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群的经验对环太湖城市群的启示

2017-07-28 08:5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太湖城市群发展

沈 群 凯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 北京 100091)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对环太湖城市群的启示

沈 群 凯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 北京 100091)

环太湖城市群(苏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五座城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经济发达,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亲,语言相通,虽然跨两省,但自古以来就联系紧密。古人用“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表达了对太湖流域这些城市的赞誉。时至今日,随着城市、交通、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位于上海、南京、杭州这个金三角中心区域的这五座城市越来越大,越走越近,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文章基于对美国、日本等国外城市群的对比分析,为环太湖城市群的融合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环太湖城市群; 国外城市群; 启示

目前,世界上被公认的城市群有五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的波士华城市群、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英国东南部城市群及欧洲西北部城市群[1]22。现阶段,我国也有已经形成的11个国家级的城市群。这其中,就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相对发达,为人所熟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这三个沿海城市群。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开始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在长三角大城市群中央,有一个小城市群正散发着耀眼的光彩,其经济建设成果显得尤为夺目,这就是位居长三角中心腹地太湖流域,跨江苏、浙江两省,联系尤为紧密的“环太湖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五座城市构成。古时密集的水网船运和今日发达的路网交通,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还有这些城市深厚相近的文化传统,使得位于上海、南京、杭州这个金三角之中的这五座城市历来受人瞩目。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太湖城市群的发展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借鉴国外世界级城市群的成功经验,并把它运用到环太湖城市群的发展之中,有利于解决环太湖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推进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一、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概念最早由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在1957年提出[1]21。他在《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部海岸》这篇论文中首次提到了“城市群”这个概念。

城市群是指一个范围广大的有多个大都市联结而成的城市化区域,是消灭了城市与乡村明显景观差别的具有一定的人口密度分布的地区[2]12。组成城市网络群体的城市在性质和功能方面往往具有互补性。在城市群之中,往往会有一二个城市较发达,成为这个城市群的核心。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说,城市群区域城市化率都较高。城市群区域范围内云集的若干个城市,在性质、类型、规模和等级等方面有所不同,它们依托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不断加强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所以,“城市群”这个概念具有地理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单纯从地理学上来说,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地域内,如果有较高的城市分布密度,就可以称之为城市群。因此,固定区域内,只要城市分布较为密集,这个地区就可以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城市群。但是,如果把研究城市群的角度由地理学换到经济学,“城市群”这个概念,更为强调的是这个群体内的城市之间的经济方面的联系,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等等,突出城市之间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等[3]8。

二、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现状概述

(一)世界城市群概述

目前,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共有五个,两个位于北美洲,两个位于欧洲,一个位于亚洲。

1.波士华城市群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即波士华城市群)是第一个被认可,也是目前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以两个“多”闻名于世:第一个“多”是城市多。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几乎都在这个城市群内,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600多公里长的“带状”区域内。第二个“多”是人口多。这个城市群虽然只占美国国土面积的1.5%,但生活着6 500万人口,城市化率高达90%,全美70%的制造业产值都来源于此。

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北美五大湖区域,分布着许多极为著名的城市。在美国一侧有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美国第二大商业中心芝加哥;在加拿大一侧有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的蒙特利尔。这个城市群是北美本土最具工业特色的城市群。

3.英格兰东南部城市群 英格兰东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虽然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1/5,但人口却有全国人口的近一半。因为英国产业革命发祥于此,所以,这个城市群一直以来是英国经济不可替代的发动机。

4.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多核心城市群。流经该城市群的莱茵河和塞纳河是欧洲经济的起源地。这个区域不仅铁路、公路网络极为发达,航空网络较之其他地区也比较发达。发达的交通尤其是洲际高速列车串联了4个大都市区和40多个大中城市。每个城市承担着不同的服务于整个城市群的职能。

5.日本东海道城市群 由一条新干线串联起来的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是亚洲唯一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该城市群包括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三个大都市圈,以及千叶、横滨、京都和神户等著名城市。城市群的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并且,这个区域内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发机构数量占到了全日本的80%以上。该城市群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发展经验概述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是多核心城市群,对环太湖城市群的发展来讲更值得学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

1.发展模式方面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有30多个城市,但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居于绝对核心地位,多个中心齐头并进。虽然,这些城市功能各异,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制造业方面 研究发现,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城市布局有总体集中、城市密度大等特征。原因在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这个城市群,有极强的制造业集聚趋势。不仅如此,为了避免传统制造业地位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乏力,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科研力量对于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雄厚的科研力量是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基础。为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城市积极与高等学府合作,拥有数量众多的相关实验室。

3.区域合作方面 该城市群的特征在于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较为单一,而专业化程度相对很高。这就需要合作,打造一个完整的生产网络,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体系;需要大都市、中小型城市以及卫星城市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发展、配套同步,以达到均衡发展。

4.交通方面 该城市群先天优势明显,不仅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系统和全美航空运输量排名第二的机场,还有湖泊黄金水道(参见图1)。这些优势为其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联运网络,助力其产业的发展。

(三)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发展经验概述

在城市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日本充分考虑到其国土狭长的地理因素,吸取欧美城市建设的经验,形成了以都市圈相连接的世界级城市群。其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过程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1.日本城市群最大的优势是发达的交通网络、显著的区位优势(参见图2) 著名的新干线几乎可以到达所有重要的地区,航空和高速公路也极为发达。高速公路由城市群的核心东京向四周发散,直接连接南北贯通的五条大干线。区域内拥有最大的港口群和众多的天然良港。方便快捷的交通不仅有利于城市群内城市的往来,还能助力产业联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2.日本是一个资源短缺国家,它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不能学习美国城市群的粗放扩张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依托完善、便利的基础设施,以集约化产业链为格局的发展模式。日本城市群内的城市疏密相间,适度集中,工业化水平较高。

3.日本东海道城市群的聚集优势来源于多产业的协调发展 各城市基础不同,特色各异,自然分工不同,承担的角色也不同。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与城市发展过程同步,从而使整个城市群具有产业方面的合作优势和区域综合智能。作为首都的东京,其城市功能与拥有海港以及空港优势的神奈川地区和千叶地区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以政治、行政、金融、信息以及科教文卫为主,而后两者是工业和物流的集聚区域,也是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区域。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群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环太湖城市群现状概述

环太湖城市群由围绕着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个城市组成,分属江苏、浙江两省。一直以来,这五个城市联系紧密,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参见图3)。环太湖城市群总面积27 2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 900多万,2015年创造了33 790多亿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99%。

环太湖城市群现有2个国际机场,4条高铁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相连,另有多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在建或将建,高速路网和国省道均很发达。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航运发达,水路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还有多条黄金水道与上海相连。

环太湖城市群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民富足。历史上,湖州、苏州、嘉兴、常州、无锡五座城市是全国丝绸制造的中心,产业联系颇为密切;近代,这里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园地和民族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后,又是全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和“苏南模式”的诞生地。随着民营经济的兴起,五座城市的民间资本呈现了相互渗透的趋势。这里形成了长江三角洲中环太湖五市的小回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核心腹地[4]21。环太湖城市范围内不仅有发达的县域经济,乡镇经济也极为发达。除了相近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

近年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拉近了环湖城市之间的距离;共同治理太湖蓝藻,加强了环湖五市居民的共同责任感;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环湖五市的人文交流、信息交流和经济交流。其相同的文化底蕴,相通的地方语言及相邻的自然地理条件,促使环湖五座城市寻求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纷纷喊出了“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发展口号。

四、环太湖城市群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环太湖城市群的优势

如前文所说,地理上相近,文化上相亲,加上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又靠近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这些都是环太湖城市群的优势所在。

离上海近,受到上海福利的辐射,而且民营经济发达,包括地价在内的成本等又远低于上海,所以,能吸引很多国内外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纷纷落户环太湖城市。

这些城市开放包容,能吸引很多的人才与高新技术产业慕名而来。环太湖城市群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都较为发达,生活成本和人口密度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舒适度较高。

这些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发达。美丽的城市、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食物以及聪慧善良的人民,都会让全国各地来旅游的人们喜欢上这里。

环太湖城市群拥有众多的优质内河港口,嘉兴港的吞吐量也正在逐年上升,这更方便了环太湖城市群的商品运往我国沿河地区和全球各地。

(二)环太湖城市群的劣势

1.环太湖城市群铁路和民航方面不足 太湖东岸和北岸的苏锡常之间有两条高铁和京沪铁路相连,来往和交通运输都较为方便,但是,从苏南通往太湖南岸的浙北地区却仅有一条单线货运铁路。同在浙江北部地区的湖州和嘉兴,至今还没有铁路相连。这样的交通状况不便于城市之间的来往和交通运输,增加了流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环太湖城市群虽有两个国际机场,但都位于太湖以北地区,所以,民航资源分布也不均衡。

2.环太湖五座城市分属两省,与珠三角的所有城市同属一省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所不同 目前,长三角还缺少一个可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强大的行政组织[5]。虽然有长三角区域性的两个常态协商机制,可以为长三角的领导们提供一个协商、讨论长三角问题、共谋长三角发展的平台,也确实在努力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这种协商机制的效果显然是有限的。环湖五市分属两省,自然会有许多协商问题。因为每个城市在规划时只考虑自身的情况,不大可能考虑周边城市的规划情况,更不会就规划与周边其他城市进行协商[6]。

3.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群病”也正在慢慢显现 由于城市的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人口集聚,老城区道路狭窄,而汽车的保有量却不断上升,造成了道路拥堵,交通成本上升,环境恶化[6]。

4.城市群内部层级不明显,中心城市和地级市的影响力偏低 中心城市和地级市不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没有特色,差异化不明显。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因为城市群内部等级混乱,使得其辐射功能被制约,不能有效促进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和资金流等在城市群内部的正常流动。

5.城市群内部缺乏协调,趋同化现象严重 城市群内有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没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个性产业,互相模仿,导致效益低下,资金、人才和土地等资源浪费严重。

6.城市群外贸出口、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也都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 这样的恶性竞争,不仅对城市群发展无益,而且很可能两败俱伤,制约发展。

7.有些地方不考虑生态问题 选择粗放型经济,高投入、高耗能,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五、启示与建议

城市群建设必须遵循资源整合、凸显优势的原则,通过合作来突破瓶颈和尚存的约束,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加强沟通合作,完善规划布局,树立共赢意识 要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制定符合城市群内所有城市发展的目标,以凸显各自的特色和功能,超越现有行政区划的局限。尤其是跨省城市群,政府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避免问题的出现。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发展规划。作为城市群中的一员,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沟通。不仅要加强区域内城市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业等积极参与城市规划。每个城市要定位准确,富有特色,避免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城市之间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争取利益最大化,做到共享共赢。

2.加强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重视民间交往 民谚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在现代城市群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环太湖城市群必须加快打造更加便利的城际间道路和公共交通,尤其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轨道交通。应该尽快建设连接上海、苏州和湖州的沪苏湖高铁,苏州到嘉兴的城际铁路,以及连接无锡主城和宜兴的盐泰锡宜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湖州到嘉兴的铁路,以方便环太湖城市群内的城市南下北上。环太湖城市群应该均衡民航资源,在太湖南岸浙北地区修建民航机场。在加强交通建设的同时,完善通信网络,方便与外界的信息往来。要重视民间交往,延续自古以来的情谊,互相之间多走动,增进城市之间的情谊。

3.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规则,重视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作为城市建设的推进器,能够实现区域资源和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还能使城市经济发展更为合理[7]。政府必须正确引导市场经济,起到协调作用,完善市场规则。应该运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城市群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资金问题。而且,政府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评估项目和市场,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4.加强旅游合作,完善旅游交通,进行互惠互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江南风光好,游人如织赏。城市群内的成员应该在完善自身旅游服务的同时,推荐游客前往城市群内其他旅游胜地游览,引导游客了解不同城市。城市之间要互惠互利,推出城市群内旅游优惠活动,缓解热门景区的拥挤程度,完善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方便游客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景区之间的往来和游玩。

5.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制度保障,促进人才交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强人才交流是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群必须培养环太湖城市群建设人才,完善制度保障留住人才。应该促使城市群内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让越来越多的人运用高新技术建设城市和城市群。

6.加快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取,城市群是个联系紧密的区域,一个城市有环境问题,另外的城市也会产生相同的问题,比如协同治理太湖蓝藻,环太湖的五座城市要一同抵制高污染企业进入,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在新的发展环境,要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产业。要保护好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好,使城市群内的人民拥有富裕、舒适的生活。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力量,环太湖城市群必须加快自身建设,加强合作交流,让五座城市构成的城市群创造出新的更加耀眼的辉煌!

[1]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刘 刚.美国和日本城市群发展的比较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3] 甄延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演化比较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

[4] 张 锋.环太湖地区的和谐发展与旅游合作[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

[5] 文学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EB/OL].(2016-09-01)[2016-10-10].http://theory.gmw.cn/2016-09/01/content_21756395.htm.

[6] 胡喜贵.内蒙古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思考[J].北方经济,2006(7).

[7] 陶希东.跨省区域治理:中国跨省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新思路[J].地理科学,2005(5).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Foreign Urban Agglomeration to Taihu City Group

SHEN Qun-kai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lation, Beijing100091, China)

Suzhou, Huzhou, Jiaxing, Wuxi and Changzhou are five cities located around Taihu Lake area, with advantageous location and prosperous economy. Although they belong to two different provinces, these five cities have been close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since ancient times owing to location, similar cultures and accents. The ancient people spoke highly of these cities’ using“when Su and Hu’s harvest day comes, there will be no hunger in the world”.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ransportation, tourism and economy, these five cities, located around the King Triangle Central Area, which is formed of Shanghai, Nanjing and Hangzhou, are getting larger and closer.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group around Taihu Lak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city groups in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city group around Taihu Lake; foreign countries city group; the enlightenment

2016-12-22

沈群凯(1991-),男,浙江湖州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国际事务管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大都市管理研究。

C916; K909

A

1672-2388(2017)02-0090-05

猜你喜欢
太湖城市群发展
太湖茭白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太湖思变2017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太湖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