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有导图,笔头就流畅

2017-08-26 08:01钟元阳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支包子导图

钟元阳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思维整合的科学方法——思维导图,通过画图的方式,从中央发散出去,运用曲线、符号、词汇、颜色以及图片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这种天然的思维工具,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将发散性思考过程具体化,从而可以让人的想法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

思维是习作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写作训练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和活动贯穿于写作的每个环节。一篇习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写作思维的正确、深刻、新颖程度,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如何让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完美结合呢?这里以命题作文“ 的我”教学为例,来谈谈适合小学语文习作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一、初绘导图,确定主题,集素材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这次习作以“我”为主题,画一个我的简笔画图像在中央。然后,围绕“我”这个主题展开联想。教师引导:“同学们,你想让大家了解你吗?你是可爱的?调皮的?幽默的?……敞开心扉,将那个独特的自己展现出来吧!”我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绘起了思维导图。在中心主题“我”的四周,用不同的颜色笔写下了“姓名、爱好、愿望、优点、缺点、性格”等等关键词。

教师这时候继续引导学生想开去:“有哪些关于‘我的事情發生了?”将思维导图继续进行分支。就这样,以作文的主题为中心,孩子们把各种想法列于其中,不管是清晰的,还是不清晰的想法,甚至是可能行不通的,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都列了出来。此时,所有想到的材料都呈现于思维导图中,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发散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完善导图,理清思路,搭框架

写作的素材已经很丰富了,现在需要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素材,理清思路,搭起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下初稿。

1. 材料取舍

“逻辑思维”“有条理”“思路清晰”这些专业的写作技巧字眼,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不懂!所以,作为教师,你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逻辑思维,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起来,实现文章结构的有条理。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请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请他投影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自己吧。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位同学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我?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很快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我的特点不明显,有很多联想是混乱的,有些甚至是多余的。教师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学生从多个立意中,根据素材的多寡、典型与否来确定一个立意。

例如:佳崚同学关于“我”的材料里有“样子乖巧”“知识面广”“学习优秀”“性格懦弱”“做事拖沓”这几个分支,在“学习优秀”“性格懦弱”“做事拖沓”这几个分支都举了事例。这样丰富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加法和减法。

我问:“佳崚,你觉得这五个分支中,哪些是可以合并为一个主题的?”很明显,“知识面广”“学习优秀”是可以合并的。

我继续问:“其他分支主题可以合并吗?”

“不行。”

“怎么办?”

“删去不需要的。”

……

最后,她选择重点表现“性格懦弱”这个特点,那便是“懦弱的我”。这样,题目就具体化了,写作的范围、立意的角度就基本成型了。

2. 书写初稿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是的,通过材料的取舍,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时整篇作文已经选择好了一条最佳思路,接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充实它、丰富它,挥笔成文。

现在,让学生坐下来书写文章的初稿,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一幅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

1)文章的主要部分。

2)每个部分所涉及的要点。

3)这些要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创新导图,突破阻塞,见精彩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而要让文章有灵魂,必然要进行细节的描写,突出特点。我们认为这个难点便是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中提到的 “写作阻塞”。怎么办呢?将这个“写作阻塞”作为一个主题,另画一幅思维导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又一次感到思维枯竭,那么可以在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上添加一些新的线条分支。这样,你的大脑里天然的完整倾向就会用新的词语和图像来填充这个空白地带。”是的,我们就是这样去指导学生创新导图,突破阻塞,使文章精彩起来。

例如佳崚同学的《懦弱的我》一文,她表现自己懦弱的事例是:见到一位残疾人乞讨遭到嘲讽,她不敢站出来帮助他。事例选得好,可是在她笔下,平铺直叙,语言生涩,毫无生气。于是,我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她不断地想深想透。

首先,指导她以“懦弱”为中心主题画思维导图。然后,将“我”“包子铺老板”“买包子的人”“残疾乞丐”作为第一级分支。接着,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作为第二级分支。

这时,我引导她思考:“是不是每个人物都有这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不是。当残疾乞丐上前乞讨时,包子铺老板有一个鄙夷的眼神,还说了句难听的话。买包子的人躲开他,赶他走。”

“好,这三个人物的描写侧重点分别是‘语言‘动作‘神态,我们把这些第二级分支写上,加上你刚才的描述为第三级分支。”

当她写完,我又问她:“那你自己当时的表现呢?”

“我当时很想站出来帮助他,但是不敢站出来。”

“这个矛盾的状态,不正是表现在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吗?”

“是的。”她在“我”的第二级分支上写上了“心理”,继续进行详细描述,便有了精彩的描写。

《懦弱的我》选段:

“呀,这人,臭死了!”大妈捂着鼻子赶紧避开,“真是不知道羞耻!”她向他投去厌恶的目光。我讨厌这种目光!接着,他往卖包子那边走去了,正在排队买包子的客人像躲什么病毒一样躲着他。人群中有人也在喊:脏死了,闪开!不知羞耻!“谁更不知道羞耻呀?明明是你们呀!这不明摆着吗?他是饿了,想吃的。”我看看自己剩下的那一个包子,还是温热的。我告诉自己:把它给那个人吧!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的脚却像生了根,深扎在地上,任凭我如何都动不了!下一秒,我把最后那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他无助的目光生生地扎在我心窝里。我生平第一次如此痛恨自己的懦弱。即便有那个善心又如何,没有那份勇气,什么事也做不成。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展现精彩。正如王立根老师说的:思维有导图,心中有方向,笔头就流畅多了。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分支包子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基于git工具的多分支并行开发上线流程
用“分散数论”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初等证明
含有二阶幂零鞍点的双同宿环附近的极限环分支
第6章 一次函数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