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

2017-07-31 21:29李红侠钱玉梅方雪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时食用菌栽培

李红侠,钱玉梅,方雪梅

(宿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

李红侠,钱玉梅,方雪梅

(宿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为践行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以创新创业为理念,从调整“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内容,改革其教学和考核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食用菌栽培”;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中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16年工作重点中均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大学生就业方式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彰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学以致用”“服务地方”是办学定位的理念,像欧洲一些国家类似学校也是采取这样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必须与其相一致。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课程体系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创新创业教学主要是改变教育思想,其教育观念也要更新。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依据专业特点,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兴趣。激励学生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走出校园,接触实际生产,对于遇到非专业的问题,老师能给予帮助。这些已成为我国高校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等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关键。[2-3]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学院周围都是农村,宿州市又是农业大市,种植的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而它们的秸秆是食用菌栽培的好材料,只可惜当地农民大多把它们焚烧了,焚烧秸杆既污染环境,损害土壤,又浪费原料。若把它们利用起来栽培食用菌,既解决了秸秆的去向问题,减小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和就业岗位。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栽培的基质丰富,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4-6]“食用菌载培”是一门适宜创业的课程,根据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与同行交流,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创业理念

“食用菌栽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我们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和该产业的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结合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理清创新创业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既掌握扎实的食用菌基础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适应这种新产业的发展,这正是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任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7]在传授课堂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将课堂教学与食用菌生产基地相对接,让学生感悟到该学科的专业优势与区域优势以及它们相结合的前景,引导学生产生自我创业就业的意识和精神,懂得实践能力的重要,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才技术技能培养质量。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尊重知识、人才、劳动、创造“创业是更高形式就业”[8]新理念信息。

2 从创新创业出发,调整食用菌栽培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食用菌栽培”课程,在大多数高校都是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开设,学时有限,以我校而言,是以方向课程的方式开设,36学时,有的高校更少,仅有28学时。[9]在有限的学时里,既要掌握此课程的基础理论,又要熟悉其操作技能,必须调整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分配,加强动手能力训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为此,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食用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学时远远超于理论学时,目的是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部分理论知识拿到实验中讲,学生更容易掌握,比如消毒、灭菌、病虫害及杂菌防治,菌种鉴定与保藏,高压锅的使用等。以常见食用菌平菇和药食兼用的灰树花为实验栽培对象。平菇最好栽培,发菌快,出菇易,子实体长得快,管理也比较粗放,最容易成功,学生会有成就感,易激起他们的创业动机。灰树花不仅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更大,该菌的商业潜力很大,它所含的灰树花多糖,抗肿瘤效果好,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但它发菌慢,出菇条件高,子实体生长不像平菇那样快,一天一个样,它长得较慢,选它是让学生懂得,食用菌产业也是具有挑战性和美好前景的行业。每组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其它菌种栽培,培养基的配制各组自行设计,这样同一品种就会有不同配方的培养基,长出的子实体各自的表现如何,通过感官和测定,很容易选出较好的配方。或在相同条件下栽培不同品种,大家会注意到环境因素对它们生长的影响怎样?哪些因素是关键的?哪些食用菌可以在一起栽培,为有效利用场地提供依据。

3 教学方式的改革

3.1 启发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食用菌栽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采用启发式教学。[3]对大规模栽培食用菌的菇农来说,他们培养基灭菌的方式多采用发酵加农药,这样就会有农药残留问题,食品安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产品出口。事实上,我国一部分食用菌确实因农药残留高无法出口。能不能使用生物拟菌剂或制作生物药物来解决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讲授平菇栽培时,我们以北方原料为例,设计培养基配方,若同一品种,拿到南方栽培,单就配方来说应如何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就会因北方原料小麦、玉米秸秆丰富,南方水稻、油菜秸秆多,虽然他们所含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但各成分含量高低不同,纤维素的含量油菜>小麦>水稻,半纤维素含量小麦>水稻>油菜,木质素含量水稻最高,小麦(>玉米)、油菜较低,[11]粗蛋白含量:玉米>水稻>小麦,采用不同作物秸秆与麸皮的配制比例如何改变其栽培效果,也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另外,在品种选择上,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品种类型,决定制种、栽培时间等这些都让学生来回答,老师给出评价分析即可。

3.2 案例分析、多媒体与网路多种形式相结合

通过邀请我校历届毕业生在食用菌行业中做的比较成功的学生来学校做报告,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在校学生来讲,极具说服力,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便于激起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当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失败也拿出来讲解,会让学生明白创业不是想当然,要具备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前必须认真分析、判断、掌握市场行情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他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材料来源多以自己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主,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亲切感。食用菌栽培的不同时期带学生走出课堂,到食用菌栽培基地实地操练,每阶段的所见鼓励学生做成多媒体,大家一起观看,此时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会很活跃和集中,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不足,很容易发现,再经小组讨论,汇总,很容易掌握或改正。网络的海量资源及方便易用的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12]在食用菌栽培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与食用菌种植户建立网上平台,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咨询、交流,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给他们培养菌种。

3.3 实验课与科研相结合

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是他们必须的,它属于研究性、探索性的,把实验课与科研结合起来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意义。比如,再做母种培养时,对相同菌种不同培养基时,对母种生长的影响,我们的方法见表2。这样一次实验,各小组在一起汇总结果,得出一个结论,类似一项科研试验。讲到食药真菌灰树花栽培时,重点强调它的药用价值,有的学生马上想到,既然食用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我国土壤72%地区属于低硒、缺硒带,[13]当人体对硒的摄入量不足,会造成机体生物学功能障碍,产生各种疾病,[14]因此,人体可以通过食用富硒食用菌补充人体硒的不足,如果栽培富硒灰树花,它的富硒及营养成分,会怎样变化呢?多糖的含量能否增加,一部分感兴趣并热爱科研的学生,几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申请了富硒灰树花栽培的大学生科研立项,成功栽培出富硒灰树花,并对其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如提取灰树花中的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矿质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及药物残留方面检测。整个过程的设计、操作,老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和“表演者”,这也为学生将来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除了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外,同时也吸收一部分学生参加老师的相关科研项目。

表2 母种制作

3.4 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相结合

学生做实验的实验室,无论从实验设备,还是实验场所,与实际的生产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基的灭菌,菌种接种、培养等,完全是利用高压灭菌锅,无菌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等进行,由于只是实验,数量少,而实际生产不可能像实验室那样的设备条件,实验室的方法不能完全搬到生产中,他们既无高压锅,也无培养箱,但为什么也能栽培,是不是我们课堂讲的不对,当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参与到他们生产的各个环节,才能了解我们讲的不错,他们的做法原理和课堂是一样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生产实际中栽培的量大,能采用堆制发酵,外加灭菌药物,实验室的条件好,量又少,若采用生产上的方法很难达到灭菌的温度。同时,实习基地栽培的菌种也多样,学生亲自参与到不同菌种的栽培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也学到了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这样的结合,缩小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为学生将来走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有所创新做了引导。

4 课程考核

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是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技术、措施,是实现教学目标途径,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考核和评价,以技能评价、团队协作为主。以往食用菌的考核方式,沿袭考试方式,理论考试占70%,实验成绩占30%。现在考核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对该课程进行评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和综合素质几方面考核。具体讲,基础理论和栽培技术方面由老师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40%,包括斜面的制作是否符合标准,棉塞的制作是否合格,接种方法是否规范,原种、栽培种配方、制作以及培养基含水量能否把握好,装瓶、装袋的要点是否掌握,能否正确使用高压锅,菌丝培养期间的检查、管理以及污染的处理是否到位,出菇后的管理,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的调节,子实体生长期间,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选择是否得当,子实体采摘的标准,包装,贮藏等方面是否考虑周全。实验报告占20%,报告要有结果分析和实验小结,有些报告要求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或设计一个食用菌栽培基地。小组间互评占10%,以每组每次做的实际结果为依据,客观评定。

5 小结

以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讲授“食用菌栽培”这门应用性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理论,生产流程和基本技术操作要点,食用菌生产的技术路线,能制定生产计划,规划种植基地,了解了该课程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常见及常栽培的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初步具备创业的素质。经过两学期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创新创业理念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达到了预期效果。当然,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需不断创新、完善,使这门应用学科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 周桂瑾,俞林.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5-9.

[2] 弓建国,高喜叶,宋菊.以创业为导向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集宁师专学报,2010,32(4):36-41.

[3] 牛贞福,国淑梅.基于创业教育论食用菌栽培课程项目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13(9):326-327.

[4] 马瑞霞.高校“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112-114.

[5]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 (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 黎勇,张楠.“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83-87.

[7]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7):96-100.

[8] 王茜,杨凤祥,张骏.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22):76-78.

[9] 陈敏,邱明.“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改创新,2013,42(2):42-43.

[10] 冯邦朝,苏仕林,贾桂康.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78-6979.

[11] 赵蒙蒙,姜曼,周祚万.几种农作物秸秆的成分分析[J].材料导报,2011,25(8):122-125.

[12] 刘有余,刁杰胜.应用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5):104-108.

[13] 杨国力.物以“硒”为贵[J].生命世界,2016(4):60-63.

[14] 王磊,杜菲,孙卉,等.对人体硒代谢与硒营养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5,5(4):285-290.

责任编辑:张彩云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l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wit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I Hongxia,QIAN Yumei,FANG Xuemei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objective of serving local economy,the article ha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explore from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reforming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increasing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timulating students' passion for learning;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ourse advantages,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dea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tc. A good teaching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model

2017-05-16

本文系2016年宿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编号:2016FZ3)、2015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食品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教育’,服务皖北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编号:2014zdjy133)和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化学”(编号:2016gxk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红侠(1971—),女,安徽萧县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食用菌教学和科研。

G642.3

A

1671-8275(2017)04-0055-04

猜你喜欢
学时食用菌栽培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