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蝉翼的青春

2017-08-22 13:15马全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心理剧亲子关系

〔关键词〕心理剧;青春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剧情简介】

果果,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妈妈脾气不好,偏爱哥哥,对果果态度很差。17岁的生日,果果一个人伤心地面对着蛋糕。于是,果果成长记忆的盒子被打开了……在小学时被人欺负,却没能得到理解,中学时看到好朋友呈乐被打却束手无策,面对闺蜜萧夷的离开而无能为力,还与自己喜欢的男生擦肩错过,最终,一幕幕的往事重现让果果情绪崩溃了……

【辅导目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肯定和关爱越少,冲突就会越多,整个人就会充满自卑与焦虑,容易被忽视回避,经常被欺负,不利于建立安全型依恋。

本剧中的主角果果因为没能建立起安全性依恋,于是在她成长中亲情爱情友情都受到各种挫折。咨询师利用浅度催眠以及给自己写信等方法,来给予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力量,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挫折。

【主要人物】

果果、果妈、凯格、珠珠、小丽、夏父、老师

【主要道具】

桌子、椅子、游戏机、书、信、棍子、蛋糕

【心理剧技术】

暖身技术(舞蹈暖身,音乐暖身,绘画暖身)、演出技术(旁白,对白,引导者,内心独白,定格,舞蹈渲染,音乐渲染,浅度催眠准备技术活动,具象化和替身技术,镜像技术,角色互换,空椅技术,生命雕塑,情绪交通灯)分享技术、讨论技术

第一幕 亲子关系

地点:咨询室。

引导者:果果,能告诉我吗?到底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你?

果不答,姿势有改变,痛苦地用手抱着头。

引导者:你能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吗?

果果:(把头缓缓抬起)我不知道,我很烦!(内心痛苦,无助,毫无头绪,长吸一口气)我不想见任何人,很痛苦,(略停,有些激动)我讨厌虚伪,讨厌欺骗,我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应该和能接受的!(情绪特别激动)

引导者:讨厌虚伪,讨厌欺骗,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应该和能接受的!大家好,我叫马全芝,果果今天感到很迷茫,很痛苦,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寻找。

果果:(独白)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把我曾听过的每一首歌都听一遍,那些曾陪伴我度过无数个泪水迷漫成海洋的夜晚。这样,你的口沸目赤以及义正词严都会被我锋利的以及绝望的感受扼杀得面目全非、皮开肉绽。那个时候,我一定不会同情。给童年写一封遗书,长大后的我离死亡越来越近。(背景音乐《Mother》)

旁白:11月12日,日记里都会大写的日子,还是那家蛋糕店,黑色的、灿烂的、美味的巧克力蛋糕,还安静地躺在橱窗里,之前的一个星期,每次放学回家,总会有意地望上那么一眼,而今日果果站在它面前,愣愣地望了许久,才缓缓地从兜里掏出一大把的碎零钱,不起眼的、单薄的、孤独的钱币,握在手心里,无论感觉有多珍贵,还是无法平衡标签上那冷漠的、遙远的标价,最终她向店员指了指橱柜里最右下角落里的迷你蛋糕。(背景音乐《风之谷》)

地点:果果家。

果果掏出钥匙穿进洞口。

果果:(独白)“哐咚”,16年,都未变过的声音,回家时是惟一对我热烈的声音。

旁白:墙壁上不断闪烁着电视机被反复调按所打过来的光亮。果果知道母亲又在不耐烦了。看电视只是浮躁的借口。果果没理她,径直往自己房间走去,想着要把蛋糕拿出来藏好。

母亲:站住!

旁白:终于她不再抑制自己的烦躁,朝果果怒喝一声。

果果站在原地,还没等她转过身去,妈妈走来便给了她一巴掌,脸颊持久地、火辣辣地痛。

母亲:说!你今天是不是跟你爸通电话啦?

果果:没有。

母亲:(啪!又往她脸上甩了一巴掌)再问你一次,是不是跟你爸通电话了?!

果果:没有。

母亲:(啪!又是一巴掌)你还不说实话!刚你爸来电话了,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叫我好好照顾你,说我平时对你的关心太少。对啊,我是对你不好,我从没给你想要的,你爸有钱、有想法,你叫他给你去啊!

说着便抓着果果的衣服开始一阵无休止的捶打。

母亲:说话啊你,你哑巴了吗?我白养你啦……

旁白:果果什么都没说,只是哭……母亲打累了,坐在地上待了一会儿便拿起大衣摔门而去。稀落的头发散落在脸上、肩上。果果坐在地上,抹了抹眼泪后赶紧把放在书包里的蛋糕取了出来,还是被压坏了,她使劲揉了揉湿润的双眼,奶油都露了出来。她把上方的塑料盖去掉,有些地方已经塌落,可还好,没有全部压坏。她又从包里拿出蜡烛,小心翼翼地插在蛋糕上面,绿色的蜡烛被刻成了精致的17岁,她取出打火机,把光亮打在1和7的顶端,当火光微弱地亮起来时,她重新理了理乱乱的头发,又把脸上的泪痕使劲擦了擦,最后虔诚地双手合十。

独白:脆弱的锦瑟年华,苦涩的成长是长满刺的藤,疯狂纠缠,盘绕挣扎的魂。(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

引导者出场。

引导者:果果今天过17岁的生日,这个生日对她来说过得太特别。离异家庭,果果的生活中没有爸爸,妈妈喜欢哥哥,常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在果果身上,果果完全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依恋理论之父Bowlby提出,安全型依恋孩子表现出更高的自尊,在学校通常受到老师更温暖、更符合年龄的对待,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欺负。矛盾型依恋通常被看作粘人不成熟的行为,倾向于被过度宠爱或受到幼儿般的对待。得到的肯定和关爱越少冲突就会越多,整个人就会充满自卑与焦虑,容易被忽视、回避,不受欢迎,经常被欺负,自卑。大量证据显示,早期关系的破坏和那些忽视和虐待,以及父母分离带来的特质,会对儿童产生严重的长期影响。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童年的经历对于我们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的举止言行无不深深地刻着童年的烙印。为什么我总是感到这么郁闷?为什么我总是感到很孤独?为什么我这么害怕被拒绝?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在我的成长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寻找。

第二幕 同学关系

果果:(独白)如果我可以知道这藤是什么时候植入我的生命里的,那么我一定不让它开始。

地点:教室。

旁白:这次生日打开了果果成长的盒子——小的时候老被人欺负。小学的时候老师说要创办图书角,叫每人捐至少两本书。第二天,果果兴高采烈地装了三本书,都是果果最爱看的,其中有一本叫《格林童话》,第一页缺了很大的一角,是小时候玩闹时不小心扯掉的,记忆犹新。珠珠是果果的同学,珠珠带了六本书,引来了全班的注目,所有人都围绕着她,因为她带的书最多。当时凯格与珠珠是死对头,很不喜欢做事老爱招蜂引蝶的珠珠,但是自己又没带书,于是他想办法支开了所有人,把珠珠的六本书一本不落地全搬进了果果的抽屉里,然后又把果果的书全写上了他的名字,但没挪动。珠珠和她的朋友们来了。(背景音乐《东风》)

珠珠发现书不见了,翻遍了课桌都没有找到,当看见凯格一副得意的表情望着她时,她便一切都明白了,她走到凯格的课桌边,一巴掌拍在他的面前,桌上的文具盒抖了一下。

珠珠:把我的书还给我!

凯格:干吗啊你?!吓我一跳!

珠珠:把书还给我!

凯格:还什么书啊?我又没拿你的书!

珠珠:你别装了,我知道是你拿的,全班就你有这胆!

凯格:你什么意思?什么叫全班就我有这胆?

珠珠:……哼!我最后问你一句,你还不还我?

凯格:不还不还不还!怎么样?我又没拿你的书!

珠珠:好,你不还我我就去告老师,你爸爸是个贼,你是个小贼!(说着便冲去找赵老师)

凯格:哼!你说什么?!你爸爸才是个贼呢!(将桌上的文具盒朝珠珠离去的方向砸去)

当时,周围人听到“贼”这个字都开始议论纷纷,并对凯格指手画脚。

凯格:看什么看?我爸才不是贼呢!你们再看,我就拿文具盒砸你们!

果果:(站在门口,望着地上坏成两半的文具盒,把文具盒捡起来,然后走过去递给他)给,你的文具盒,可惜坏了。

凯格望了望已经被他摔变形的文具盒,然后又不耐烦地看了一眼果果后,挥手把果果的手打开,文具盒又落在了地上。

这时老师带着哭红眼睛的珠珠来了。

老师:凯格,这是怎么一回事?珠珠的六本书是不是你拿了?

独白:我至今还记得老师那张万分正义的面容。

凯格:(双手抱胸,不屈不服)没有,她冤枉我!我根本没拿!

珠珠:说谎!明明是你故意把我们支开,然后便把我的书偷了。

凯格:好,那你说我为什么要偷你的书?

珠珠:因为你没有书,所以你嫉妒!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喜欢做坏事的小偷!

凯格:你闭嘴!我和我爸不一样!

旁白:本来他是想说“我爸爸不是这样的”,可不知为什么竟说了“我和我爸不一样”。

老师:好了,别吵了,凯格,你告诉老师,你究竟有没有拿珠珠的书?

凯格:没有!我也带了书的,可是也不见了,是她!”(指果果)是她偷了的,连我的书也在她那里!不信你们去看她的书桌!

于是,所有人完全不顾果果错愕的表情,统统穿过果果的书桌的位置。

小丽:(翻开桌上的书)呀!桌上的三本书都有凯格的名字。

果果:(惊讶、错愕)这是我的书啊,怎么会有凯格的名字?!

小丽:(从抽屉里拿出书)抽屉里也还堆着珠珠的六本书!

果果:(委屈、气愤,立马站了起来)不是我做的!

大家开始纷纷议论果果。

老师:(投来怀疑的目光)到我办公室来!

珠珠:没想到你是这种人,真是错看你了!

小丽:啧啧,好可怕的人,平时也不爱说话,原来背地里竟爱干这种事儿,以后别跟她说话了。

凯格:你家里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啊?老师说许多坏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平时开家长会,也从不见你父母来,不会你的父母是小偷吧?啧啧,真可怜。

果果:(眼眶发红)我父母才不是那种人!

大家继续在后面指指点点议论着。

独白:我望着回到凯格桌上的那本缺角的《格林童话》,心里仿佛也缺了好大一角。其实那个时候,老师那张曾一直驻在我心中的万分正义的面容像沉入了一杯盐水里,然后又混着一勺硫酸,不断稀释,溶解,直至消失殆尽。(背景音乐《雾雨》)

地点:办公室。

“啪!”母亲当着老师的面打了果果一巴掌,连老师也有些惊讶。

果果:(摸着滚烫的脸,红着眼眶)我真的没有!

母亲:闭嘴!哎呀,张老师,真对不起发生这种事,我以后会教育好她的,给她一次机会吧!

老师:……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您不必这么生气。家长会从来没见您来过,您平时很忙吗?

母亲:啊……是啊,平时生意很忙,所以很少管教她。

老师:还是多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吧,毕竟她还小,正是学东西的时候,可不能松懈。

母亲:是的,老师说得对,这孩子就是嘴皮子硬,自尊心强,从不知道错,以后我会好好教她做人的道理的,真是麻烦您了……

……

果果:(独白)之后的对话,我忘了。我只知道当我回过头望向办公室门口时,住我家楼下的呈乐表情十分复杂地望着我,有同情、疑惑、愤怒、压抑……

当时,我有一种想法,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我,不相信我所说的话,但夏呈乐,一定会信!那个时候,我与哥哥就像生长在这个家庭里完全不同的植物,他是优秀的参天大树,长大了成为栋梁,迟早会给家里带来许多财富,而我呢,世界上有没有一年四季不开花的花?如果有,那一定是我。(背景音乐《孤影》)

引导者出场。

引导者:望着回到凯格桌上的那本缺角的《格林童话》,我心里仿佛也缺了好大一角。世界上有没有一年四季不开花的花?由于果果生活中没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容易被老师,同学忽视,回避,不受欢迎,经常被同学欺负,自卑。安全感是一生的基础,如果一直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无论多大年龄,会一生寻求,那我们呢?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难以信任他人,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壞。与妈妈的关系是否疏远,没感情?这无形当中会造成对他人存在潜在心理抗拒,形成人际关系障碍。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这些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对我们的异性关系、朋友关系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继续寻找。

【剧评】

《薄如蝉翼的青春》反映了青春期的学生由于早期没建立起安全感,依恋关系没有形成,导致在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中存在矛盾、冲突,进而产生焦虑。学生在寻找安全感过程中迷茫、焦虑冲突明显时,指导教师(引导者)共情,引起演员和观众的共鸣。

此剧最大的突破就是从传统的校园心理剧形式(事件,矛盾冲突,解决冲突到改变)变为事件—矛盾冲突,当矛盾冲突达到最高潮时心理剧结束,指导老师通过浅度催眠,设置适合的情境,把演员和观众全部带进去,让他们去体会,寻找自己丢失的东西。最后在“给亲爱的自己一封信”的环节中,让孩子内心真正成长起来。因此这个心理剧值得广大心理工作者探讨、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610066)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心理剧亲子关系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