许高职学报内刊进入。由此可见, 浙江高职高专学报内刊正在蓬勃发展。内刊不等于“死子”,只要创办得有特色,不断提升内涵质量,就能赢得良好的发展。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内刊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最好的例证。总之,浙江高职高专内刊学报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切实做好学术规范,提高内涵建设,积极寻求发展机遇。

[1] 吴赣英.高职学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栏目设置比较分析[J].科技出版,2011(8).

[2] 陈雯兰.《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5-2011年)作者群的分析与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

[3] 元小佩.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探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4] 百科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EB/OL].(2013-03-19)[2016-01-14].http://baike.baidu.com/item.

[5]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已于近日研制完成[EB/OL].(2015-01-13)[2016-01-14].http://www.nseac.com/html/14/665326.html.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Source and Columns in Journ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 Case Study on Journal of Zhe jiang 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YUAN Xiao-pei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 jiang 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Taking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Zhejiang as the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Journal of Zhe jiang 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n articles quantity, author group, the internal-external manuscript use proportion, fund projec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etc. Then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restricting academic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Zhejiang should be based on its own college, taking a broad view of vocational colleges, forming a stable manuscript team with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professors, absorbing fund project papers, eliminating the concept of own college only and absorbing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journals of junior colleges; restricted academic journal; manuscript source; column

2016-12-06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浙江高职高专学报内部期刊稿源与栏目建设比较分析研究”(YYJX1673)的研究成果。

元小佩(1976- ),女,浙江乐清人,学报编辑,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学报编辑学研究。

G237.5

A

1672-2388(2017)02-0054-05

猜你喜欢
内刊稿源育英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声 明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内刊编辑的职业素质浅析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办好机关企事业内刊的几点思考——以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党建》为例
内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